智力四级残疾证有什么优惠政策
法律主观:
下面是残疾证有什么优惠政策有税收优惠 1、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 2、残疾人员的所得,由纳税人提出申请,报市地方税务局审核批准,暂免征收 个人所得税 。 3、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含35%)以上,暂免征收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 4、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用地,凡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含35%)以上的,暂免征收 土地使用税 。 二、减免规费 1、凡残疾人本人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业、修理业等,规模较小的,登记费、个协会费、管理费减半收取。规模较大(雇用帮手)的,管理费按核定标准90%收取,个协会费适当收取。 2、经核实,确属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从事经营活动的,各所报请局里同意后,可免收登记费、会费和管理费。 3、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中的残疾人就业人员达30%以上的,按福利企业对待,管理费按核定标准的70%收取。 4、残疾人领办独资企业、合资企业的,登记费减半收取。 5、凡残疾人本人从事图书、电子游戏、歌舞厅(卡拉ok)、台球、录相、影碟出租等经营,规模较小的,管理费免收。规模较大(雇用帮手)的,残疾就业人员达30%以上(含30%)的,管理费按核定标准50%收取。 三、残疾人申请法律帮助或法律援助 1、残疾人遇到侵害或 民事纠纷 ,需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 ,确要法律援助或法律帮助,可以直接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也可向指定的残疾人法律威权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或法律帮助,还可 委托律师 事物所或法律服务所办理有关事项。 2、如果当事人对法院 一审 判决不服,需要提起上诉还可以向 二审 法院同级的法律援助机构、残疾人法律维权机构申请援助帮助,具体程序相同。 四、残疾人劳动者权益 中国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下岗残疾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国残联教就[1999]87号)规定:除宣布停产和破产的企业外,有生产任务的企业,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进行经济性裁员的企业,进行改组、改制的企业,一般不安排残疾职工下岗、裁员。残疾人所在的单位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文化、艺术、体育和其他有益活动,其在集训、比赛、表演期间,视为出勤。 五、解决“三无”残疾人的生活问题 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 抚养 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属城镇户口的,由社会福利院 收养 或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和救济金;属 农村户口 的,由所在农村基层组织,按 五保户 供养的办法,保障基本生活。 六、残疾人免费参观 残疾人免费参观、进入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体育场馆、文化馆(室)、公***图书馆等公***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公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等场所。但举办体育比赛、大型商业性活动时除外。 七、残疾人出行 盲人、一级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汽车、地铁、轻轨、渡船等公***交通工具。残疾人搭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优先购票,并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公***停车场所免收残疾人车辆停放费。有关部门和行人应当为残疾人车辆通行提供方便。 八、残疾人就业 1、卫生局要在食品生产经营、公***场所服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在其卫生条件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办理《卫生许可证》、《 健康证 》。盲人申办按摩所时,经市残疾人就业办批准后,有关部门应履行并简化相应审批手续。 2、地税局对残疾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符合认证条件的企业,安置每位残疾人员每年可退还 增值税 或减征营业税3.5万元。残疾人员个人劳务免征营业税。残疾人员所得,经地税部门批准后免征个人所得税。残疾人员可减征所得的项目为: 工资 、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3、国税局对残疾人个人从事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的,免征增值税,(批发零售等商业经营的,不享受次优惠政策。)对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增值税由税务机关按企业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定额退还,实行即征即退的方式,每位残疾人人员每年可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3.5万元。 4、人社局在指标分配、人员调整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 九、辅助器具优惠政策 1、对贫困残疾人(肢体、视力、听力)免费适配辅助器具。 2、对贫困缺肢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 3、对贫困0-7周岁肢体残疾儿童免费适配辅助器具。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中华人民***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