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马云一边打假,一边鼓励卖假是真的吗?
日前有代表提出“网络假货”议案,并点名批评淘宝网和马云。马云对此并未正面回应,而是向代表委员发出《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的公开信,呼吁收紧制假售假入刑准,“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对马云的言行态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赞同和同情的很多,反对和批评似乎也不少。有一种批评观点认为,马云的公开信把问题导向了现有法律体系,是“踢皮球”。
马云是公众人物,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甚至有一点质疑,并不奇怪,也非坏事。阿里巴巴和马云几乎就是在怀疑、猜疑和质疑声中成长起来的。我无意为马云背书,但还是想讲一点情况和看法。总的感觉是,说马云打假“踢皮球”有失公允。假货之害,人人皆知。这些年各级政府的打击力度也不可谓不大。整体情况大有改善,但假货不绝也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存在于网店,也存在于线下的市场和实体店。据我所知,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打假问题上是重视的,组建了专门的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马云也有无奈。他的公开信反映了这种心情:“打假很难孤军奋战,凭任何一家公司之力无法根除假货顽疾。治理假货,需要全社会的合力、需要各方的协同,更需要法治完善的基石,法治打假,行政打假,平台打假,消费者打假,谁都不应该置身事外。”
其实,这些年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意识和合力是在不断增强的。就拿知识产权保护来说,针对电商、网商迅速发展而面临的新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在杭州设立了知识产权网络协调中心(浙江),各地都给予大力支持。去年,浙江仅知识产权系统***受理并办结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线上投诉案件127087起。其中,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并要求平台商关闭或断开侵权网店或商品链接82917个。这是一项创新性工作,要继续探索。所以,马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假冒伪劣,由来已久,成因复杂,需要综合治理。现行法律、法规对制造假冒伪劣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仍显不足也是一种社会的呼声。有人说凭马云的号召力,可以一呼百应,事实上打击假货、保护知识产权、渴望公平创新环境已是国人也是企业的“痛点”。如果马云的呼吁能够引发讨论,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法律制度,各项打假措施得以进一步加大,这对于整个中国商业,尤其是中国创造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衣食无忧乃人的基本需求。我们期待政社、政企合力,撸起各自的袖子,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消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