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要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倡导学生能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维,
明确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教师首先要透彻地理解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发挥学生主体性应从何入手、怎么发挥,才能更好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究竟是什么呢?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包含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教师明确了学生主体性的含义以后,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才可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和发挥。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发挥,或者说学生才敢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教学是一种双边双向的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积极互动的关系。一个长期板着面孔、威严有加的教师所教出来的学生肯定听话,但这种学生死气沉沉、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胆子小、缺乏创造力。可见,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和创造意识的产生。政治课讲授的是相当严肃的内容,但教师应该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深刻理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时时以民主、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讨论,拉近师生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进一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政治知识、运用政治知识。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白谁是课堂的主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不能喧宾夺主。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主角。作为教师,应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责: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不是课堂的主宰。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贯彻“以生为本”思想,时刻牢记教学应“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健康发展,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创新,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
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四、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凸显教师的权威形象,无形中课堂成了教师主宰的场所,抑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所以教师要改变无视学生主体的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够自主地参与教学、自主地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环境。要想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的教学设计就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以学生的学为落脚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造机会,师生之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在营造民主氛围时,教师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营造教学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可以体味成功。总之,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中心。 五、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要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能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发现,进而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针对一些知识点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是一个辅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要有的必要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更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师平时在批阅学生作业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很多新奇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与学生平等交流意见,听听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正确评析,而且一定要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护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则。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是在他与外界(包括教育)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模式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知识等等,鼓励学生将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已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带到课堂上来。如进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通过给学生提供两组背景材料:(1)一些名人不坐头等舱——富翁的消费心理;(2)大学生常见的透支消费——“负翁”的消费心理,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各抒己见。教师可作为其中一员提出自己的观点任大家评说。这种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讨论,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政治课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才有可能充分发挥。 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实,让他们在观察、分析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识间和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疑的问题要合理恰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且要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所发现,进而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这样的政治教学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法国著名作家孔巴兹说过:“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做为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充满“为了学生”的真情,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挑战的勇气,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智慧的价值,享受成功的愉悦。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