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历史上评价为什么比较差?当时汉人生活状态如何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大堆棘手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中原地区的经济秩序。1261年,忽必烈在他的汉人幕僚建议下创立了劝农司,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挑选精通农业方面的人才去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为了让农民自行组织起来恢复经济,忽必烈创建了“社”的组织。一个“社”由约50户农民家庭组成,由社长或村庄长者对“社”实行管理。

前几任蒙古大汗在对中原地区百姓的征税问题上从来没有统一标准,基本上是用到多少钱就要求百姓交多少税,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导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忽必烈上台后,一改此前的这些弊端,他认为自己不仅是蒙古大汗,也是中国皇帝,所以他对中国百姓也要相对公正的对待。

忽必烈设计出一套新的征税制度,百姓每年只要上交国家规定的钱粮,其余部分都归自己。如此一来,百姓的生活负担较之前的大为减轻。后世很多人以为元朝的汉人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实当时百姓的真实处境比大家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忽必烈非常重视掌握一技之长的工匠,因为蒙古人中很少有手工业者,而蒙古上层社会中对手工制品的需求却到了无止境的程度。忽必烈下令将全国的工匠划入匠户,且不允许更改户籍。这听上去似乎是限制了工匠的人身自由,可事实上当时的工匠待遇非常高,而且每个工匠在完成了朝廷定额的制作任务后,还允许揽私活。所以拥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在元朝时期是个令人非常羡慕的职业。

中国古代将民众划分为“士农工商”,其中商人因为给大家留下了重利轻义的形象,所以成为排名垫底的职业。然而在元朝时期,商人却拥有很高的地位,其中最出名的当属以回回人为主的斡脱商人集团。元朝疆域辽阔,各地都有不同的特产,所以需要大量商人奔走于大江南北,互通有无,促进发展。为了鼓励商业,元朝还通过改善运输系统让商人可以更方便进行贸易流通,比如把大运河延长到中国北部的蒙古首都。

元朝的法律对蒙古人偏袒很明显,不过真正可以享受到特权的都是蒙古贵族阶层。至于普通蒙古人,他们犯罪后要受到的惩罚和普通汉人百姓并没有多大区别。

从上述几类人的生活状态来看,元朝时期的汉人也并没有比中国其他历史朝代时期更惨,那为什么元朝的评价会那么差呢?因为元朝统治者得罪了有一类人,那就是排在“士农工商”之首的“士”,也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士大夫。

蒙古帝国入主中原后,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的统治地位自然要被蒙古人所取代。少数士大夫加入了元朝朝廷,担任不太重要的职务,大多数人则成了闲云野鹤。这些汉人中的精英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被蒙古统治者排除在核心权力圈之外,这种惘然若失的心境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正因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满导致了这些文人在描述元朝统治时,往往不遗余力地进行批驳,给出了大量差评。后世史书上引用了这些元代文人的写作材料,因此元朝在许多后人印象中就成了“黑暗时代”的代名词。

总体来说,元朝前期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在中国其他朝代和平时期并没什么区别,而士大夫阶层的处境则比以往的朝代要惨得多,因为他们向上攀登的通道被彻底关闭了。到了元朝末期,百姓倒确实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百姓的生活都是苦不堪言,元朝如此,汉朝、唐朝、明朝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