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消费套路,捂紧你的钱包

陷阱:所谓“种草贴”

尽管大多数读者在物质和经济上还不能支持昂贵的购物,但是杂志和媒体让购物行为变得自然化和平常化,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窥见曾经难以想象的昂贵的新事物、新生活。同时,杂志还会灌输给人们新词汇、新标准和新焦虑。当一个女人翻阅杂志时,她会感觉杂志上所说的“她应该成为的人”与她本人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距。

--《制造消费者》

陷阱:所谓“精致”“自律”媒体的宣传在暗示人们,身体必须经过锻炼、改善,才能达到理想的样子。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类整形美容服务,号称可以帮助人们变美,商界为此还设计了各种宣传话术:“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不知道自己能够变美的女人。”这类宣传话术提出了一种错误的二元论观点:女人要是不自我拯救,就会被抛弃。所以在这种论点下,女人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形象引人注目、惹人喜爱。

--《制造消费者》

陷阱:那些“松弛感”大女主

通过与消费相关的形象,人们对支撑某种形象的典型产品产生有序联想,并将其与一种生活方式相关联,这种生活方式则代表了一种“正确”的态度,还引发人想象一种美好而兴奋的生活状态。媒体对这种刻板观念不断重复,使得它所承载的消费心态变得合理而正常,从而达到广的目的。现代女性是媒体的产物:她们得熟读商品目录、会逛百货商店、会看电影,才算是找到自我。因此,“做自己”对她们来说是一种质疑、一项事业,也是一种焦虑。

--《制造消费者》

陷阱:你拥有的已经过时了

一件产品在人类眼中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它们首先被购买然后被嫌弃,先是令人趋之若鹜很快又令人嗤之以鼻。那些一度被认为是具有突破性的、新颖的、有创意的、令人注目的产品,一旦被市场传播开来,在消费者的眼中就变得习以为常了。人的需求就是这样被无限扩展。欲望的张力不断朝着新的产品进发,那种没有得到满足的感觉一次又一次地被重新燃起,成为这种商品经济的核心。

--《制造消费者》

陷阱:这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很多商品)贩卖的是一种阶级身份,提供符合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商品,并让人们认为购买某些衣服或者家具就能获得资产阶级的象征。通过购买一件商品,人们就可以假装加入了某个令人羡慕的群体。这种理念的受众群体是小资产阶级,他们的经济实力或文化底蕴还不足以加入贵族或者大资产阶级,因而百货商店所传达的这一切就成为他们信奉的权威。

--《制造消费者》

陷阱:你是谁取决于你买什么

在媒体领域,商家围绕着***同的刻板印象、价值观和规范,***同传达着一套消费意识形态。在商业的世界观中,我们的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拥有怎样的商品、得到怎样的象征。也就是说,商品可以满足人类的种种基本需求:快乐、自尊、友谊、爱情和家庭......并最终实现幸福。简明扼要地说,这些媒体想表达的意思是:“用钱换一件产品,再用产品换幸福。”

--《制造消费者》

陷阱:你必须看起来很体面

在世纪之交的过渡中,“气度”和“美德”的概念被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与“个性”有关的概念。在各类媒体和生活指南中,对简朴、节约、责任感这些典型生产心态品质的赞誉越来越少,更多的笔墨则花在突出主人公的魅力、吸引力和迷人程度上。“新的个人修养守则强调注意轻声、练习当众演讲、健身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晒得恰到好处的肤色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但很少关注道德。”

--《制造消费者》

陷阱:给孩子的必须是最好的

孩子成为了家庭完整与否、婚姻成功与否的检验,而母亲要完成这一部分绩效,市场则适时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儿童读物城北增加,各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都热情地向母亲们传授育儿方法。此外,母亲们还要学习饮食的合理搭配以确保营养均衡,要学会对奶瓶进行消毒以保证婴儿的卫生......在人们的观念中,给孩子的必须是最好的,要想成为最好的母亲,就要先成为最好的采购。

--《制造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