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

劳动合同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

 劳动合同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纠纷,一旦双方没有处理好,引起争执,可以会发生严重后果,所以纠纷发生之后一定要及时地协商处理,避免矛盾的激化。以下了解劳动合同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

劳动合同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1

  一、劳动合同纠纷找谁解决?

 因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先向劳动监察部门解决,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合同纠纷证据: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2、证明双方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

 3、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4、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二、常见的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 哪些?

  1、和解

 和解是指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因合同发生的争议。

  2、企业调解

 合同纠纷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

 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劳动仲裁

 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仲裁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提交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将其提交仲裁、交与谁仲裁、仲裁庭的组成人员如何产生、仲裁适用何种程序规则,都是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双方协商确定的。

  (二)、仲裁是由中立的第三者出面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

 这个中立的第三者不是法院,一般是特定的仲裁机构。各仲裁机构一般都提供各专业的仲裁员名册,供当事人选定仲裁员。这些仲裁员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保证了仲裁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

 虽然仲裁机构是民间.组织,可是,仲裁机构根据争议双方当事人签订的仲裁协议所作出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有拘束力。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四)、仲裁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仲裁在程序上不像诉讼那么严格,很多环节可以被简化。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不像诉讼那样实行两审终审制,有利于当事人纠纷的迅速解决。而程序的简化和裁决的快速,又大大地降低了解决争议的成本。

  (五)、保密性。

 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并且各国有关的仲裁法和仲裁规则都规定了仲裁员及仲裁秘书人员的保密义务,所以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贸易活动不会因仲裁活动而泄露,仲裁表现出极强的保密性。

 综合上面所说的,劳动合同纠纷发生之后是需要及时的协商处理,如果处理不好的就可以直接向劳动部门举报并申请劳动仲裁,但前提一定要有合法的证据,只有证据齐全才能保障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利益,用人单位必定就需要承担起法律的责任。

劳动合同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2

  一、劳务纠纷找哪个部门处理?

 1、找委员会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的找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子做分析并做出仲裁。

 3、双方当事人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或有异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请劳动纠纷诉讼。

 我们会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纠纷称为劳动纠纷,当然并不是他们之间所有的纠纷都是劳动纠纷。

  二、劳动纠纷的解决方式:

 (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与其他纠纷不同的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双方已经发生一定的劳动关系而使彼此之间相互有所了解。

 双方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实践中,职工与单位经过协商达成一致而解决纠纷的情况非常多,效果很好。但是,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2)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具有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又了解本单位具体情况,有利于解决纠纷。

 除因签订、履行集体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外均可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但是,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且调解协议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该程序既具有劳动争议调解灵活、快捷的特点,又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是解决劳动纠纷的重要手段。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依法独立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申请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选择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要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程序。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诉讼程序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

 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诉讼程序具有较强的法律性、程序性,作出的判决也具有强制执行力。

劳动合同纠纷找什么部门解决3

  一、劳动合同纠纷找哪个部门

 因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先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合同纠纷证据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2、证明双方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单等。

 3、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4、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二、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依据

 处理劳动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至第十五条、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相关规定。

 处理集体劳动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至第五十六条,及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集体合同规定》。

 处理合同纠纷的处理非全日制用工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至第七十二条,及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处理经济补偿金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八十五条、第八十七条。

  三、劳动合同违约违约责任的承担

 (1) 继续履行。指合同义务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继续履行,直至达到合同目的。此种情况多适用于标的物是特定的必须履行的、不得替代履行的情况,比如委托加工特定的半成品、特种型号或规格的元器件。

 (2) 采取补救措施。指履行债务的标的物品质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条件,在不需继续履行而只需采取适当补救措施时,即可达到合同目的或守约方认为满意的目的。比如交付的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3) 违约金。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或各方违约时,违约方要支付给守约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以弥补守约方损失同时兼有惩罚违约行为作用的违约责任方式。承担违约责任后,是否还要继续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可由合同各方协商确定。但是,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4) 赔偿金。指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一方因违约给对方造成实际损害的,按实际损害数额给予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当事人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