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心庙记?
在故宫大政殿的红墙北、兴隆大家庭(原东亚商业广场,沈河区春明里红墙子胡同) 南,有一座“远在明清,枢纽全城,历史悠久”的古庙。这座古庙不大,庙舍只有一间,为硬山式,青砖小瓦单檐式建筑,隔扇门窗,山墙壮头、压砖石、角柱石等处镂刻的花、鸟、松、鹿等图案清晰可见。这座庙宇,就是明清时代沈阳古城的中心庙。
中心庙,是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沈阳中卫城指挥闵忠在元代沈阳路土城旧址上修沈阳中卫砖城时建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比沈阳故宫还早建二百三十七年呢。
当年的沈阳中卫城,城周九里三十步,城墙高两丈五尺,城墙外壁用大青砖砌筑,内壁为石基土墙。在四面城墙正中,辟有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建有城楼瓮城。东门称永昌门,西门称永宁门,南门称保安门,北门称安定门(明万历年间重修城时,安定门改称镇边门。当时的沈阳中卫城里,辟有东西、南北十字大街,通向四座城门。在十字街的正中央,建有占地近半亩,四周青砖围墙环绕,院内有一间坐北朝南的庙堂的庙宇,朱门瓦顶,庙前建有钟楼。此庙因建在古城正中的位置上,所以称为中心庙。
古人修建中心庙,一是出于城防上的需要;二是为了“风水”与吉祥。当年这座中心庙,在明代的沈阳中卫城是枢纽全城,屏蔽四方,使东西南北四座对望的城门互不相见,成为“T”字口、“袋状路”,具有防御作用。在古人的头脑里,中心庙又是寄望于神灵保佑城池和百姓身家性命安全的所在。古人认为这座中心庙能“为全城深呵护,祓不祥”。
中心庙是座道院,庙体合瓦重檐,券门顶部的青砖上刻着柳骨颜筋的“中心庙”三字,有匾额十余方。东西山墙的壮头和压砖石、角柱石上,镌刻着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的“凤戏牡丹”“瑞鹿祥和”“松鹤延年”等吉祥画。红漆隔扇门窗里,从东到西的神案上,当中是关帝(关羽) 塑像,两侧有城隍、财神、山神和土地的神像。
后金(清) 天命十年(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也是以这座庙为中心来规划城池建设。他在中心庙的南向,建了处理朝政的笃恭殿(又称大衙门、大政殿) 和十王亭等建筑,在庙的北端城北门(明镇边门,清俗称为九门) 里不远的西南处,修了他和后妃居住的汗宫。努尔哈赤每天上朝理政,都要经过中心庙。皇太极即位后,扩建沈阳城,改十字街为井字街时,还是以这座庙为中心,按《周易》来进行都城的设计,他以这座“中心庙为太极,钟鼓楼象两仪,四塔象四象,八门象八卦,郭圆象天,城方象地,角楼敌楼各三层***三十六象天罡,内池七十二象地煞,角楼敌楼***十二象四季,城门瓮城各三象二十四气”(清缪润绂《陪京杂述》)。由此可见中心庙在明清两代沈阳古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中心庙
中心庙自明洪武年间建成后,在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维修和重修沈阳中卫城时都加以维修。清天聪、道光年间,民国年间也进行了修缮。1938 年,奉天省市商会见此庙年久失修,庙貌不整,发动中街六十余家商号集资修葺,1938年7月动工,历时两月,庙貌为之一新,并刻石立碑。碑文记载了建庙时间、祭祀及修缮情况等,对研究沈阳城方位、建置、规模及沈阳的历史、文化、商业、建筑、民俗等均有重要价值。
1966年,此庙一度被作为民宅。1995年修建东亚商业广场,中心庙周围当年明代十字街道,尽被辟为广场。后来,在与中心庙相邻的东亚商场开工前,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就与建设单位达成了协议,由东亚广场出资修缮中心庙,从而使这个沈阳的瑰宝,珍贵的历史文物遗迹重现当年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