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基金经理离任,基民继续坚守还是赎回?

投基Z世代,Z哥最实在。

昨天晚上,农银汇理顶流基金经理赵诣致信持有人,说他要去外面世界看一看,感谢持有人的信任与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农银汇理。

赵诣的信,让人看了还是颇有些不舍。毕竟,过去两年,赵诣的实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曾经在2020年包揽年度业绩前四。我如果是持有人,一定非常认可他,一定非常感谢他。

但是现在,赵诣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那么信任了他几年的持有人,是否还有必要继续坚守赵诣曾经管理的这几只产品?

Z哥在想这个问题,如果我自己持有农银工业4.0,或者是农银新能源主题,毫不犹豫地说,我肯定会赎回。有句话说得好,买主动型基金,其实就是买基金经理,买最牛逼的基金经理。后面的继任者可能也出色,牛逼的基金经理也不止一位,但是顶流基金经理毕竟还是稀缺资源。这里,Z哥并非是说顶流离任后的继任者都不如前任,但只是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不知道其他朋友,是否也和Z哥有同样的想法。

最近一段时间,顶流基金经理离职的案例时有发生,赵诣之前,还有著名的董承非。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公募基金经理一旦闯出名堂了,离职或许只是迟早的事情。

于是,Z哥搜了一下 历史 上有名的顶流离职案例。

最早顶流离职,无疑是第一批顶流公募基金经理江晖和王亚伟。

江晖2005年8月到2007年5月,管理工银核心价值混合不到2年时间,任职回报254%。随后就创办星石投资,开启了公转私的大时代。

而江晖管理的这一阶段,也是工银核心价值混合业绩最好的阶段,江晖之后,该产品也多次更换基金经理,业绩确实远远落后于江晖。

不过,江晖的离任,对于工银核心价值混合的规模影响似乎不大。毕竟,2007年处于股改大牛市之中,牛市行情一直持续到2007年11月才见顶。江晖离职前后,该产品的赎回量都不大,总规模处于上升趋势。

再看第二位,也是被称为公募一哥的王亚伟,王亚伟当年一手造就了华夏大盘精选的神话。王亚伟从1998年开始管理封闭式基金华夏兴华,然后到华夏成长混合、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策略混合,累计任职13年,在管理华夏大盘精选期间,取得了6年总回报1195.25%的业绩,这到现在可能都是无人能及的。

2012年,王亚伟奔私创办千合资本轰动一时,而在此之后,华夏大盘精选出现过7位基金经理,但业绩均大不如前。

再看王亚伟的离开,对产品规模的影响。王亚伟是2012年5月离任的,也就在这一年的第一季度,华夏大盘精选被持有人赎回了1.6亿份,到2012年6月底的第二季度,被持有人赎回了1.96亿份。而在其他季度,赎回量其实都是很少的。

王亚伟当时管理的另外一只产品华夏策略混合,也是如此,在2012年的第二季度,被持有人赎回了超过4亿份。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当顶流基金经理离任之后,我们作为持有人,到底是选择继续持有,还是赎回?

Z哥也再次重复一下自己的观点,买主动型产品,就是买基金经理,就是买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尽管没有任何一位基金经理是不可替代的,尽管继任的基金经理,有可能和前任有着相同的投资风格,但最牛逼的基金经理毕竟还是稀缺资源。所以,如果我持有赵诣之前管理的产品,我很感谢他给持有人带来的丰厚回报,我也依然会继续信任和支持农银汇理基金公司。但是,持有人要对自己的钱包负责,既然最牛逼的那个基金经理已经走了,我可能还是会赎回。但是,如果其他朋友依旧认可新的继任基金经理,那么不妨继续持有。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