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宋提刑官第一部?有什么经典的细节?

迄今为止,《大宋提刑官》在古装悬疑推理剧领域,还看不见一个后来者,它是写实推理剧的集大成之作。

《大宋提刑官》讲的是中国法医鼻祖宋慈秉正断案的故事,也采用了单元案的形式,全剧由多个设计巧妙,环环相扣的案件组成,完美再现了南宋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士农工商,贩夫走卒,王侯将相,由编剧妙笔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桩桩件件或骇人听闻或悬而未决的冤假错案中,演绎了一出出极具市井烟火气的小人物春秋。

简单一句话,就你看完之后没觉得这是一部电视剧,若条件允许,我们请个摄制组照实了过去拍,想来市井人情当别无二致。

其实悬疑推理剧的受众,诉求点在于猎奇,剧方的卖点也多聚焦于此。连环杀手,血海深仇,人格障碍,异端邪说,朝堂江湖,上述几个词随便排列组合一番就能分分钟捣鼓出来一个流水线产品出来,但这部剧却没按这个玩法来,实打实的都是古代日常生活的写照,多聚焦于现实中的小人物,但也正因为此,它成功塑造出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与现实生活真假难分的悬疑感,你需要提防的,不再是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的变态杀手,而是你的丈夫,你的邻居,集市中那些擦肩而过看似无意向你忘上了一眼的陌生人。

人心深不可测,魔鬼多生于此。

除去案情上的逻辑严谨,引人入胜不谈,本剧的高明之处还在于立住了宋提刑这一人物形象,何冰老师的演技出神入化,但凡他演过的角色,以后这个角色就是他,后来者再想演,再想二次创作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这个角色已经有了烙印,他活生生的就在那儿,观众会直接默认为,宋慈其人,就是长了何冰老师这么张忧国忧民的方脸,目光如炬的豆子眼,清正孤直,一腔正气,敢言人之不敢言,敢查人之不敢查,顶天立地,无愧于心,无愧于君,无愧于民。

主创的野心,也并不只局限于此,一案一人,皆为表象,更关键的,他们所真正要表达的点,是宋慈的法治理想。

因为古代封建社会,官场黑暗,官官相护,地方官员,多见鱼肉百姓,少见爱民如子,法治缺失,底层劳苦有冤无处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从心底里渴望出现一个完美正直的人物,成为官场上诸君之道德楷模,于是我们有了包青天,有了施世纶,有了狄仁杰,有了宋慈。幻想也好,真实也罢,他们日夜翘首以盼的,是一个以一己之力澄清宇内的大英雄,来改变那个人们在黑暗中行走的世道。

可能吗?当然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官场,对抗南宋朝廷,对抗整个世界,纵然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但宋慈,他是人,不是神,他只能尽人事,不能改天命,他不是美国队长,他不是Superhero,最后也只能落得个以身入案,为人构陷的下场。

本剧的最后,宋慈带着八大箱证物证词,与大宋皇帝对峙。宋皇懦弱,怕生朝乱,一把火,将宋慈经年心血付之一炬。也就是在那一刻,宋慈为之奋斗终身的法治理想,破灭了。

这个人人于黑暗中行走,稍有不慎,便会跌坠地狱的世道,不是坏于个别乡土恶霸,不是坏于贪官蠹役,而是自上至下,从端坐朝堂的大宋君主而始,就无可避免得走向了堕落,非一朝一夕,一人一部之责,而是个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

宋慈最后,在父亲坟前,亲手烧掉了自己的毕生心血《洗冤集录》。

本剧的经典之处实在太多,花上几天几夜我觉得我也说不完,处处用心,字字考据,没有一句台词是无根之木,我就说一个最震撼我的吧——片尾《满江红·狂风沙》。

每到一集结束,纵然剧情再吸引我看下去,我也不会跳了片尾,不是不愿,是不敢,那是一种从内而外的战栗,每每听来,甚至不由自主热泪盈眶。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

空怅望,人寰无限,丛生哀怨。

泣血蝇虫笑苍天,孤帆叠影锁白链。

残月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

滂沱雨,无底涧。涉激流,登彼岸。

奋力拨云间,消得雾患。

社稷安抚臣子心,长驱鬼魅不休战。

看斜阳,照大地阡陌,从头转。

毕生所求,子承父业,以一人之力,以身心血肉,空有澄清玉宇之志。七百七十年前宋慈那一腔热血,终究还是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