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西门夜之迷
《大侦探西门》开播于2003年1月,目前是每周六晚21:15播出,每期30分钟。节目通过再现案件或故事,提出悬念进行推理。观众通过虚拟主持人西门引领进入特定的案例现场,运用福尔摩斯式的科学逻辑推理来侦破案例的真相。节目开播第4期就进入了收视率排行榜;2004年更是屡创高收视率,并被评为“中国电视百佳栏目”。
在教科频道的节目经营战略中,“化专为广,化广为专”是核心思路。 “化专为广”就是把专业性的内容通过市场手段、寓教于乐的形式,表现得更大众化,得到更佳的收视效果;“化广为专”则是从社会生活中老百姓广泛的兴奋点里,寻找教育科技的独特视角切入选题,把普通的题材做出频道的专业味道。戴着镣铐跳舞,而且跳得漂亮,才是真正的高手。栏目的特殊定位成了栏目的一个独有的特色,《大侦探西门》可以说是执行这个思路的最典型的样本。
案件的侦破推理,本来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探究、集证、演绎、归纳和判断的过程;侦破形形色色的案件,需要动用到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几乎所有方面的知识,并且对逻辑思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教育科学角度来讲,涉足刑侦领域,可以让观众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娱乐中走近科学,完全符合频道定位。用悬念抓收视,同时用知识武装节目,这正是化专为广、化广为专的操作思路。
而站在电视频道的立场,刑侦剧普遍的高收视率,又是一种难以抵御的诱惑。
结合了这两大特色的《大侦探西门》,从诞生伊始就得天独厚。尽管《大侦探西门》的一部分节目会因为成本不高和制作周期短的限制,显得场景、道具较为单调,细节不都经得起推敲,表演水平有时也参差不齐,但操作上的因陋就简,并没有掩盖节目本身的光彩。
试图给《大侦探西门》一个非常明确的归类,是有点困难的。主持人西门是Flash动画里的虚拟形象,但“他”不是常见网络Flash中的游戏主角。“他”不仅非常正规地担负着串场的任务,而且节目中间有许多“知识点”和破案关键思路,都由“他”来传递,从这点看,《大侦探西门》像科普栏目;但它又是栏目剧,剧情紧凑刺激,主要角色警长和助手有固定的演员扮演,他们和扮演案件中其他各角色的演员在表演风格上追求写实,每集都俨然一部单元警匪剧,不过它不以塑造人物为主要追求,表演的最高任务是交代情节;它是益智类游戏,剧情是虚构的,但是同样也传授法律知识,如此看来它又像法制节目……正是多种节目形态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大侦探西门》强劲的生命力与魅力。
对于许多急于寻找突破的电视人来说,构思一个有收视潜力的栏目,其难度并不亚于具体做好一个栏目。《大侦探西门》从创意到出世的过程,对同行是很有启发的。
教科频道曾经有过一个与福利彩票有关的综艺节目《福彩千万大闯关》,摇奖时为了避免节目枯燥,编导加入了一个几分钟的破案环节。这个小板块在收视上却有异乎寻常的出色表现,让频道总监夏陈安发现了它被培育成品牌栏目的潜力。
夏陈安说:总监最重要的业务能力之一,就是提炼。应该有一双慧眼,能够从工作实践尤其是审片中,发现闪光点,并将它放到合适的地方,以得力的团队和方法,把它做大做强。
审片时的灵感闪现之后,夏陈安开始研究栏目成型的可能性。他和频道副总监各有一个十几岁的儿子,当时都正在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全是侦探小说迷,跟伙伴们经常沉湎在福尔摩斯、波罗和柯南的世界里。他又通过调查得知,侦探推理小说在浙江市面上十分畅销,而这类节目在浙江电视的天空里还是空白。综合各方面信息,他决定让一支精干队伍筹备这个栏目,次年,《大侦探西门》便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姿态跃上荧屏,并立即成为耀眼的明星。
这并不是唯一的例子。浙江教科频道的自办栏目创收超过1亿,它们大多不是凭空而来,很多都脱胎自其他栏目的子板块,由于被频道领导和节目主创发现了它的独特价值和潜力,而有了独立发展的机会,所以它们在雏形状态就先得到了市场的检验。例如被誉为浙江电视“最强热线”的《小强热线》,它本来是频道主打新闻栏目《走进今天》的一个记者为民服务的小板块,因为受到观众热烈追捧,频道果断决定将其扩大成一个栏目,并在各方面大力扶持,使其成为频道第一收视王牌;又如一个新闻电视征婚栏目,灵感来自《走进今天》的互动热线:有大姐级的观众打进电话,希望通过电视征婚。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热线电话、收视率都极为火爆,这就让教科频道看到了广大的电视观众的需求,一个由记者出面帮助大龄青年或离异人群找到情感归宿的新闻栏目应运而生,这就是频道的另一品牌栏目《小君牵线》。
《白色疑案》、《鬼灭门》、《惶恐的双杀》、《血红的指甲》、《红酒的杀意》……
下面应该还会有其它的,赶紧去看呀。
网址是:/yingxq
或者点助手小柯的播客点击进入:
/yingxq
我也在找它的答案啊
连视频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