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区案例

应怎样保护世界文物(举一些例子)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城北长江之中,记载了唐广德元年起1200余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堪称“第一古代水文站”和“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科学、历史和艺术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三峡库区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75m后,白鹤梁题刻永远淹没在长江水下.2001年,葛修润院士提出“无压容器”概念修建水下原址保护工程,为原址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由水下保护体、交通及参观廊道、地面陈列馆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8433m2,总投资约1.9亿.工程在白鹤梁上兴建了一座“无压容器”,使水下保护体结构及文物处于内外水压平衡的工作状态,解决了水下40m深处文物原址保护所面临地质、安全和航运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维系了白鹤梁与长江水环境的关系,实现了白鹤梁题刻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该工程于2003年2月13日开工建设.经过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海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重庆峡江文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艰苦努力,于2009年5月18日建成开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遗址类水下博物馆,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提供了成功的工程范例.。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是记录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文化传统积淀特别丰厚的重要地区,集中反映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名城保护的重点在于历史文化街区。

虽然目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保护目标、保护内容、利用方式等认识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保护的成效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扬州的东关街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经过合理的整治与提升,已经成为扬州的名片,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发展得非常好。

更多详细内容可访问

历史上名人保护环境的案例或语录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没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 ------曲格平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佚名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天地为父母、父母为天地------王阳明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 子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庄 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老 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哪些法律法规

主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和国文物保护法》法律修订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十一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七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和国主席令第76号公布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3年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关于破坏文物的例子,并说保护措施的资料

保护文物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

(1)不可过度开发,文物遗迹所承受的参观能力是一定的,超过了这个能力,文物肯定会有所损毁,这种损毁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觉的,但等到你发现它的时候,恐怕已失去了补救的可能。

(2)在维修扩建文物古迹时,应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轻易加入现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旧如旧”,雷锋塔前修了自动扶梯,我个人觉得就破毁了整个雷锋塔址的味道,修建者当初也许是好意,但结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护文物不是仅靠 *** 的力量就能解决的事,要靠每一个人的保护意识,当我们漫步在白堤、苏堤,饱览西湖美景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行为,比如吐痰,乱扔东西都会破毁我们身边好不容易保护下来的文物古迹。因此,提高全民意识是关键。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我们也应该爱护文物。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文物有这样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由人类创造,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二是成为历史的遗存,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惯例,文物是指一百年以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遗存。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有大量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是因为缺乏具体的形象,人们不可能真切地了解其历史特征。只有文物,才能将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

通过对文物的鉴赏,不仅可以体味文物本身的艺术价值,还可以联想到文物制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鲁迅有一篇《看镜有感》,写到自己在鉴赏古镜时的感想,其中“遥想 *** 多少闳放”,“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等认识,都体现出十分透彻的历史眼光。他由一件文物而涉及历史,涉及时代风格的变迁,涉及近代化,涉及国民性,进行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分析。不过,他说“海马葡萄镜”是“汉代的镜子”,却是一种误会。现在考古学者已经明确知道,这种镜是唐代制作。“海马葡萄镜”又称“海兽葡萄镜”,也有“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和“瑞兽葡萄镜”等称呼。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长期形成的***同的心理倾向、意识风格、生活习俗等。因此,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另外,文物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也就是说,文物不仅是各个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同的文化财富。 现代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为的和自然的破坏和损坏文物的因素显著增长,文物保护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同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4年6月发起了历时6个月的保护文物古迹的国际运动,要求各成员国充实和改进保护文物的技术和法制措施,同时要求各成员国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使文物的价值观念家喻户晓。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8年11月,第20届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

中国原本就有保护文物的传统。秦始皇曾经派千人打捞沉没在泗水的周鼎。汉武帝得到出土的铜鼎,将年号改为“元鼎”。据《宋书?五行志》记载,西晋的武库中收藏有孔子穿过的鞋子和汉高帝斩白蛇剑。 《吕氏春秋?节丧》中写道,对于盗墓行为,要“以严威重罪禁之”。《淮南子?论》说,当时法律有“发墓者诛”的条文。唐代法律包括制裁盗墓行为的内容,《唐律疏议》卷一九有关于对“发冢”者处以刑罚的明确规定。 明代法律还规定,不论是国有土地还是私有土地,凡地下发掘得到的古物,限期上缴国家,否则予以惩处。

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文物都是十分珍贵的,我们应该保护文物,保护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

求对中外古城的破坏与保护的实例

1、绍兴有哪些重要的文物古迹?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绍兴是中华民族立国始祖夏禹与诸侯会盟之胜地,古越国的都会。

这里山明水秀,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素有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美誉,,是一座有4000多年文化积淀和近2500年建城历史的文明古城,文物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绍兴因其文物古迹、传统街巷、民俗文化和浓郁的古都氛围而成为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 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天赋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名人辈出,贤才 流寓,构成了绍兴人文荟萃的特色。790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拥有各类文化遗迹3600余处,至今仍保存着春秋、战国、汉、晋、五代、唐、宋、元、明、清,直到现代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其中历年来已被各级 *** 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92处,内有国家级4处(古纤道、鲁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省级46处、 市(县)级142处,此外,地方馆藏文物也不可小觑,3.5万余件文物中仅一级品就达100多 件,这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依托。 2、这些文物古迹的现状如何? 在我国现有的103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由于没能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也遭受了人为的破坏。

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正面临着九大矛盾。 第一大矛盾,名城保护和城市开发的矛盾。

由于对历史文化的价值和城市开发的价值在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拆古城、建新城的个案屡屡出现。 第二大矛盾,古城的道路结构和当代交通需求的矛盾。

历史文化名城的道路普遍较窄较短,而当代交通则要求快速通畅。一些古城为了拓宽道路而破坏了古城的格局。

第三大矛盾,古民居的落后性和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历史文化名城的房屋设施难以满足当代百姓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 *** 为了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将“旧城改造”作为 *** 政绩,古城格局随之破坏。

第四大矛盾,名城保护的财政保障和城市经营、开发经费的矛盾。现有的“文物保护经费”只能用于已发现文物的抢救性保护,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需的大量经费却缺乏财政保障,财政经费往往支持看得见“实惠”的城市经营、开发项目。

第五大矛盾,名城文物合理利用过程中的文化性和商业性的矛盾。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为发展旅游业,出现了开发过度、利用过度的状况。

第六大矛盾,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政策不对等矛盾。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为保护古城,在老城区外围开辟了新城区。

但在政策制定和管理力量上往往向新城区倾斜。 第七大矛盾,古城保护的整体性和点、线、面保护的矛盾。

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重点往往着立足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而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却缺乏有效措施,使古城文物成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孤岛”。 第八大矛盾,破坏与恢复的矛盾。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有识之士的呼吁和随着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街区的恢复开始列入 *** 工作日程。

但与前些年的破坏速度和力度相比,保护和恢复显难以相匹。 第九大矛盾,管理体制的矛盾。

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过程中,出现了管理的多元性和抵抗性,与名城古迹保护和利用相关的部门有建设、文物、旅游、园林、文化、城管、工商管理等,有的主保护,有的主利用,体制上的不相容产生的政策上的相对抗也屡见不鲜。 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出现这些矛盾,关键是缺乏正确的政绩观。

自1982年以来,我国先后有103座城市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加快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决策管理者把“旧城改造”当作政绩,在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下,历史文化名城的遭受了认为的破坏。

在“古城长高了”的欢庆声中,高楼大厦代替了传统街区,现代化建筑取代了古代民居,原本是整片森林的历史名城被砍伐得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株文物大树,文物遗迹成了现代都市中的“孤岛”。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视黄钟为瓦釜,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历史的文脉被他们活生生地阻断。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原则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文化已经是城市的灵魂。中国的社会经济越发达,中华七千年的文化内涵越显得厚重。

城市建设必须顾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不应以毁坏古迹作代价。历史文化名城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保护好这一载体,就是历史文化名城 *** 的最佳政绩。

就绍兴而言,这座古城所孕育的丰厚文化,就是当代绍兴最大特色和最大财富,也是绍兴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城市越是现代化,越要依赖文化的支撑。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发展力,就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绍兴在处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上做了“六个坚持”的尝试:坚持科学规划,制定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开展保护古城格局、整治河湖水系、修复文物古迹、修缮历史街区的各项工作,使古城保。

国外古建筑保护之历史过程 英国连电线杆都保护 一座城市要有一个灵魂,这就是它的过去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张芝年 编者按:随着现代风格的摩天大楼、住宅社区在中国遍地开花,如何保护 古建筑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怎样进行旧城改造?怎样合理发展古城的旅 游业?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 访。 英国保护古建筑也走过弯路 就国土面积而言,英国是一个小国,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遗产和古建筑 资源丰富的国家。

要做到城市发展与保护古建筑相互协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方面,英国也有不少教训。

英国著名的古建筑保护组织“乔治亚集团”主 任贝杰瑞介绍说,二战之前的150多年里,英国保护古建筑的工作并不尽如人意。 利物浦古建筑被毁现象特别严重,大兴土木对那里的古建筑造成了灾难性的破 坏。

英国其他地方的许多古建筑也未能幸免。在20世纪,有1/6的乡间别墅遭到 厄运。

贝杰瑞向记者展示的两本书《乡村别墅的破坏》和《英格兰消失的豪宅》 ,分别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和2002年,记载了英格兰被拆毁古建筑的图片和历 史资料。这两本书在谴责拆除古建筑行为的同时,也强烈呼吁全社会关注对古 建筑的保护,停止并制止拆毁乡间古楼、宅第和宫殿式建筑。

有人说,英国的城市与美国的不同,美国城市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其他都 是郊区;英国城市,如伦敦,可以说是多中心的城市,33个区分别拥有自己的 中心、步行街和商业区。也有人说,伦敦是一座由剧院、餐馆和咖啡厅组成的 城市,体现了不同族裔、不同文化和不同风貌的历史沉积。

贝杰瑞说,一座城 市要有一个灵魂,这就是它的过去和历史,年代久远的建筑则是一段历史的见 证。19世纪20年代,英国城市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建,当时对古建筑的保护并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以他对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面临拆除旧房的压力 表示理解。

英国人喜欢在古建筑里居住和工作 最近几十年来,英国 *** 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1984年,英国成立 了一个名为“英格兰遗产”的组织,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 登记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使英国对古建筑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 道。

目前,全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约50万处,大到皇 宫、古堡、教堂,小到草屋、拱门、电话亭,甚至电线杆。 被保护建筑的清单还在不断加长,任何人拥有的建筑,只要有独到之处, 无论是历史的深厚背景、建筑的匠心独具、石雕的栩栩如生、木工的精巧装饰, 还是名画的陈年轶事,都可以作为理由,向“英格兰遗产”申请。

列入保护清 单的建筑按其价值,分为三个等级。属第一等级保护的建筑仅占总数的4%左右, 约2万处。

贝杰瑞介绍说,凡是列入保护清单的建筑,如果有人想要拆除,或者 对其内部格局进行改动,当地 *** 都会征求“乔治亚集团”的意见。该集团每 月召开一次会议,审议改建古建筑的申请。

他说,目前很少有人提出拆毁的要 求,许多都是申请扩建,包括改变建筑的用途,比如将原有的建筑隔为成套公 寓,或将其改装成办公楼等等。 贝杰瑞说,经历了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的破坏之后,英国人更加喜欢在 古建筑里居住和工作,更加珍惜设计精湛、古朴高雅的历史性建筑。

英国人说, 不能破坏作为历史见证的古建筑,要发展请到别处去。 现在,伦敦旧城几乎都是老房子,原貌原样,甚至给人破旧的感觉。

有人 却盛赞道,当一个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都建成水泥森林的时候,伦敦独具魅力, 成为一座不可多得的充满艺术珍品的博物馆。 保护古建筑不惜工本 成立于1877年的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SPAB)至今已有127年的历史,是一 个志愿者组织。

该协会秘书长范宁对记者说,英国过去在古建筑保护方面犯了 许多错误,理由虽然是正当的,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当过去熟悉的东西 一下子都消失后,人们又为之大惊失色。为此,英国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设立了5 00个保护区,不仅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对其周围环境也加以保护。

如果古建 筑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 范宁介绍说,英国保护古建筑还有一条原则, *** 不能强行拆除私人住宅, 要按市价支付赔偿金。

如果遭到拒绝, *** 可以上诉。如果引起大的争议,该 案例则要举行公开听证会,以听取当事各方、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伦敦希 思罗机场的扩建工程曾引起广泛争议,结果由独立调查人举行了长达5年的听证 会,终于解决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益的矛盾。 英国人保护古建筑不惜工本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

英格兰东北部 的纽卡斯尔有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它是由面粉厂改建而成的。仅仅为了保留 面粉厂的墙体和上面硕大的“波罗的面粉厂”字样,英国人竟花费了7500万英 镑,而推倒重建只要花3500万英镑。

这是怀旧,也是纪念该厂在工业革命时代 对当地经济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这样的例子在英国比比皆是,从中也许能够集 中反映出英国保护古建筑的价值观。

正如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所说:“这些建筑绝不仅 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