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伪证据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在中国,作伪证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不同的诉讼阶段和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介绍: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做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行为人是司法工作人员,犯上述罪行,将从重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较轻的伪证行为,可能会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
伪证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在刑事诉讼中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虚假陈述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但为了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而为之。
综上所述,在刑法中做伪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在民事和行政中作伪证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