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南宁邕江的资料

邕江百科:

/wiki/%E9%82%95%E6%B1%9F

美丽邕江畔历史文化是精华看点:

/blog_view_530225.html

广西邕江文化网:

/

文化的源头

南宁位于广西中部,邕江穿城而过。南宁河流属珠江水系,上游左右江及源于十万大山的八尺江,似三条蛟龙自西方和南方飞向南宁,汇入郁江,直下广东、港澳而入海。郁江流域流经市区的南宁段称作邕江,是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及邕宁县河段的别称,上起江西乡宋村的左、右江汇合点,下止邕宁县与横县交界的六景乡道庄村。全长133.8公里,上游总集水面积7372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292立方米/秒。水量充沛,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而且地处亚热带北侧内部边缘,距北部湾海洋较近,受海洋季风影响,接近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1.6℃,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304.2毫米,起到自然冲刷积存污水的作用。

邕江是南宁市的母亲河,她哺育着南宁人民的生长。1989年7月,市文物部门在市区那龙和坛洛一带的邕江两岸的5处岭坡(分别是坛洛乡小崩山、那龙乡虎头岭、那龙乡岜贡山、那龙乡上林村、坛洛乡新闸村)上发现一批打制石器散布点,采集到一批***94件以砾石为原料,采用单向锺击法打制而成的石器。表明了早在一万多年前邕江就哺育着南宁古人类的繁衍生息,从此开启了南宁的早期历史,并且连续不断地传承下来。往后不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数十处,均分布在邕江两岸。说明了邕江这一水源是南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南宁文化的源头。

供水的后盾

邕江解决了南宁赖于生存的供水问题。目前南宁市拥有陈村、河南、中尧、西郊、凌铁五大净水厂,取水点均来自邕江,设计日供水总能力为94万立方米,供水区域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市区供水率达100%。2002年全年水质综合合格率为99.89%,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城内14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目前全国300多个缺水城市的名单里没有南宁,这得益于邕江这条母亲河的无私奉献。

便利的航运

邕江河面宽敞,水流平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十分有利于航运,给南宁带来了便利的水路交通,内河水上运输是南宁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历史上,南宁素以商贸发达著称,溯左江而上可达龙州,溯右江而上可达百色,顺邕江而下可达梧州、广州、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东向的水上通道。尤其是明朝商贸更旺,明嘉靖年间驻南宁广西左参议汪必东有诗云:“西粤观诸郡,南宁亦首明,正音前汉叶,奇货左江通”,南宁发展成为左、右江商品集散中心。南宁的“繁华不亚于中原城市”,有“小南京”之称。清朝桂东南及广东、福建籍商人大量西来经商,利用水运,沟通南宁与粤、港商品交流。清代诗人黄体元的一首诗说道:“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照水夜来灯万点。满江红水乱星浮”,向世人展现了邕江当年货运繁忙的景象。1907年1月1日,南宁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有21个国家的商人沿着水路来南宁经商,外国工业品不断经此销往内地,内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也销往国外。解放后,南宁航运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邕江北岸拥有北大码头、上尧码头、大坑码头、陈东码头、民生码头,已开通8条内河航线,120吨级的轮驳船队可常年来往于南宁至百色之间;250吨级轮驳船队可顺江东下经贵港、桂平、梧州、广州到达香港、澳门等地区,邕江使南宁成为水路交通中心。

经济的保障

1958年后,南宁市先后开始建设江南工业区、西郊工业区、北湖工业区,东郊工业区。目前,南宁市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6亿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整体效益不断提高,很大的功劳要归结于邕江这条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城建的条件

近年来,南宁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136”目标,城市建设成果巨大,街道高楼林立,房地产业迅猛发展,这得益于邕江这个巨大的供水源。从某种意义来讲,南宁城市建筑群能够拔地而起,邕江丰富的水源是首要的基本条件。

绿化的功臣

南宁是中国绿都,目前,正争创“中国绿城”。至2002年,全市森林面积达37.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08%,园林绿化面积499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643公顷,人均公***绿地面积6.74平方米。南宁还建成了5大城市广场,均设置有音乐喷泉,构成一道道绿与水交相辉映的城市风景线。可以说,邕江使南宁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南宁近年来获得的“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和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等荣誉称号,这固然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市各族人民***同奋斗的结果,但我们也不要忘记邕江这一丰富的水源为这些荣誉的取得提供了客观的基本条件。

总之,水源是城市兴起和发展的生命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历史上被废弃的城市很多,除战争破坏,由于缺水而终止生命的城市不在少数。西汉时期位于今新疆地区的许多城郡,后来都销声匿迹,未见于史册,成为废墟,原因很多,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河流改道,水源奇缺,绿洲消失,城址废弃,如楼兰古城,西汉时繁盛一时,后来由于缺水成为了废墟。

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我们切不可认为有丰富的邕江水资源而沾沾自喜,而肆无忌惮地破坏她,向她倾倒污水、垃圾,而要切实地保护邕江。目前,南宁市实施社会可持久发展战略,切实开展生态建设,开展争创“中国绿城”活动。城市生态建设空间格局为“一江、两湖、三山、四区、九溪”。其中“一江”指邕江,兼顾水源地、生态、船运、景观等功能,与南宁乃至整个北部群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修建的堤路园工程,作用之一就是保护邕江的生态环境。根据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则,区域中心城市生态建设总体格局规划为“一心、一脉、两翼、三轴、绿地水体斑块镶嵌、环带交织。”其中,“一脉”就是以邕江及其支流(朝阳溪、二坑、竹排冲、心圩江、石埠河、亭子冲等)形成的南宁地区生态动脉,或称中国绿城的绿色支脉。邕江贯穿市区东西,各支流直接延伸到南宁城市的各个角落,渗透到南宁人的生活中。从地理区域来看,穿过“绿心”的邕江,恰似一条供给绿城发展的大动脉,为南宁城市的发展注入不断的活力。

未来的南宁,邕江及其沿岸的绿带将组成蓝绿空间,与居住区绿地、文教区绿地、公***绿地以及大型森林公园及周边的农田、山地植被从整体上形成“蓝水穿城,绿被拥戴,内外呼应,相汇相融”的城市生态空间网络体系。

南宁之最

首个电影队及其拍摄的首部电影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广西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开始筹备创办电影队,聘请原籍广东侨居法国的青年摄影师黄学礼负责主持。于6月和11月先后两次公开招考,录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知识青年二十多人组成南宁第一个电影队,也是全广西第一个电影队。电影队由黄学礼负责教授装片、摄影、冲洗、剪接、放映等理论知识和技术。队址设在青云街口民权路原省议会旧址(今民族大道39号西侧至朝阳路4号),设备有课室、黑房、发电机、摄影机、放映机等。

电影队建立后,经常拍摄一些广西军政要人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对部队、民团、学生、员工等训话的场面,以及部队、民团、学生、员工和街民军事训练和节日开大会的镜头,其后拿到省内各地去对驻军和群众放映,以扩大宣传。

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开始拍摄电影片《七千俘虏》,这是南宁也是全广西拍摄出品的第一部电影片。剧本是政训处拟订,聘请上海电影界人士王天北担任导演,黄学礼任摄影师。剧情大意说某高中有二男一女学生三角恋爱,男甲参军赴桂北作战负伤,女生为看护(护士)热心照料并相爱。男乙贪生怕死享乐,被女生拒绝而失恋。

民国二十五年“六一”运动前夕,黄学礼离开广西,年底,广西省政府和第四集团军(已改番号为第五路军)迁去桂林,电影队也随迁去桂林,改隶属国防艺术社。因为没有专门人才领导,队员不少先后离队另从别业,除有两人调赴五城区前线担任李宗仁和李品仙的摄影副官外,留在国艺社里的少数队员,无所作为,至民国二十九年,电影队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