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输的官司回深圳赢了,腾讯力争的“管辖权”令人细思恐极

好友关系算不算隐私?我觉得应该算。生活中有太多隐秘关系,比如不想让女友知道的前女友,不想让老板知道的猎头,不想让卖煎饼的知道的卖包子的……

但是深圳南山法院不这么看。3月15日财新周刊报道了这么个事儿:在2019年的"微信读书案"和2021年的"南山微视案"中,两名用户分别在北京和哈尔滨起诉腾讯未经允许把自己的好友信息提供给其他腾讯旗下应用,分别指控腾讯侵害自己的个人信息权、隐私权。审判过程中,微视案在几轮管辖权争夺后移交深圳南山法院审理, 最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微信读书案判用户胜诉,南山微视案则判腾讯胜诉。

不要我觉得,要南山法院觉得。

有媒体统计了中国裁判文书网的数据:近三年来,南山法院涉及腾讯已公开判决书的案件中,腾讯胜诉率为94.3%,其中腾讯作为原告的胜诉率为100%(41起),作为被告胜诉389起(415起),胜诉率93.73%;腾讯在深圳中院的胜率更是高达98.15%,作为原告胜诉率为81.8%(9起),作为被告胜诉率为100%(97起)。

所以说好友关系算不算隐私,关键是管辖权在不在深圳法院。而这一点,早已写进了《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只要用微信,就得同意去南山打官司。

高 科技 企业的聪明才智,用在了各种“协议”中。只要争得管辖权,案件的走势也往往会偏向对企业有利的方向。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杭平在《真的有‘南山必胜客’吗》一文中提到,“无论哪一类案件,腾讯都可以利用其事先签订的协议规避法律风险,事后通过后台收集固定证据,运用反复诉讼中积累的实战经验,进行有效的起诉或应诉。高胜诉率属于情理之中,尚不构成控诉司法腐败、司法地方保护的适格证据”。

陈杭平也认为,虽然网上没有披露腾讯法务部的人员名单,但想来不乏南山区法院、深圳市中院甚至广东省高院的前法官。在中国 社会 语境下,这种人员交流难免形成无法说清道明的“关系”网络。不仅腾讯,其他巨无霸企业在住所地法院的胜诉率都很高。

要知道,资本一开始都是以人畜无害的面孔出现的,缴纳了税收,推动了地方经济,还促进了就业。后来人们慢慢发现,资本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消费者权益和资本利润最大化出现矛盾时,往往会形成“管辖权”这样的胜负手。

同一个案子,显而易见的事实,哈尔滨和深圳两地法院却给出截然相反的两个答案。资本有法律专家擂鼓助威,有新闻媒体摇旗呐喊,这并不可怕。但是当管辖权控制着司法结果呈一边倒之势,资本的力量无疑已渗透进公权力,左右了 社会 基础规则。

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