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吗
法律是道德的载体,没有法律,道德流于空疏,无从落实。这主要体现在:
1、法律通过立法,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信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赋予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以法律的强制力,进一步强化、维护、实现了道德规范。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秩序是多方面的,其道德、价值观念及其基本原则和要求是极为重要的,没有道德、价值,社会必将陷入虚无和无政府状态。法律及法律制度的构建,就是将社会中的道德理念、基本信条、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通过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转化为、上升为法律,形成在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方面更为明确、普遍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准则,并诉诸自身的强制性和强制力予以实施实现。法律的强制性和强制力远比道德的强制性和强制力为大为有力,它能够有效地促使、迫使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的信念、原则、信条和要求,从而在更大更广范围内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保障和维护人们的正当生活。通过这种道德法律化的形式和方式,社会规范摈弃了道德自律性和法律的他律性而真正实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2、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它弘扬、发展一定社会的道德理念、信条和原则,促进社会道德的更新和变革。在社会中,许多法律规定、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本身就是最低的基本的道德要求,比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不应当从自己的不当行为中获利”、“遵守法律是一种义务”、“诚实信用原则”等等就是道德中的平等性、正当性、义务性、诚实性的表现和升华,这些道德信念和要求是人、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法律通过把道德理念、原则、信条和要求具体化,把社会中的道德准则、义务和要求确定为法律的准则、义务和要求,促使人们更为明确自己的道德义务,更为积极地认同和接受道德的制约。这是法律的重要社会使命和价值。在法律具体实施过程中,法律通过自身特有的制度机制,一方面对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处理,甚至制裁,矫正人们的非正义非正当的行为,一方面对人的合法行为实施鼓励、奖励和保护,促使人们更为自觉地认同和遵守符合法律价值取向的道德理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要求,促使人们积极地弘扬、发展和更新符合法律精神的道德理论和学说。因此,在弘扬、发展和完善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方面,在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方面,法律发挥了其他社会规范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3、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风貌、新的精神文明,改造和提高人性的强大力量。“法律乃是我们道德生活的见证和外部沉淀”(霍姆斯语),社会精神文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既要依靠道德,也要依靠法律制度。一个社会、国家通过法律形式,把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道德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成为法律规范,这实际上确立和形成了一个法定的基本道德体系和标准。这种法定道德丰富了社会中所存在的非主流道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从而纯洁和提高了该社会的精神文明,促进和改善了该社会的精神风貌。另外,因法律本身具有极其显著的规范性、普遍性、明确性、公开性和严格性等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法律和法律的实施清楚明白地了解法律本身的价值取向,了解它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从而更为直接地感受到道德教育,更为理智地履行自己的法律和道德的责任。这对于人和人性的提高和改善作出了现实的巨大努力。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如果不讲礼法,违背正义,他就堕落为最恶劣的动物。” 显然,法律通过自身特殊的制度性机制,推动道德的更新与进步,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而改造人和人性,改造社会,是其积极的社会使命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