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文言文
1. 翻译三段古文
太上皇帝(赵构)即位,效法古时尧舜法令,回溯探求遥远之时唐虞的想法,沿袭太宗所尊崇。至大观初年,于是效仿李公麟的《考古》,作《宣和殿博古图》,
总***收藏的物品,大小礼器,已有五百有余。世人已经知道这些器物受到珍贵爱重的原因,因此有得到一样(如此的)器物,价值数十万,到后来还有至百万不止者。于是天下坟墓被破坏殆尽。特别是宣和年间最为猖獗,尚方(官方制造供御刀剑等珍贵器物的部门)所贮藏的器物达六千余件,于是百器皆尽。
赵构悟得八法之妙(指汉字笔画有侧(点)、勒(横)、努(直)、趯(钩)、策(斜画向上)、掠(撇)、啄(右边短撇)、磔(捺),谓之八法。),留心于古时风雅之物,在兵戈与风流交替之时,用尽全力求访书法名画。清闲的空余时间,陈列玩赏,临摹拓写,未有丝毫懈怠。大概是因为皇帝喜欢至极,(为其)花费多少都不顾忌,所以四方整日争相奉上。后又在榷场(指中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购买北方遗失的器物,因此绍兴内府所贮藏的,不少于徽宗宣和、政和年间。
《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孔颖达疏:“汤之盘铭者,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於沐浴之者,戒之甚也。”
汤沐浴之盘,正考父庙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岐阳石鼓,泰山、邹峄、会稽石刻,以及汉魏以来圣君、贤士的墓碑、祭器、诗刻与序文,下至古文、大篆、八分书和隶书及各家书文,均为三代以来最为贵重奇伟精巧并为人所喜好之物。…….从事不如喜好,喜好不如专一。我姓颛,又好古,只要是世人贪念的,我对其都没有贪欲之念,因而得以任余之好古至此。喜好已深,虽然致力未足,依然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因此,向上自周穆王以来,向下至秦汉隋唐五代,向外至四海九州明山大泽,穷尽山崖海谷,荒林破冢,神仙鬼怪,奇诡传说,所有的都有,以之为《集古录》。
自己所翻译的,只能如此了……
2. 求解释这三段文言文原文
唐柳大夫玭,谪授泸州郡守。渝州有牟秀才,即都校牟居厚之子,文采不高,执所业谒见。柳奖饰甚勤。子弟以为太过,柳曰:“巴蜀多豪士,此押衙之子独能好文,苟不诱进,渠即退志。以吾称誉,人必荣之,由此减三五员草贼,不亦善乎?”
译文
唐朝御史大夫柳贬职为沪州郡守时,渝州有位秀才叫牟,是都校牟居厚的儿子,他的文采并不高,却拿着自己的作品上门拜见。柳很殷勤地夸奖勉励他,但家人认为这样太过分了。
柳说:“巴蜀一带多豪杰之士,而这押衙(管理仪仗侍卫的官)的儿子独爱好文学,如果不诱导奖励他,他将失去这种志趣。因为我的称赞,别人必定以他为荣,因此能减少三五个乱民,不是很好吗?”
3. 下面的三段历史文言文是讲的什么内容1.宋武帝有九子,四十余孙,六七十曾孙,死于非命者十之七八,没有一个能在世上留下后代的。
…宋武帝因猜忌残忍的性格起事成功,肆虐晋朝宗室,杀戮所产生的怨气不散,最终灾祸报应到了自己的后嗣。宋孝武帝、宋明帝继续了祖上的残忍惨毒,诛夷骨肉唯恐不尽,将兄弟、子侄等亲人都当草芥禽兽一般残杀 ,而且都是这几个皇帝亲自干的,并非死于他族之手。
最终宗室分支都被杀光,而自己的子孙又转为他族所杀!2.宋皇室子孙大多不得善终,尚且是文帝、孝武、废帝、明帝这几位君主陆续杀戮所造成。而到了齐朝,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却全都是齐明帝一人所杀,其惨毒自古所未有。
…建武年间,齐明帝一***三次诛杀宗室王族,每次准备屠杀,齐明帝都要专门大烧香火,一边烧香一边呜咽哭泣,手下的人每逢此时就知道当天夜里会有杀戮宗室的命令……3.从古到今,荒淫无道的君主,每个朝代都不少见。但从来没有哪个朝代的昏乱君主比宋齐这两个朝代的多。
4. 求三段古文翻译 关于魏征和赵广汉还有虞诩太宗皇帝在积翠池宴请群臣,大家伙喝得酒酣耳热之际,太宗命奏乐赋诗.魏征即席赋了一首五律< >,其尾联是"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1)."太宗说:"魏征的话何尝不是用礼来约束规劝我啊."一天,太宗有些得意的问(魏征):"我比文景武帝的政治如何?"魏征见好长时间都顺着太宗的心意,他有点骄傲,于是说:"陛下在贞观初年,引导大家提出谏议.三年以后,见到前来劝谏的人都能很高兴的听从他的劝谏.可是最近一二年,对待有些谏议就有些勉强,甚至忿忿不平."太宗大惊说:"魏征你从哪些事情看出来的?"魏征说:"陛下刚当皇帝那会,要处死元律师,孙伏伽就进谏以为按照法律元律师不该死罪,陛下就赏赐孙伏伽兰陵公主园,价值百万钱.有人说赏赐太丰厚了,陛下说:朕刚即位,还没有人前来进谏,所以厚赏以鼓励.这就是引导大家提出谏议.后来柳雄以隋朝科举资格弄虚作假(2),司法部门查出来,弹劾他作假,将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认为该判有期徒刑,并因此与陛下争执了四五次陛下才赦免柳雄死罪.陛下说戴胄:但能有如此为我守法的人,就不怕刑罚酷滥.这就是能高兴的接受进谏.最近,皇甫德参上书说:修洛阳宫,使百姓劳苦;收地租,敛财太多;民间女子崇尚高髻,这是因为受宫中的影响.'陛下生气的说:‘你是不是要让国家不征役一个人,不收一钱租,宫里女人不留长头发,你才称心如意.’我当时上奏:大臣上书,言辞不激切不能改变陛下的主意,言辞激切就有点象诽谤.'当时,陛下虽然听从了我的谏议,并赏赐他锦帛,可是心里毕竟生气.这就是陛下很难接受进谏了."太宗恍然大悟说:"不是魏征,没人能说出如此道理.人都是很难自觉自己失误的."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
虞诩十二岁便能通习尚书。他早年丧父,孝养祖母。
县里推荐他为顺孙,陈国国相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想任他为官。虞诩推辞说:“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就没有人奉养了。”
国相这才作罢。后来虞诩祖母去世,虞诩服孝期满,被征召到太尉李修府中任郎中。
羌族军队侵犯武都,邓太后认为虞诩有将帅的谋略,任命他为武都太守。并在嘉德殿接见了他,给予很丰厚的赏赐。
羌人首领率领几千人马,在陈仓道上、崤山山谷一带堵住虞诩军队。虞诩立即命令随行人马停止前进,并且宣称已上奏朝廷请兵增援,等援军到来再一起进发。
羌人听说这一消息,就分头到邻近的县城去抢掠。虞诩趁羌军兵力分散放松警惕就日夜前进,行军百余里,命令将士们每人挖两个灶坑,以后每人每天再增挖两个。
羌人(见灶坑天天增加,以为汉军有了援军)便不敢逼近他们。有人问虞诩:“孙膑减灶而您增灶。
兵法上说日行不过三十里,平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我们现在一天行军二百里,为什么呢?”虞诩回答:“敌人众多,我们兵少。走得慢了容易被追上,快速行进他们就难以想到了。
敌人看到我们的灶每天都增加,一定会认为是援兵来到迎接。我们士兵众多,行军又迅速,他们一定害怕追我们。
孙膑是显示自己的弱小,我们是显示我们的强大,是形势不同的缘故。” 虞诩到武都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人有数万,他们围攻赤亭几十日。
虞诩命令将士不要发射强弩,只用小弩射击。羌人认为汉军箭力很弱,射不到自己,使集中兵力加紧攻城。
(当羌兵冲到城下时,)虞诩命令二十副强弩同时射一个羌人,没有一次射不中。羌人大为震恐,连忙退却。
虞诩趁机率领部下出城奋勇追击,杀伤很多敌人。第二天虞诩集合所有士兵,命令他们从东边城门出去,转一圈,再从北边城门进城。
然后更换衣服,又从这个城门出发,那个城门进来,并不断更换衣服以迷惑羌人。这样反复出入多次。
羌人不知城内有多少人马,愈发惊恐不安。虞诩估计羌人要退兵,就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城外河流浅水处设下埋伏,守候在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
羌人果然逃走了,汉军趁机截击掩杀,大败羌军 当时中常待张防利用权势,经常受人请托,收受贿赂,虞诩多次请求将他查办,但屡次上书,都得不到朝廷批复。虞诩不胜愤怒,命人把自己捆起来,自投廷尉狱中,并且上书说:“现在张防玩弄威势,国家之祸将再次降临。
我不想与张防在朝廷同列,就自投廷尉狱中来使陛下了解。”虞诩表章奏上后,张防在皇帝面前流着眼泪解释诉说,虞诩因此被免官,送到左校当苦役。
张防不肯罢休,又想加害虞诩,二天之内,虞诩被审讯拷打四次。狱吏劝虞诩自杀,以免凌虐,虞诩不肯,他说:“我宁愿伏刑人之刀死于市上,让远近的人都知道。”
宦官孙程、张贤等知道虞诩因为忠君遭罪,就相继上奏请求面见顺帝,孙程说:“陛下当初与我们起事的时候,非常痛恨奸臣,深知任用奸臣,会使国家倾覆。而今登极以后,却又自己纵容和包庇奸臣,又凭什么责备先帝不对呢?司隶校尉虞诩为陛下尽忠却被捉拿关钾。
中常侍张防贪赃枉法,事实清楚,反而设计陷害忠良。今观天象,客星守羽林,这是宫里有奸臣的征兆,应该赶快捉拿张防下狱,以堵塞上天所降的灾异。
下诏令放虞诩出狱,将印绶归还予他。”当时张妨正站立在顺帝背后,孙程于是大声呵斥张防说:“奸臣张防为什么不下殿去!”张防。
5.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1.限制;赐福;案件;尽、完2.(1)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2)只要君王施行仁政,他的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死。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议论,人物对话。5.三个语段均表现了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取信于民的思想。
需结合具体内容。分 析:1.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要准确理解,牢固掌握。
注意“福”是动词,“赐福”的意思。2.翻译第一句话注意“道”是“施行仁政”的意思,第二句话“寡”是“少”的意思。
3.联系“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可以判断“忠”指的是这一句,在理解丙文内容的基础上,回答第二问。4.甲是一篇议论文,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理,乙丙两文采用对话描写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5.三个语段的主题是一致的,都是说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取信于民”,要结合文段的具体表现之处来作答。考点:文言文实词解释 理解文意 表达方式 理解主旨。
6. 帮我找这三段古文的翻译当时太尉郗鉴让门生向王导求取女婿,王导叫门生到东厢下注意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各位年青人都很好,只是他们听到来人是选女婿的,都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露着肚子吃饭,好像不知道这回事一样。”郗鉴说:“这个人正是最好的女婿!”一打听,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他。
(王羲之)生性喜欢鹅,会稽有个寡居的老妇养有一只鹅,鸣叫声很好听,王羲之想买,没有买到手,就携同亲友驾车前往观赏。老妇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烹菜,招待王羲之,王羲之叹息了一整天。
又曾在蕺山见到一个老妇,拿着六角竹扇出卖。羲之就在竹扇上写字,每把各写五个字。
老妇起初面有怒色。羲之就对老妇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字,价钱可以要到一百钱。”
老妇照着他的话说了,人们争相购买。后来的一天,老妇又拿扇子来,羲之笑而不答。
他的书法为世人所重,都类似这种情况。
7. 求三段古诗的翻译李白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相关作品子夜秋歌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独坐敬亭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秋浦歌 望天门山 古风(其一) 古风(其三) 古风(其十五)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四)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三十四) 古风(其四十六) 乌夜啼 乌栖曲 行路难三首(其一) 关山月 长干行 古朗月行 妾薄命 塞下曲六首(其一) 玉阶怨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清平调词三首 丁都护歌 静夜思 从军行 春思 子夜吴歌 长相思 江上吟 临路歌 玉壶吟 横江词六首(其一) 横江词六首(其五)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峨眉山月歌 清溪行 赠孟浩然 赠钱征君少阳 赠汪伦 沙丘城下寄杜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寄东鲁二稚子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金陵酒肆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南陵别儿童入京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灞陵行送别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中问答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把酒问月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登太白峰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望天门山 客中作 夜下征虏亭 早发白帝城 秋下荆门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望鹦鹉洲悲祢衡 谢公亭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独坐敬亭山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忆东山二首(其一) 拟古十二首(其九)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听蜀僧浚弹琴 劳劳亭 春夜洛城闻笛 长门怨二首 哭晁卿衡 哭宣城善酿纪叟 春思 子夜四时歌(春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子夜四时歌(秋歌) 子夜四时歌(冬歌) 清平调三首之三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庭前晚花开 桂殿秋 清平调 连理枝 菩萨蛮 忆秦娥(一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 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将进酒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送殷淑三首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送蔡山人 送杨燕之东鲁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送纪秀才游越 金陵送张十一再。
8. 三句古文翻译1、穴地作重屋,缭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铸军器,畜鹅鸭乱其声。
挖地洞(在里面)建造了多重房屋,用厚实的墙壁环绕着,密实地砌成像瓶缶一样的砖壁,(在里面)日夜不停的铸造武器装备,(还)蓄养了很多鹅鸭来掩饰打造兵器的声音。
2、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
恰好来了大风雨,屋檐上的瓦片掉到地下,明成祖因此脸色都变了。
3、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
道衍的守卫防御很牢固,打退了进攻的敌人。夜里用绳子把勇士送到城下,攻击杀伤南方敌兵。
9. 求三段古诗的翻译李白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相关作品子夜秋歌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独坐敬亭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秋浦歌 望天门山 古风(其一) 古风(其三) 古风(其十五) 古风(其十九) 古风(其二十四) 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其三十四) 古风(其四十六) 乌夜啼 乌栖曲 行路难三首(其一) 关山月 长干行 古朗月行 妾薄命 塞下曲六首(其一) 玉阶怨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 清平调词三首 丁都护歌 静夜思 从军行 春思 子夜吴歌 长相思 江上吟 临路歌 玉壶吟 横江词六首(其一) 横江词六首(其五)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峨眉山月歌 清溪行 赠孟浩然 赠钱征君少阳 赠汪伦 沙丘城下寄杜甫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寄东鲁二稚子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金陵酒肆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渡荆门送别 南陵别儿童入京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灞陵行送别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山中问答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把酒问月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登太白峰 登金陵凤凰台 望庐山瀑布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望天门山 客中作 夜下征虏亭 早发白帝城 秋下荆门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越中览古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望鹦鹉洲悲祢衡 谢公亭 夜泊牛渚怀古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独坐敬亭山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忆东山二首(其一) 拟古十二首(其九)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听蜀僧浚弹琴 劳劳亭 春夜洛城闻笛 长门怨二首 哭晁卿衡 哭宣城善酿纪叟 春思 子夜四时歌(春歌) 子夜四时歌(夏歌) 子夜四时歌(秋歌) 子夜四时歌(冬歌) 清平调三首之三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庭前晚花开 桂殿秋 清平调 连理枝 菩萨蛮 忆秦娥(一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 清平乐(一名忆萝月) 将进酒 送范山人归泰山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送殷淑三首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送蔡山人 送杨燕之东鲁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送纪秀才游越 金陵送张十一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