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以房养老?以房养老真的靠谱吗?
提及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无非是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这三种主流的养老方式,而老人退休金和养老金在飞涨的物价、急剧上涨的医疗费用面前也越来越吃力,所谓的“老有所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在2018年8月8日,银保监会也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扩大到全国范围,那么以房养老这一模式是否可行?面对现今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又会遇到那些阻挠呢?
什么是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目前多指“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从操作层面来说,就是老人将所拥有的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仍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分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既能实现“居家养老”又能“增加养老收入”,一举多得,可真如设想的这么好吗?以房养老又会遇到那些困境呢?
从2014年的试点到全国范围的开展,以房养老的试水效果其实一直不太理想,那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与传统养老观念不符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的养老观念是“养儿防老”,子女具有赡养义务,老人去世后,房产由子女继承,房产也是中国大部分家庭财富里占比最高的资产,如果选择抵押房产,可能会引起家庭纠纷,因而,参加以房养老的人群中以无子女老人、孤寡老人或者空巢家庭居多,其他老人群体兴趣寥寥。
房屋价值波动不可预料
房屋的价值是养老抵押贷款的关键,也是产品定价的核心影响因素,中间历经国家多次宏观调控,房价出现数次大幅波动,房价的未来涨跌如何,谁都说不好。这对保险公司甚至是老人本人都是一项不可预料的挑战。
房屋产权政策、法律制度变动
土地使用权到期之后,如何续期和处置,当前国内尚无明确规定,而对于真正有养老困难的农村老人来说,农村土地在法律上是严禁流转的,其使用权是不能抵押的,可以说“以房养老”很难在农村走得通;另外,房屋还涉及税收等法律制度,物业税、遗产税尚未出台,房产税如何征收也没有明确。说到底,“以房养老”缺乏顶层设计,没有配套政策,政府支持力度也有限。
具体业务操作有困难
作为一款保险产品,合同条款复杂,一般老年人难以理解。同时,在业务流程中,包括房产登记变更、对房屋的价值评估、公正等环节,都需要中介机构的参与,并支付不菲的中介费用,这就提高了交易运营的成本,而提高的成本,最终还是由投保人买单。
需面临贷款利率变化和被保险人的长寿风险
抵押贷款一般要运作几十年,贷款利率随着经济形势、宏观调控一直在波动,保险公司缺乏锁定利率的工具和机制。而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加,意味着出售“以房养老”产品的保险公司要支付更多的养老金,甚至有可能超过房屋的价值,这就进一步降低了开展业务的意愿。
说到底,以房养老的人群局限性还是很大的,所以它并不会成为养老推行的模式,被高房价裹挟了半生难道你愿意被“以房养老”再劫掠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