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讲堂六诉堂弟夺家产
确实如此,秦朝是在六代人不懈奋斗之下建立的大秦,要知道当初秦国地盘很小,由于秦始皇的祖先替西周喂马有功,周天子赐了秦始皇祖先一小块地。
经过上百年的惨淡经营,最后在近6代人的奋斗之下,秦国才逐渐强大起来。
这六代人分别指:1.秦孝公赢渠梁、2.秦惠文王赢泗、3.秦武王嬴荡、4.秦昭襄王嬴稷、5.秦孝文王嬴柱、6.秦庄襄王嬴异人。
有人说秦朝亡在赵高手上,说赵高“指鹿为马”把持朝政。有人说秦朝亡在胡亥手上,说胡亥不理朝政昏庸无能。还有人说秦朝亡在李斯手上,说李斯是精致的自私之人,如果不是他矫诏立胡亥为帝,仁慈宽厚的公子扶苏为帝,可能不会这么快就灭亡。
这些说法有道理,但我觉得不是根本原因,胡亥昏庸无能,赵高把持朝政,朝中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忠臣力挽狂澜?
当赵高指鹿为马的时候,为何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和赵高理论?
当胡亥被杀的时候,为何没有一个大臣出来救皇帝?
就连秦始皇被荆轲追着刺杀的时候,满朝文武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没有一个人为皇上挡刀,仅有一个御医扔出了他手中的药罐,群臣为什么这么冷漠呢?原来秦朝对待有功之臣太黑了,六个有功之臣死得太冤了,这是造成群臣冷漠和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这六个有功之臣分别是吕不韦、魏冉、白起、范雎、张仪和商鞅。
首先说吕不韦,他是秦始皇的相父,秦始皇的老爸秦庄襄王嬴异人的恩人,吕不韦用家中的财富把秦始皇他爹送上了王位,秦始皇的老爸去世后,秦始皇这才当了皇帝。可以说没有吕不韦的当初,就没有后来秦始皇的地位,也就谈不上秦始皇统一六国。
就是这样一位功臣,最后被秦始皇逼着喝了毒药,吕不韦用自己全部家产打造了秦始皇的王位,秦国之大难道就没吕不韦一片生存之地吗?
魏冉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的舅舅,秦昭襄王名叫嬴稷,他是芈月和秦惠为文王的儿子。本来嬴稷没有资格继承王位,由于异母哥哥秦武王嬴荡举鼎累死了,赢荡没有子嗣,嬴稷在舅舅穰侯魏冉的帮助下继承了王位。说实话,没有他舅舅魏冉的支撑,怎么会轮到赢稷继位呢?到后来嬴稷翅膀硬了,把舅舅的相权剥夺给了范雎,把舅舅迁出国都,魏冉最后郁闷而死。
嬴稷对舅舅如此,对他的母亲芈月和众兄弟也是如此,芈月(宣太后)被幽闭在宫郁闷而死,两个弟弟泾阳君和高陵君被赶出了关外。
被嬴稷重用的范雎也没落得好结果,范睢为嬴稷献上了“远交近攻”之策,逐步蚕食秦国周围的赵、魏、韩,为秦国立下了不世之功。
长平之战后,范睢一直提拔的恩人郑安平降赵,加上之前王稽通敌被诛,还有范雎鼓动秦昭王杀白起,过后昭王后悔了,诸如此类的原因,最后秦昭王罢了范雎的相位,逼着范雎喝毒酒而亡。
白起死得更冤,号称战神的白起杀敌上百万,长平之战几乎要灭了赵国,由于功高受到范雎的嫉妒,范雎不断的给白起穿小鞋,将相失和,在灭赵的过程中,由于白起患病,率军行动迟缓,秦昭王听信范雎的谗言,最后赐白起自栽,一代战神没死在战场,却死在了小人和君王之手。
如果嬴稷不下令,谁敢杀战神?啊,对了,白起是穰侯魏冉举荐的。
张仪也是一个冤鬼,他被秦惠文王嬴驷赏识,是秦国的外交家,他说服其他六国依附秦国,即所谓的连横击破六国的连纵。张仪身背六国相印,却时时处处为秦国着想。秦惠文王死后,其子秦武王讨厌张仪,认为他只会耍嘴皮子,武王听信谗言,逼走了张仪,张仪回到老家,发现妻子被派来的杀手杀死了,张仪落得一个家破人亡。
要说死的最冤的是商鞅,商鞅被秦孝公赏识,其变法造就了强大的秦国,然则商鞅变法触动了宗室权贵的利益,当时的太子嬴泗也不配合变法,触犯了商鞅的律法,商鞅为了律法的尊严,对太子的老师进行了处罚——墨刑,从此就和太子嬴驷结下了梁子。
秦孝公一死,太子继位,嬴驷在宗室和老师鼓动下应是报复商鞅,最后把商鞅车裂了,商鞅的变法却保留了下来。
大家想一想,没有这6个人秦国能强盛起来吗?有句话叫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念完经打和尚”,包括秦始皇在内,秦国的君王伤透了大臣们的心,于是就出现了秦朝灭亡时,没有一个大臣出来救国,这就出现了秦始皇被荆轲追杀时,没有一个人出来为他挡刀的局面,没人为秦朝尽忠,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足为怪了。
文/秉烛读春秋
秦朝奋六世而建,却二世而亡,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个人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秦国奋斗六世强国崛起时期,和秦统一六国创建大一统王朝之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秦国时期,可谓是最强大的天下方国,自从“商鞅变法”施行法家政策,脱胎换骨,强势崛起国力独领风骚,历经六世图强,冠于七国!
所谓“马上得天下”对秦国来说再合适不过啦,但是治理国家依然实行老一套严苛的法治,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啦!
然而,秦朝统一后,对外穷兵黩武,战匈奴,收百越;对内苛捐杂税,继续实行严刑峻法,大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修皇陵,导致民生凋敝,百姓不堪其苦,潜在的危险蠢蠢萌动。
秦帝国建立后,高压的法治,造成了的权力过于集中。秦始皇死后,权力出现真空,给了李斯和赵高运作的空间,李斯为了一己之私利,弃知遇之恩于不顾,导致长子扶苏身死,蒙恬自刎,堪称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推手!
始皇帝因为其母的影响,奉行不立王后,在后来被证明也是昏招,看似一劳永逸永远解决了外戚干政的问题,实则让王族没有嫡系血脉,国无储君传承混乱,结果祸起萧墙,帝国崩塌。仁义之子扶苏没有被立储,纨绔子弟胡亥继位,沦为权臣的傀儡,王族被屠杀殆尽,帝国摇摇欲坠。
秦武力统一六国,但是六国势力传承日久,子孙还在,六国贵族留存下来不在少数,这些复辟势力一直都在隐而未发,等待时机
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六国贵族时刻不忘复国大业,可惜秦朝建立之后也一直未能深度致力于聚拢民心,施行仁政,广布德政,给六国复辟势力,留下了可乘之机。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一时间六国贵族复辟势力裹挟其中,泥沙俱下;反观秦朝的庙堂,由于赵高阻塞视听,独揽生杀大权,更有极尽“指鹿为马”之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文臣武将被屠杀殆尽,朝廷没有干才扑灭起义烽火。由于秦国严酷的法律,镇压不力
章邯最后率军出征,主力竟然是刑徒军,更可悲的是章邯打胜仗,回朝被赵高所忌会死,打败仗按秦法当斩,心灰意冷,最后战败投降项羽秦帝国的崩塌已经无可挽回。
以上四点原因,导致功业赫赫,不可一世,意欲万世不灭的秦王朝二世而亡,其中的原因和教训是值得所有人深思,引以为戒的!
秦朝奋六世而建,二世而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长久乱世之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时间都不会太久,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一个 历史 周期率。经历春秋战国之后建立的秦王朝,二世而亡。东汉末年三国之后的两晋时间也比较短。经历南北朝之后,统一的隋朝时间也比较短。
西楚霸王项羽反秦
2、秦王朝的建立是通过战争的形式征服其他各国统一的。秦国的军队只是占领其他国家的都城,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但是其他臣服的国家的王公贵族依然存在,这些国家的国民心目当中,他们所信奉的还是这些国家的贵族,以及思念他们这些国家本来的国君。所以秦王朝从表面上对这些国家进行了降服,但是秦国并没有得到这些国家的民心,所以秦国的国政,秦国的文化价值观,秦国的政策法度很难到这些国家的底层去。所以秦国的统治根基其实是很差的。
秦始皇和孟姜女在一起画卷图
3、商鞅变法,我们把它看作是秦国进步的一个标志。但是商鞅变法的另一面,则是残酷的法家思想的具体实践。所以秦朝统治的范围之内,人民生活疾苦,劳役和税负深重,刑罚残酷,对老百姓任意杀伐,加上被降服的这些国家,思念自己的国君,所以普通老百姓对于秦国的愤恨就会非常深重。这也是发生陈胜吴广起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胜吴广的起义
4、齐,楚,燕,韩,赵,被秦国降服的这些国家,虽然从军事上臣服于秦国,但是他们内心当中确实对于秦国是愤怒的是愤恨的,而推翻秦朝,这是他们大家***同的心愿。所以我们看到了西楚霸王项羽对秦国的杀伐。
秦朝只是在军事上面对其他国家进行了降服
5、秦国奸臣当道,赵高等一批人把持朝政,他们把秦朝的贵族,秦始皇的子孙杀的干干净净。所以当秦朝有大难的时候,秦始皇的子孙兄弟就有没有人出来给自己的皇帝帮忙,无论是秦二世胡亥还是子婴最终因为没有宗亲帮忙,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在上台之后,要对刘氏子孙进行大量封王的一个原因,因为他确实吸取了秦朝当中灭亡的经验教训。
赵高确实是秦朝最大的祸患之一
6、秦始皇时期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他的这种行为激起了其他原来国家贵族的反对,这一政策确实不得人心,那些掌握文化知识的贵族阶层怎么能够容得下秦朝呢?在这种局面下,秦朝怎么可能不会被其他贵族势力所推翻呢?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