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与保护区划
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
山东省作为矿业大省,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大大滞后于矿山开发建设步伐,因此,随着矿山开发强度的加大,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将越发突出。
(一)需处理的矿山“三废”不断增加,治理工作量大
1.废气排放量大
全省矿业活动产生的废气中粉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据“山东省环境统计报表”统计资料分析,1996年至2001年,全省矿山废气排放总量由3149亿m3增至5873亿m3,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由36.38万t增至36.99万t,粉尘排放总量由29.88万t增至72.79万t。1996~2000年间废气排放年增长率为16.9%,按此增长比例预测,截至2010年废气排放量将增长至28027亿m3。
2.废水排放量将缓慢减少,但需处理量仍然很大
据调查,“九五”期间山东省矿山废水年产量相对稳定,而年排放量呈缓慢下降的态势,年下降率为1.0%,主要由于矿山企业加大废水处理力度,废水综合利用程度不断提高的缘故。2005年,全省各类矿山废水年排放量为48670万m3,按1%的下降率推算,至2020年矿山年排放量为41859万m3。与此同时,废水处理量将明显增长,需要大力增加处理设施和资金投入。
3.废渣、尾矿排放量与堆存量将逐年增长
废渣、尾矿年排放量会随着矿山开采量的增大而增加,全省矿渣、尾矿年综合开发利用率远低于其产出量,故其累计堆存量逐年增加。现状年利用率为46%,现积存总量达到76378.72万t。以目前年处理能力,仅处理现有堆存量,需用28年的时间。故应加强矿渣、尾矿资源化研究,并从政策和经济手段上鼓励对其进行综合利用。
(二)矿区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防治难度增大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全省矿山采掘工程将向纵深发展,开采规模、强度不断增大,产生的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将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量、技术难度和费用等相应增大。
1.采空塌陷
a.煤矿采空塌陷
现阶段煤矿开采主要是在鲁中地区的淄博煤田、肥城煤田、新汶煤田、兖州煤田、滕州煤田、陶枣煤田、临沂煤田和鲁东地区的龙口煤田。就目前地面塌陷情况分析,山东采煤地面塌陷基本分两种情况:
1)淄博、陶枣、临沂等煤田,多处于低山丘陵区,煤层薄,上覆第四系厚度均小于100m,开采深度多在500m以内,煤层采出顶板冒落后,很快自动叉实,地表只出现小规模地面变形、斑纹或裂缝,对地表或农业耕作不会产生重大损害;
2)兖州、滕州、肥城、龙口等煤田,多处于山前冲积平原或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厚度大,开采煤层厚度大,多8~12m,煤层产状平缓,采出后,顶板煤层失去支撑,形成破碎冒落、弯曲下沉,随着采空面积的逐渐扩大,在地面出现缓慢、连续的盆状塌陷坑,严重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对农田、村庄等破坏严重,给矿山建设和矿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也为矿山带来深重经济负担。
根据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近期煤炭生产的重点地区是济宁、兖州、滕州煤田,新汶(含莱芜)、肥城等深部煤田,采煤地面塌陷也主要发生在济宁、兖州、滕州煤田,其次是肥城、龙口、新汶煤田。淄博煤田面临闭坑期,采煤塌陷影响很小。也就是说,除了淄博煤田外,其他各煤田地面塌陷仍将继续发展,尤其是济宁、兖州、滕州三大煤田,开发潜力大,采煤塌陷基本属于第二种情况,故其地面塌陷规模和危害程度将是十分突出的。
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资料,近期全省采煤地面塌陷面积年均增长20.4km2,按此推算(以2002年采煤地面塌陷面积392.625km2为基础),2005年和2010年全省由于采煤将增加塌陷面积分别为102km2和204km2。据调查,截止到2002年,济宁市采煤地面塌陷面积累计达127.96km2,2005年新增塌陷面积36.5km2。肥城煤田塌陷面积已达54.36km2,4个乡镇近10万人受害,良田失耕,而该煤田塌陷面积仍以1.3~1.5km2/a速度递增。
未来煤炭资源开发远景区在鲁西南煤田、黄河北煤田及聊城煤田。此处煤田处于黄河冲积平原区,煤层埋深大,但具有上覆第四系厚度大、煤层厚度大、煤层产状平缓与济兖煤田类似的自然地质条件,推测未来开发会产生严重的地面塌陷危害。
采用采煤塌陷系数法,对2010年地面塌陷面积作出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S为预测采空塌陷面积(hm2);a为采空塌陷系数(hm2/万t);T为规划年产量(万t)。
塌陷系数,就是每万t煤量出现的塌陷面积。根据省压煤搬迁办公室调查研究成果(表9-4),整理计算出全省煤矿开采地面塌陷系数为0.24hm2/万t,结合2010年规划采煤量9000万t,则2010年地面塌陷面积为2160hm2。
表9-4 山东省主要煤矿采煤塌陷系数统计表 单位:hm2/万t
b.铁矿采空塌陷
省内铁矿采空塌陷相对较轻,目前主要发生在淄博黑旺铁矿朱崖矿区庙子采空区、鲁中矿业公司(莱芜)张家洼、小官庄矿区及莱芜铁矿马庄矿区3处。据2002年调查,庙子采空区由于当地乡镇和个体采矿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对于正处于采空区上方的庙子村而言,仍存在潜在的地面塌陷危害;张家洼小官庄、马庄矿区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以及各矿区采用了科学合理的采矿方法(砂土充填法),并作为莱芜市重点恢复治理区,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将逐年减少。
c.金矿采空塌陷
据金矿开发规划,近期(截至2010年)采金地面塌陷将随着采空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加剧。由于三山岛、新城、金城等金矿已经转入海下或深部开采,故其地面塌陷发生规模不会增幅太大;而牟平、乳山、龙口,尤其是招远金矿,由于资源相对丰富,加上国有矿山和集体、个体矿山的联合无序开采,采空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采空塌陷危害将越发突出。
d.石膏、滑石矿采空塌陷
山东省石膏矿产资源集中分布在鲁中地区,尤以泰安、枣庄、临沂三区资源丰富;滑石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鲁东北部地区。目前石膏、滑石开发强度较高,采空塌陷时常发生,给矿区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开采强度的加大,其采空塌陷亦会愈加突出。
2.岩溶塌陷
因矿山开发排水为主导因素而引发的岩溶塌陷,主要发生于莱芜铁矿区第三系缺失区和“天窗”内及断裂带附近。据地质环境监测资料,该区岩溶塌陷近年来发展迅速,1997年塌陷面积6320m2,2000年达到8450m2,2002年达9912.17m2,塌陷面积年均增长700多m2,累计塌陷坑228个,塌陷密度最大达252.5处/km2。随着矿山开采强度的增大及部分矿山恢复(如顾家台矿区等)建设,区内岩溶塌陷面积将不断增大。
3.崩塌、滑坡、渣石流
胶东地区金矿采空区及石材开采引起的岩体开裂、崩塌、滑坡、金矿毛石、尾矿不合理堆放引发的渣石流,以及鲁中南地区石材开采引发的岩体开裂、崩塌、渣石流等,因多位于山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潜在危害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逐渐增大,故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
4.水土流失
山东省矿山企业众多,但大多数为小型露天采石、粘土矿山。此类矿山开发生产的废渣遍及各矿区,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不仅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而且加重了矿区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5.水环境污染
水环境污染主要因矿渣、尾矿和矿山排水而起。据分析,随着人们对矿渣、尾矿及矿坑排水资源化意识的逐步加强,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矿渣、尾矿及矿坑排水综合利用率将会越来越高,采矿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将逐渐减少。但是,在淄博孝妇河流域煤矿区及招远金矿区,目前及未来一些年,矿区水环境污染仍十分突出。这由其特定的地质和自然、社会环境所决定。淄博矿区已发现矿坑水对奥灰水的“串层”污染现象,是由大型矿山闭坑引起的,预测随着淄博煤炭资源的枯竭,大多数矿井闭坑期的到来,矿坑水水位将因矿山停排地下水而大幅度回升,对周围地下水,尤其是对作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主要供水水源的奥灰水,存在大范围“串层”污染的隐患。
6.矿山排水与地下水供水矛盾
此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与未来一定时期内主要发生在鲁中南地区,尤以淄博、莱芜煤、铁矿区最为突出,这与采矿区大量抽排地下水及当地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大量需水有关,随着未来对地下水需求和矿山排水量的逐渐增大,矿山排水与地下水供水之间的矛盾会愈加突出。若矿山企业能够充分认识矿山排水也是水资源,对其综合处理,分类利用,则可缓解此类矛盾。
7.占压土地
前已述及,占压土地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矿区,但以煤矿区最为突出。大量的矸石土、尾矿随意堆放,在目前情况下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随着废渣资源化的研究发展,废渣综合利用率将显著提高,加上政府对废渣资源化给予大力政策扶持及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占压土地问题会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二、矿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估
(一)评估原则及主要参考因子
根据山东省不同矿区地质环境的特征,以各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发育现状及矿区地质环境问题发展趋势为依据,以采矿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主,兼顾地质环境背景,突出重点为评估原则。
1)已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三废”排放量及排放去向、压占与破坏土地的面积和类型、造成的危害与经济损失;
2)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难易程度;
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矿山企业规模与经济形式;
4)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区位条件。
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估的实质是对现在和未来矿山工程、矿业活动与环境质量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在选择评估方法上充分考虑了影响全省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的众多因素,采用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二)评估方法
1.专家打分法
它是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地质环境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对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估。
2.因子得分法
(1)单元网格划分
根据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图,将各重点矿区按图面坐标网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对调查区进行剖分,每个单元面积为2km×2km。
(2)单元信息的提取及数字化
根据部分网格与已数字化的矿区地质灾害图件进行单要素叠加,并将灾害划为A(高易发区)、B(中易发区)、C(低易发区)、D(不易发区)4级,分别取值为4,3,2,1。然后,将多种灾害进行叠加,当有两种以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发生重叠时,则取值为5。根据上述标准,对矿区所属单元进行了地质灾害信息的提取和数字化。
(3)矿区地质灾害评价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及野外调查资料,将矿区内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固体废弃物危害性等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数字化叠加分析,单元信息叠加(G)满足下列公式: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G为单元信息叠加数值;G滑为滑坡灾害数值;G崩为崩塌灾害数值;G泥为泥石流灾害数值;G塌为采空塌陷灾害数值;G裂为地裂缝灾害数值;G弃为固体废弃物数值;G沉为地面沉降数值;G房为房屋裂缝数值。
将上述综合信息叠加按数值表示,并在计算机生成等值线,可定量化地综合反映矿区地质灾害现状。其中,等值线≥6为地质灾害易发区;3~6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3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3.袭扰系数法
参照2001年3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的袭扰系数评价方法,将矿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密度和规模作为指标,计算袭扰系数R值,计算公式为
(1)崩塌、滑坡、泥石流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2)采空塌陷
山东省地质环境问题研究
式中:R为袭扰系数;a为灾害个数密度系数;b为面积密度系数;c为体积密度系数。
根据地质环境现状,将重点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进行数字化,点密度系数a值,面积密度系数b值,体积密度系数c值,按严重、中等、轻微、未破坏四级依次为4,3,2,1,见表9-5。
表9-5 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数字化取值
以袭扰系数R值为依据进行划分:
R≥12为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重;
3<R<12为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一般;
R≤3为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程度较轻。
三、矿区地质环境综合分区
目前,山东省矿区地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矿种是煤、铁、金、其次是石膏、滑石等,比较突出的灾种是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矿坑突水、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矿区水资源危机及渣石流等重力地质灾害。矿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采掘业发达的盆地、谷地、山前倾斜平原及滨海地带。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规律性。按上述方法对全省矿区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分3级:不良区(矿区地质环境质量差,地质灾害发育,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一般区(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一般,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地质环境破坏程度一般)、较好区(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地质灾害发育少,地质环境破坏较轻)。
(一)地质环境综合评估不良区
1.肥城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突水不良区
肥城是省内煤炭主要分布区之一,肥城煤田开采历史较长,采空区面积52.34km2,地面塌陷面积累计已达54.36km2,沉陷区积水现象十分普遍,季节性(雨季)积水面积20km2以上,地面变形剧烈,故大量良田无法正常耕作。绝大部分矿井都转入煤层薄、含硫高、突水威胁严重的下组煤生产。区内矿坑突水严重,煤矸石堆存量大,矿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2.宁阳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该矿区开采历史较长,地面沉陷面积6.2km2,地面塌陷和地裂缝较重,受影响村庄16个,房屋开裂1.2万间,矿坑突水较重,煤矸石、矿渣占地严重。
3.济宁-兖州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采空塌陷面积已达127.96km2,最深达9.2m。地形起伏较大,各塌陷区多为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盆地。塌陷区累计积水面积达20km2,平均积水深度4m,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煤矸石、塌陷区占压良田较重。
4.枣-滕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突水不良区
(1)滕南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突水不良区
该煤田煤层厚、埋藏浅,开采强度大,采空塌陷面积较大,累计塌陷面积20.32km2,年地面塌陷面积呈上升趋势,矿坑突水较重,塌陷及矿渣占地较重。
(2)官桥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采矿历史悠久,属衰老煤矿区,地面塌陷较重,现采空塌陷面积约6.5km2。矸石、矿渣占地严重,矿坑突水较重。
(3)枣陶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采矿历史悠久,属衰老煤矿区,采空区较大,采空塌陷面积45km2,采空塌陷较重,塌陷区集水较重,矿渣占地严重,矿坑突水较重。
5.峄城底阁石膏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峄城底阁石膏矿区地面塌陷较重,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矿区多数矿山已有近20年的开采历史,采空塌陷面积1.72km2,塌陷严重,破坏地表建筑,塌陷地及矿渣占地严重、春秋季扬尘较重。
6.莱芜马庄、张家洼铁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区内地面塌陷严重,破坏地表建筑,部分塌陷区长年积水,尾矿库、矿渣占地严重且影响矿区环境,矿坑排水量大,自然的地下水动力场遭到破坏。
7.新泰-蒙阴煤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新泰煤矿区采空区面积104.12km2,已沉陷面积达67.4km2,地面变形严重,全区12个乡镇(包括办事处)72个村庄的近30余万间房屋发生不同程度开裂(部分倒塌),受影响居民3万余户,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蒙阴洪沟煤矿区内地面塌陷、地裂缝严重,累计地面塌陷坑200余个,对房屋等地表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具突发性;矿坑突水较重,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8.平邑石膏矿区地面塌陷不良区
平邑石膏矿采空塌陷面积0.038km2,地面塌陷较重,地表起伏变化较大,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矿渣占地及扬尘较重。
9.淄博中南部煤矿区地面塌陷及矿坑水串层污染不良区
区内采空区面积70km2,地面塌陷相对较重,矿坑突水严重,煤矸石、废渣占地较重,煤矸石自燃、扬尘影响大气环境,煤矸石山重力地质灾害时常发生,矿坑水串层污染严重,地下水疏干严重影响水资源,地表水环境污染较重。
10.招远金矿区地面塌陷及崩塌、渣石流不良区
区内金矿矿山企业众多,采空面积大,地面塌陷坑点多面广,发育有地裂缝。崩、滑、流等重力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影响交通及破坏地表设施,矿渣及尾矿占地、扬尘等严重影响区内环境,区内水环境质量较差。
11.龙口煤矿区地面塌陷及海水入侵不良区
区内煤矿采空塌陷面积大,矿坑突水较重,矿渣占用土地,海水入侵较重,地下水质量较差,沿海地貌景观受到较重影响。
(二)地质环境综合评估一般区
1.章丘煤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采空区面积较大,地面塌陷相对较轻,煤矸石存量大,占地较重,矿坑排水量大,自然水动力场遭到破坏。
2.坊子煤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煤矿开采历史较长,采空区面积大,地面塌陷严重,塌陷面积30.93km2,对土地及地表设施造成破坏,矸石废土无序堆放,占压土地,影响城区环境,局部存在重力地质灾害。
3.罗庄煤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矿山开发历史较长,地面塌陷面积较广,对房屋等地面建筑造成破坏,煤矸石存量大,占用及破坏土地。矿坑突水时有发生。
4.平度-莱州滑石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1)平度-莱州滑石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地面塌陷较重,废渣土无序堆放,占用土地,对地貌景观造成破坏。
(2)莱州滑石矿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地面塌陷较重,形成多个塌陷坑及多条地裂缝,造成房屋开裂、农田被毁、废渣随意堆放及扬尘,影响区内地貌景观和大气环境。
(3)栖霞滑石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区内地面塌陷及地裂缝较发育,破坏土地及地表设施,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5.牟平-乳山金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1)牟平金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地表塌陷、地裂缝较重,破坏土地及地表设施,严重影响土地复垦,废渣及洗冶废水影响水环境。
(2)乳山金矿区地面塌陷一般区
地面塌陷时有发生,对地表设施及地貌景观造成破坏,废石渣、废液、尾矿库对区内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三)地质环境综合评估较好区
一般分布于不良区、一般区外围或矿山开发强度较低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较好的区域。
四、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根据矿区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规律、危害程度,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全省矿区划分为三大防治区:重点防治区(Ⅰ),次重点防治区(Ⅱ),一般防治区(Ⅲ)(图9-6;表9-6)。
表9-6 山东省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说明表
1.矿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Ⅰ)
主要分布于鲁北、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南的中心城市及其外围、胶东半岛北部,按灾种及危险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9个亚区。
(1)肥城采煤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1)
主要为肥城矿区,今后矿井生产向深部延伸,底板含水层富水性减弱,矿井防治水工程应采取局部注浆和疏水降压相结合的治水方案;加强塌陷区监测,土地复垦等矿区综合治理工作。
(2)兖州—枣滕采煤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2)
积极探讨并充分利用采煤新技术,以减少地面塌陷危害,同时开展地表沉陷位移观测研究工作,建立塌陷预测预警系统,进行矿区综合恢复和治理。进一步查清威胁采矿安全的地下水、地表水和“老窿水”通道,预防突水事故的发生。
(3)济南—淄博矿区矿坑排水、水污染为主重点防治亚区(Ⅰ3)
图9-6 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
注浆堵水在该区地下水治理中有较成功的经验,今后应加强矿坑排水综合利用。淄博矿区大部分面临闭坑,应继续排水,防止对奥灰水的“串层污染”。
(4)莱芜岩溶塌陷及矿坑排水重点防治亚区(Ⅰ4)
合理安排区域地下水开采,鼓励用水单位使用矿坑排水,以减少区域地下水开采量。加强铁矿开采治理地下水的研究。
(5)大汶口—新蒙采煤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5)
加强矿区地下水治理对策研究,对主要进水通道进行注浆改造,以减少矿坑排水量。同时加强矿坑排水综合利用和塌陷区土地复垦。
(6)临沂采煤塌陷、岩溶塌陷及矿坑突水重点防治亚区(Ⅰ6)
对已转入深部开采的国营大矿,应特别注意矿区地下水治理和矿坑水综合利用。加强乡镇和个体矿山的管理,注重塌陷区土地复垦工作。
(7)潍坊采煤塌陷重点防治亚区(Ⅰ7)
加强对乡镇和个体矿山的管理,以减轻地面塌陷危害。坊子煤矿矿坑水水质较好,希望能充分利用,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8)胶北采金(煤)塌陷及重力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亚区(Ⅰ8)
对采空塌陷的主要制造者———乡镇和个体矿山实行严格管理,同时加强塌陷区综合治理。对潜在重力地质灾害发生地段进行标注,并加强监测,防患未然。
(9)东营—滨州油气开发区地面沉降及散落油污染重点防治亚区(Ⅰ9)
集约开采和利用,以减轻落地油造成的局部污染。加强研究采油与油区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同时进行地面沉降监测工作。
2.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Ⅱ)
主要分布于鲁西南、鲁中、鲁西北、胶东四大矿业经济区的众多矿区(重点防治区外围)。在大规模开发前,应加强科学开采方式的研究和应用,探讨巨厚煤层异向开采新技术的可行性,减轻未来开采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近期,完成全部重点矿区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防体系。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或搬迁避让。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完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实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开展预测预警系统和综合防治工程研究,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工作。
建立平邑县石膏矿采空塌陷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示范区。
中远期,健全并完善矿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报体系。对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评估,继续实行并完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在深入开展预测预警系统和综合防治工程研究的基础上,启动综合防治工程。不断提高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的准确率。
3.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Ⅲ)
主要分布于鲁东的胶莱盆地,鲁西南平原和鲁北平原南部的部分地区。由于局部地区地下蕴藏着较丰富的煤炭资源或油气资源、部分地区蕴藏较丰富的中深层淡水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其开发势在必行,故仍潜在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第四系塌陷等地质灾害,仍应密切关注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特别是新上大、中型建设项目亦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