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活题怎样解答
问答题技巧一
观点一:主观题的答题思路
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2.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样体现)。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
问答题技巧二
观点一:意义类主观题答题对策
1.根据主题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
2.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
3.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思路;
4.要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直接到间接的原则。
观点二: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的需要”“促进......”“推动……”等。
问答题技巧三
解演绎题要讲骨肉相连:
演绎题是近年来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之所以称为新题型,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而是指在中考中不常出现,大多是作为高考题型。演绎题,实际上是相对于归纳型材料题而言的。
具体到解题步骤,归纳为三步:
第一步,知“肉”即首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设问所体现的内容(这是相对于开卷考试而言的,而对于闭卷考试,则要求学生首先知晓设问所体现的观点的具体内容),即上文所说的“肉”;
第二步,取“骨”即要找出材料中的主旨句、中心句,必要时还要对所给材料进行梳理、概括;
第三步,“骨肉相连”即要将取好的“骨”与没问中的“肉”进行比对和联系,使“骨肉相连”,从而使材料能够体现并反映观点,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问答题技法四
观点一: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看法、认识、启示类题型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案例、一组(或几组)数据、一段(或几段)材料的展现,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从提取的信息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设问方式:
①“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启发”;
②“谈谈你的看法、体会、认识”;
③“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④“如何认......如何看待;
⑤“如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观点二:认识(评价)类
[题型特点] 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 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
[解题技巧]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性——是说(做)这件事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此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观点三:启示类
[题型特点] 一般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启示,如“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考查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案一般写明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