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看什么法律

每个人学佛的时间不同,了解的法义不一样,可能要求就不一样。总的来讲,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皈依念佛之后,要多了解佛法。

佛法广大无边,那么我们现在的人最好是先了解净土法门。净土法门别看很简单,但是理论上它包含了整个佛法,一句名号统摄了所有佛、法、僧的功德。所以我们初学佛乃至最终根本的依靠都是净土一门。尤其初学佛的人要了解佛法,先从净土一门来了解,这是印光大师极力主张的。

了解净土法义之后,有了明确的信仰,再去看看其他的法门也无妨。如果初学佛的人就去广学其他的大乘经典、其他的法门,而不安心于净土,可能会望洋兴叹,不知所归。

佛法太多,而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我们的智慧也有限。面对广大的佛法,我们就像在大海里数沙子一样,永远都数不完,没完没了,很难得到佛法的利益。而净土法门可以直接让我们安心,让我们首先解决生死大事,所以皈依之后在学法方面,可以花一定时间来了解净土法义。当然,关于一些因果轮回、五戒十善等基本道理,也可以适当地了解一些。

第二,就是闻法之外常行念佛。

我们在了解法义的同时,平时要勤于念佛,把念佛融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环节里,如印光大师所说:“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

当然,有些初学佛的人对佛法不太了解,这也不要紧。你可以不了解,也可以暂时放一边,然后安心念佛,在念佛当中求佛力加持。能够安于念佛,自自然然会消业障,会让我们身心清净,会开发我们内在的智慧。只要烦恼减轻,内在的智慧开发,这个时候很多道理你不一定要看书,也可以明白。

我们在外面遇到很多老居士,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亲近过什么善知识,但是他念佛之后自然开智慧,他可以讲出很多法师讲不出的话来。这些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通过念佛让人身心安宁下来之后,佛力加持,我们人人内在本有的智慧开发出来了。

甚至古代有记载,有些高僧大德出家之前一字不识,老实专念一句佛号,最后开大智慧;有些人不用看经书,就直接可以讲经说法了。那就是通过念佛开启的智慧。所以初学佛的人,很多地方不明了,可以安于念佛。当然,能闻法的一边闻法一边念佛,不能闻法的就专注念佛,求佛力加持。

第三,就是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

我们学佛的人还会面对很多世间问题,诸如家庭、工作、儿女等。针对这些事情,世间善法以及佛法的基础───因果都在讲。世间善法,比如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还有现在很多人在提倡的《弟子规》之类的,都是教我们怎么做人的。生活当中的很多问题,可以以做人的标准为原则。

那么佛法在这一方面讲得比较多,比较广泛,具体哪一部经讲这些内容呢?很难说,很多经典都有相关的内容。但是每一部经都不是只讲做人的道理,它会把做人到修行,再到成佛都贯穿在其中,所以做人在佛法里面是一个基础的问题,学佛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成佛。

我们在听闻佛法、安心念佛的时候,面对生活中具体的事情,印光大师有一句话最值得我们参考,叫“敦伦尽分”。这四个字文字不多,也要求得恰如其分,什么人都可以敦伦尽分。在你的岗位、你的家庭、你的生活当中,按照你应该做的,把本分事做好就可以了。有工作的人把工作做好,有家庭的人把家庭照顾好,然后个人自己的生活问题自己照顾好。

能够把本分事做好的人,才谈得上来安心念佛,来修学佛法。如果我们本分事都做不好,说要去行菩萨道,要发大心······心在哪里呢?我们的这些心愿怎么去落实呢?还不是空的。

因此印光大师教人,就是从最平常、最实在的,与我们实际生活有关的地方入手───敦伦尽分。是在家人,就以在家人的身份来修持佛法,了解佛法;是出家人,就以出家人的身份来修持佛法,了解佛法。

佛法不是在高深玄妙的地方,就是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当中。在唐代有位诗人叫白居易,曾经去问一位禅师:“什么是佛法?”禅师就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白居易是大诗人嘛,也很了解佛法,他说:“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你怎么还教我这一点呢?”禅师就说:“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八十岁的老翁也做不到!”

所以佛法不在于知不知道,在于是否做得到。我们能够做得到,才能得到受用。如果做不到,知道的再多,那也只是文字理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我们面对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就是印光大师的这句话───敦伦尽分。

做好我们的本分事,然后安心念佛,有空的时候再看看经书,以佛法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改变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念佛可以说是以口业为主,兼摄意业;闻经、学习佛法理论,是以意业为主,主要在转变我们的观念,转变我们的思想;敦伦尽分是以身业为主,就是做好世上所应做的事情,无形之中也在转变意业。这三者结合,有理论、有事相、有念佛,这样,初学佛的人就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安顿好自己的人生。

人活在这个世间,能够敦伦尽分,能够安心念佛,这一生就可以平安过去了。当然敦伦尽分,有些人把它总结成几句话,叫存好心、做好人、说好话。我们平时随时随地要存一颗好心,然后在世间做一个好人,讲话则讲好听的话、让大众欢喜的话,讲正道,讲佛法这些能够启发人智慧的话。

在《无量寿经》里有一句话,“不欣世语,乐在正论”,所以我们平常谈论的应该是这些正道、正论───就是关于佛法的言论。世间的语言,这些贪瞋痴、五欲六尘的事情要少讲,要尽量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当然,我们往生跟清净不清净没有关系,但是人都希望自己清净一点,烦恼少一点。

所以初学佛的人,平常在生活当中,要尽量把你的生活环境、生活空间,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人、事,把它理得清爽、顺畅一点,让自己身心清净,也让别人身心清净。具体做起来当然比较难,所以学佛是一条比较慢长、玄远的求道之路。初学佛的人,有一个大致方向之后,然后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