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书在我国古代的婚嫁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古代的婚书最早出在哪个朝代?

在现代男女结婚是需要有一定法律凭证的,所以两人结婚时候的证明就叫做结婚证。古代结婚证明并不是叫做结婚证,而是叫做婚书。与现代不同的是,现在的结婚证需要在婚礼前领取,而古代的婚书却是在订婚的时候就已经签署了。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婚书是在敦煌文献中的唐代婚书。而且婚书分为了正书和别书,正书是男方家庭请求婚姻的通婚书和女方家庭允诺的答婚书。里面书写的内容有套话,也有虚话。事实上别书才是婚书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记录了男女双方的真实情况。在古代,缔结了的婚书有很高的法律效力,只不过更多的是保证了男方的利益。

?古代的婚书具备严肃性和法律效效力,但是这样的婚书也显示了女方在古代婚姻中的弱势地位。因为在古代,如果签订了婚书,那么女方是没有权利毁约的,只有男方才有权利解除婚约。所以在古代,一旦男方解除了婚约,女方想要再结婚就比较困难。而且解除的流程也非常的简单,只需要男方跟官府说明情况,然后放弃聘礼就行了。对于男方而言,解约只是经济上的损失,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是对于女方就不同了,给女方造成最大的损失就是精神上的损失。?

但是个人觉得不管是古代的婚书还是如今的结婚证,这都是法律上的一个凭证,如果想要夫妻两人能够一直携手白头到老就需要相互的尊重,包容、理解才能构建和谐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