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指南的第三章 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创业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出台大学生创业政策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为了创造内部环境。其中涉及到市场、行业、经济、环境、政治、社会等各各方面,因此在评价创业环境时,内外考虑,综合评价。 对于相对弱势的大学生创业团体,国家出台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小树苗要多一点关照成活率才会偏高。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也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相对于欧美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而言,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其实还不完善。由于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使得创业者肩上的负荷更重,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都还不完善,融资和金融环境都处在调整阶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却异常艰难,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社会上还尚未形成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政府出台的在创业培训、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等现有政策有待落实,而且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3.1.1 大学生创业政策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

例如成都市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

◆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向高校毕业生开放。高校毕业生创办个人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不受出资额限制,设立登记免交验资报告。

◆ 小额担保贷款: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合伙经营的,可根据实际人数放宽到20万元。贷款3年内由政府全额贴息。

◆ 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个月内正常经营)的,一次性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

◆ 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招用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招用1名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给予1000元岗位补贴。

◆ 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及其创办企业招用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免收人事代理服务费。

◆ 高校毕业生创办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可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

◆ 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孵化投资。 戊戌变法之前,学子们上私塾。“学而优则仕”,考科举,是读书人的必经之路。但考中的做了官的总是少数,那些考不上的呢?考不上的自然要分散到各个行业中去劳动谋生。其中下海经商而讲信誉的,被社会赞为“儒商”,就是“读书人做买卖”儒雅可信的意思。我国几千年的整个封建时期的私塾教育,也是只传播文化,教导做人,不管分配工作。

很多人讲,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关键是缺少创业意识。当代的大学生为什么会缺少创业意识呢?首先,这是个社会问题。这种创业意识的缺失,与我国从建国以来,也就是五十年代起,高、中专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分配的历史有关。从1950年——1966年,这十七年来,大学中专毕业生已经被分配了十七届。这也就是说,逐年的大学毕业生乃至全社会都已经习惯了毕业就有工作的模式,没有人为工作发愁,即便是喊着豪言壮语到祖国最困难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也是有工作岗位的,有稳定的工资待遇。所以,今天的大学毕业生,需要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前一段历史时期大锅饭制度(理想化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依赖意识,仍在起作用。包括家长们在内,他们也不太支持大学生创业,他们意识不到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业实际上是历史传统的回归,是与1949年以前的传统接轨。

因此,在当前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下,创业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人的教育。它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自觉为自主就业打基础、做准备,对培养未来的创业者十分必要而有益,而且可以引导、帮助他们发现商机,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机会型创业,这也是促进就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事实证明,大学生十分需要接受创业教育,遗憾的是目前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高校实在太少。

3.2.1什么是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应该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现阶段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伴随着知识经济的降临而萌发的创业教育,正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而且已经延伸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

3.2.2 创业教育的内容

鉴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亟须变革现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有实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具体策略如下。

一、大力宣传创业光荣的价值理念,发挥榜样带动作用,营造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高校要将创业光荣理念在大学生刚进校门时就通过创业课程(重要的公***选修课)、讲座等途径传授给他们,改变上大学只为谋求高薪舒适工作的传统认识,培养创业意识。与此同时,高校应大力宣讲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通过典型带动激发在校大学生独立自强、创业进取的精神。要通过举办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网站设计、广告创意设计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开辟大学生创业园等举措,营造浓厚的鼓励支持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建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选聘富有实际创业经验的创业导师,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不能离开课堂这一传授知识的有效途径和基础环节。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仅要传授创业专业知识,而且要传授经营管理和相关综合知识;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能够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增强创业能力。课程体系应包括涵盖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规范等内容的“创业学”、“中小企业创建”、“创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等课程,还应包括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课程。此外,完整的创业教育,除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外,还应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采取“文理工互补”多科融合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跨专业、选修和辅修课程的机会,加强“通才”培养,为创业打下宽厚的知识基础。

完整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第一类是教授创业理论课的本校教师,主要由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法律专业的教师担任。第二类是从事创业沙龙讲座的工商、税务部门、企业、投融资机构的专业人士,以传授企业登记注册、交纳税费、企业管理、融资贷款方面的知识与技巧。第三类是富有实际创业经历并取得成效的创业导师,此类人员丰富的创业经历、现身说法对于大学生尤具说服力。大学生最为关键的创业实践环节,最需要这些导师点拨迷津、传授宝贵经验。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富有实战经验的创业导师尤为匮乏,亟须加强这一类师资的选聘,以解决创业教育“纸上谈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