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低工资标准2023
从今年10月开始,德国的法定最低时薪涨至12欧元。2015年时,最低工资法(MiLoG)生效,德国由此推出统一的法定最低工资,即在缴纳所得税和社会保险之前的法定最低毛薪水。从此,德国的最低工资界限经历了从最初的毛时薪8.50欧元,到2017年第一次提升至8.84欧元,而接下来的几年中,最低工资每年都有保持一定的涨幅,2021年则经历了两次上涨,今年甚至会出现三次:1月1日起的9.82欧元,7月1日起的10.45欧元,再到10月1日起的12欧元。
12欧元最低时薪(以下称“12欧元”)是执政党社民党在去年大选中最重要的主张之一,也是交通灯联合政府在升级德国作为社会福利国家设想中的一个重要措施。今年4月,联邦政府公布了关于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改善兼职工作状况的法律草案。6月,联邦议院通过了这项新法律,今年的“三级跳”,比较符合工会界认定的——德国最低工资起步时过少,应当一步到位的主张。其实,在一般情况下,由工会、雇主和学界代表组成的最低工资委员会员工的保护情况、就业和效率等方面进行观察和评估,并根据工资和劳资协议发展状况,定期对最低限度做出调整。除了10月起的12欧元,对最低工资的下一次调整操作将会发生在2023年6月30日,最低工资委员会到时将在评估2024年1月1日起的标准。除了法律规定的适用于所有行业和地区的最低工资,有些行业还存在着自己的劳资协议和最低标准,这些标准高于统一的法定最低工资。以职业培训和进修行业为例,据联邦统计局今年8月数据,教职人员今年最低时薪为17.18欧元,有额外学历和技能的则为17.70欧元。
在德国,法定最低工资究竟代表了怎样的薪资水平?据联邦统计局数据,以今年1月1日起的最低9.82欧元为例,该界限意味着全职岗位(周工作时长38小时,平均每月4.345周)最低毛月薪1621欧元,相当于整体毛月薪中位数水平的48%。据eurostat最新数据,在有法定最低工资的欧盟成员国中,金额上排在德国前面的有卢森堡(月毛薪水2313.38欧元)、爱尔兰、荷兰和比利时。等到12欧元得到最终实施,德国则会跃居亚军的位置。在27个欧盟成员国当中,有21国存在着法定最低工资。欧盟层面已经正在进行将最低工资提升至薪资水平中位数60%的推进工作。而12欧元时薪也恰恰相当于德国薪水整体水平中位数的60%。
联邦劳工与社会事务部部长、来自社民党的海耳在解释12欧元法律草案时称,德国最低工资的进展每一步都迈得过于“谨小慎微”。他还将德国基本法作为法律依据,称按照公平要求,全职工作者需负担得起其生活开支,而无需接受社会救济,而且,目前飙升的价格也让提高最低工资更加紧迫。社民党在推动12欧元计划中,着重强调“对劳动的尊重”,它意味着就业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而承担得起生计。目前,德国有620万就业者时薪低于12欧元,其中超过11万的人尽管进行全职工作,但仍然不得不领取基本保障金。能从12欧元中获益的尤其是女性群体和在因劳资协议覆盖面不够而带来薪资相对处于低位的德国东部地区。新的最低工资还能积极影响到养老金,缓解老年人贫困问题。
德国劳动市场和职业研究所(IAB)今年7月发布的研究表明,即将推出的12欧元最低时薪将影响到21.9%的就业者群体,规模是2015年刚刚实施该法律时的约两倍,受影响大的尤其是迷你工作(免缴纳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的兼职工作,该新法律将金额限度由原来的450欧元增至520欧元)。具体说来,2021年,毛时薪低于12欧元的就业者占21.9%,在低薪行业中低于12欧元的则占70.7%,而达到缴纳社会保险义务的新岗位中,有20.6%低于12欧元时薪,它们主要集中在酒店、餐饮、农林渔业等。至于12欧元能如何影响到就业者的月薪、多大程度上减少领取失业金人群数量,或者减少贫困,尚不明确。报告还指出,研究并没有将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没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鉴于目前德国的高通胀可能会带来涨薪,10月份12欧元生效时,获益群体的比例可能会比研究中的数据更低。
法定最低工资在德国社会中的接受度一直比较高。其原因在于,人们认为,该法律能产生正面的收入分配效果,也能改善低收入个体的经济状况。“公平”是其中的关键词。从1991年以来,德国出现了更多的低收入兼职工作、劳务派遣等。在工资公平的语境里,往小里说是标价是否公平,对某份劳动的报酬是否合理;往大里说则是改善低收入人群的经济状况,缩减社会的不平等;往更大的说还能涉及自由,工资待遇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劳动者能否“我的人生我做主”。
于个体而言,公平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自身经验和认知上的感受。德国经济研究所DIW曾于2018年时就法定最低工资的公平效应对低收入就业人员进行了访问和研究,结果表明,就自身情况而言,失业者和低收入就业人员觉得就业前景渺茫,尤其是年龄更大和需要照顾小孩和家人的人群,觉得自己在劳动市场上没有得到公平对待,那些在获得工作报酬之余仍然需要领取政府保障金的人群也更感受到不公平。不同的公平体验还体现在地区差异上,和德国西部地区相比,薪资水平更低的东部地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获得不公平的薪资待遇。在德国引入法定最低工资问题上,大部分受访者给予了正面评价,但也反映了现实中的相反效果,比如企业在员工的其他福利方面进行缩减、压缩工时,或在记录存档上做手脚,而不同技能的就业人员之间的薪资差别也有拉近的情况,从而引发了矛盾,导致了另一种不公平。
不过,有人认为,在没有提高行业和企业劳资协议覆盖率的情况下,12欧元最低工资并不能改善工资水平的不平等状况。据联邦统计局数据,2019年,约44%的就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有行业或企业劳资协议的“保驾护航”,然而,劳资协议覆盖率在德国呈萎缩的趋势。
除了就业群体里不同薪水的比较语境下的公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相对高福利的德国,如果没有合理的最低工资界限,就有可能拉不开劳动者和领取失业金失业者的收入差距,或者差距不够大,可能会让劳动显得没有意义。以德国今年的失业金Ⅱ标准为例,单身人士能每月领取449欧元用以常规开支,而包括房租和供热在内的其他基本开支也由政府支付。然而,低薪群体有可能在每月辛苦工作之后,钱包剩下的钱比前者不见得多出很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是还给选择工作的人一个坚定的理由,而不是使得他们选择在福利之上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