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志愿服务条例(2019修订)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有关法律、《志愿服务条例》等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志愿服务以及与志愿服务有关的活动。第三条 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原则,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推动本区域内的志愿服务工作。
工会、***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第六条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民政部门应当组织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传播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每年3月5日为山西省志愿者日。第二章 志愿者第七条 志愿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选择参加志愿服务项目;
(二)获得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三)获得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必要的物质和安全保障;
(四)对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五)拒绝提供超出其自身能力或者约定范围的志愿服务;
(六)无偿获得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七)自愿加入或者退出志愿服务组织;
(八)有困难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八条 志愿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志愿服务组织的章程和管理制度;
(二)提供本人真实的身份信息和服务技能等信息;
(三)接受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应当服从管理;
(四)接受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保守志愿服务中接触到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六)尊重志愿服务对象的人格尊严,保护志愿服务对象个人隐私;
(七)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八)不得利用志愿者身份从事营利性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第九条 志愿者可以将其身份信息、服务技能、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国务院民政部门指定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注册,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注册。通过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第三章 志愿服务组织第十条 申请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的,应当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并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不具备登记条件的,可以按照省有关规定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申请备案,也可以向依法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申请成为其成员,接受其管理。第十一条 志愿服务组织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照章程制定志愿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发布志愿服务信息;
(三)招募、管理、评价、表彰志愿者;
(四)对志愿者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
(五)依法筹集、使用和管理志愿服务经费、物资;
(六)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保护志愿者个人信息,为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和帮助;
(七)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如实记录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情况、培训情况、表彰奖励情况、评价情况等信息;
(八)根据志愿者申请,无偿、如实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九)组织志愿服务宣传、合作与交流活动;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