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曾用“猛火油”大破西夏。那么金国入侵时为何没用这种武器?

宋史并没有自欺欺人,对于北宋末年宋夏战争的局势,宋史说的很清楚,宋朝并没有攻灭西夏的可能。

如果童贯不乱搞,那么还是有可能打垮西夏的。不过童公公打了几仗以后,西夏还真的转危为安了。这是北宋和西夏最后两场十万人级别会战。

秋,仲武、王厚复合泾原、鄜延、环庆、秦凤之师攻夏臧底河城,败绩,死者十四五,秦凤第三将全军万人皆没。厚惧,厚赂贯而匿之。冬,夏人以数万骑略萧关而去。——《宋史》

宣和元年,童贯复逼刘法使取朔方。法不得已,引兵二万出,至统安城,遇夏国主弟察哥郎君率步骑为三阵,以当法前军,而别遣精骑登山出其后。大战移七时,前军杨惟忠败入中军,后军焦安节败入左军,朱定国力战,自朝及暮,兵不食而马亦渴死多。法乘夜遁,比明,走七十里,至盍朱峗,守兵见,追之,坠崖折足,为一别瞻军斩首而去。是役死者十万,贯隐其败而以捷闻。

——《宋史·夏国传》

将秦、晋锐师深入河、陇,薄于萧关古骨龙,谓可制夏人死命。遣大将刘法取朔方,法不可,贯逼之曰:「君在京师时,亲授命于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难之,何也?」法不得已出塞,遇伏而死。法,西州名将,既死,诸军汹惧。贯隐其败,以捷闻,百官入贺,皆切齿,然莫敢言。——《宋史·童贯传》

本来经过王韶章楶的经营,宋朝对西夏可以说占据了绝对上风,然而,童公公经略西北,臧底河城一战,宋军损失数万。更重要的统安城之战,十万级别的战役,因为童贯的错误指挥,曾经在古骨龙大破西夏,被察哥称为“天生神将”的熙河经略使刘法战死,丧师十万。此战以后,宋军彻底丧失了攻灭西夏的可能。顺便一提,即使这种惨败,童贯仍然可以掩败为胜,甚至百官都没有人敢揭露他的行为,也可以看出北宋末年的朝政已经差到什么地步了。

自童初,夏人陷法军,围震武,欲拔之。察哥曰:"勿破此城,留作南朝病块。"乃自引去。而宣抚司受解围之赏者数百人,实自去之也。诸路所筑城砦皆不毛,夏所不争之地,而关辅为之萧条,果如察哥之言。

击破了刘法军后,西夏统帅察哥将震武城“留作南朝病块”,为了供应宋夏边界处的营垒边寨,宋朝必须耗费巨额的补给,外加西北艰难的运输条件,最后的结果就是“关辅为之萧条”。

刘法死,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宋史·刘韐传》

直到最后西夏请求议和的时候,宋军大部分将领竟然都认为是假的。因为没想到西夏在统安城战役刚刚大胜且歼宋军十万竟然请求议和。不过因为国力的差距,以宋朝这种不计代价的耗费修堡垒,的确让西夏战略上难以支撑,请求议和。而宋方也明白此时的情况是“中国尚不支”。

”平夏城曰裕财,镇戎军曰裕国,通峡砦曰裕民,西安州曰裕边。自夏人叛命,诸路皆谋进筑,陕以西保甲皆运粮。后童贯又自将兵筑靖夏、制戎、伏羌等城,穷讨深入,凡六七年。至宣和末,馈饷空乏,鄜延至不能支旬月。”——《宋史·食货志》

臣窃以湟、廓、西宁三州本不毛小聚,大河之外,天所限隔。陛下空数路,耗内帑,极生灵膏血而取之。复获以来,何常得一金一缕入府库,一甲一马备行阵?而三州岁用以亿万计。仰之官也而帑藏已空,取之民也而膏血已竭,有司束手,莫之为计。——凤翔知府冯澥

最终,对于西夏和宋朝双方来说,宋夏战争的耗费都到了不可支撑的地步,所以最后宋徽宗也对于西夏停止进攻并且上贡的结果表示满意,答应了和谈的请求。

最后的结果“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而且并没有耗费岁币,宋夏战争的结局就是在双方都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下达成了和平协议。当然,之后金军入侵,靖康之耻,西军回援,西夏乘势进攻,收复了横山之地,甚至攻入了黄河前套,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