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的资源配置 经济学资源配置 公***物品简答

一、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思路:先提出资源具有稀缺性这一假设,然后引出资源配置的定义,鉴于是简答题,一般12分左右,所以关于资源配置的两种形式,可以简略回答) (1)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确实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稀缺性。  (2)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3)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

①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再存在,因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计划,即通过社会的统一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来实践的,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间里,计划也曾经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场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计划资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

②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二、公***物品(定义包括其两个特性,分类,第三大点关于公***物品的消费可以简要作答)(1)公***物品是指公***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2)公***物品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公***物品,即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第二类公***物品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形象地称为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第三类公***物品与俱乐部物品刚好相反,即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有学者将这类物品称为***同资源或公***池塘资源物品。俱乐部物品和***同资源物品通称为“准公***物品,即不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准公***物品一般具有“拥挤性”的特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而不是像纯公***物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边际成本为零。准公***物品到达“拥挤点”后,每增加一个人,将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效用。公***物品的分类以及准公***物品“拥挤性”的特点为我们探讨公***服务产品的多重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公***物品也可以这样分类:  (1)纯公***物品: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国防和灯塔等,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

(2)准公***物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即超过一定的临界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就会消失,拥挤就会出现。准公***物品可以分为两类:

a.公益物品。如义务教育、公***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

b 公***事业物品,也称自然垄断产品。如电信、电力、自来水、管道、煤气等(3)公***物品的消费:

在准公***物品的消费中,存在一个“拥挤点”。即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该拥挤点之前,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是零;而达到该点之后,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开始上升;当达到容量的最大限制时,增加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趋于无穷大。“俱乐部经济理论”对准公***物品的拥挤性进行了分析。该理论认为消费同一社区的公***物品的消费者为同一俱乐部的“成员”,其中每个成员对于该俱乐部范围内的既定数量与质量的公***物品的消费效用都是其他成员消费该公***物品的函数。帕累托最优条件要求:俱乐部的任何成员在其消费公***物品时所获得的收益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它使用其他成员所负担的边际成本总额。  由于人们对于公***物品的购买方式异于私人物品,在自利原则驱使下,消费者总是希望不断地扩大公***物品的范围,以便免费或者少付费来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这种搭便车的消费心理,造成了对公***物品消费的一种福利“刚性”。这种福利刚性在福利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

公***物品的供给:

由于公***物品的特殊性,导致市场机制决定的公***物品供给量远远小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先后出现庇古均衡、林达尔均衡、萨缪尔逊均衡和马斯格雷夫均衡等四种主要的公***物品均衡模型对公***物品的供给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区别于私人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个人边际替代率等于个人边际转换率,公***物品的帕累托最优要求所有人的“公***”边际替代率总合等于边际转换率。

既然市场机制在提供公***物品方面是失灵的,政府的介入就成为必要。但是政府介入公***物品的供给,并不等于政府生产所有的公***物品,更不等于政府完全取代公***物品的市场。政府对公***物品的供给,可以通过直接生产公***物品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委托私人企业的间接生产方式来实现。前者包括中央政府直接经营、地方政府直接经营和地方公***团体经营等三种情形,后者包括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社会资源服务等六种情形。

公***物品具有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四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2)强制性。公***物品是自动的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

(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讨价钱。

(4)非竞争性。公***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再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