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在哪里?

吴廷德老人的精心雕刻

科学测定,地球上北纬43度41分、东经87度20分的位置是亚洲的中心。

一位牧羊老人的故事与“亚心”紧紧相连,充满了传奇色彩。

寻找“亚心”

“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在哪里?”

多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科学家和众多喜爱 旅游 的观光者一直在寻找答案。

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许多国内游人纷纷来到新疆,他们从地图上和资料上初步确定世界上最大洲的中心在新疆。许多人还专门找到自治区外办来核实清况。因为这涉及地理学的问题,自治区外办也专程派人来到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求证。为了拓宽 旅游 地理学应用研究领域,从而以点带面、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并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新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经过专家论证,专门成立了由自治区 旅游 局、自治区科委及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等专家组成的寻找“亚心”课题组,旨在通过对“亚心”的确定,开发新疆 旅游 业并为振兴地方经济出力。

1992年,课题组经过一年的周密测算,以地图为基准,并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测算。他们为提高测算精度,采用国际上先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实际定位,初步确定了亚洲的腹地是新疆。不久,他们又请国内测绘局专家和武汉测绘大学教授验证测绘结果,最终有关方面及专家一致认定通过。

1992年冬季,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公开向外界宣布:世界上最大洲——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位于东经87度20分,北纬43度41分,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附近;“亚心”区西起石河子,东至奇台及吐鲁番市,南到天山山脉,北达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跨新疆五市六县。

这条消息传出不久,美国派出地理学家专程赶往新疆,他们经过实地检测并拿走部分资料,对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测定的结果表示认可。时隔四年,1996年,在世界地理学术界具有较高权威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三期)也向世界公布 了这一消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附近。亚心区极具科学考察和观光价值,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所辖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投资100万元建造一座“亚心”标志塔。

“亚心”在呼唤

1992年5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立下第一块“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版,于是这里成为世人瞩目的亚洲“心脏”。

试想,在广袤的土地上,傲立于亚洲的一极,听长风呼啸,任黄沙漫舞,一洲的风云在头顶变幻际会,一洲的力量在脚下汹涌平衡。这是何等壮观,何等豪迈!然而大半辈子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包家槽子村农民,一时难以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只有一位普普通通的牧羊老人似乎第一个懂得了“亚心”木牌的意义,他的命运从此改变。他从“亚心”标志牌树立的那一天起,默默担当起“亚心”守护人,这位牧羊老汉也因此成为石雕艺人,1.5米高的大石狮子是他的代表作,如今他雕凿的四只石狮子已经完工。

这位老人就是吴廷德,他膝下三儿一女各自成家。老汉牧羊度日过得倒也清闲自在。当他发现村子里立下这块“亚心”标志牌后,沉寂多年的偏僻村庄变得热闹起来,许多身着奇装异服的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也纷纷而至,他们对着那块木牌蹦呀、跳呀、乐呀,有的还拿着相机对着木牌不停地拍照,他觉得这块木牌不同寻常。

1993年秋日的一个黄昏,吴廷德老人赶着羊路过“亚心”标志牌时,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两个年轻人的搀扶下望着这块木牌久久伫立不语。经向老人问询得知,这位老太太曾于1937年来到新疆,和陈谭秋、毛泽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一起工作,在新疆工作了30多年后调回广州。当她得知亚洲的“心脏”在新疆后,专程让孙子和孙女陪她回到工作过的地方再看一看。来到“亚心”,老太太老泪纵横、感慨万千,她说:“我都90岁了,此次能来‘亚心’一趟,也就了却了今生一个心愿……遗憾的是这里一片贫穷和荒凉,没有什么可以带回去作为纪念的,拣一块‘亚心’的石头作留念吧……”

吴廷德老汉听着,眼睛湿润了。他心中突然一亮,平日牧羊之时常常拣石头雕刻各种小动物聊以消遣,何不送老太太一个作为纪念品呢?于是,他把随身带的一只自己雕刻的石虎送给了老太太,并在石虎底部雕上“亚心”二字,满足了这位九旬老人的夙愿……

做“亚心”守护人的愿望强烈撞击着老人的心灵。只要自己的身体还结实硬朗,就不能让远道来的客人,空手而归;身为一个“亚心人”不能给游客送上一点纪念,那就是对不起“亚心”,对不起生活了数十年的脚下这方土地……

永远的守护

“亚心”将使乌鲁木齐成为亚洲以至世界的 旅游 热点,这对乌鲁木齐市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乌市专门成立了一个“亚心”开发机构,一方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先期投入100万元建造“亚心”标志塔。

“亚心标志塔”终于设计出来了,气势恢宏,寓意深刻。塔的造型为一个巨形“A”字,是英文“Asia”(亚洲)的第一个字母,从各种角度观看,“A”字都气势夺人。塔和塔基总高18米,基座为直径30米的圆形,上雕有按比例缩小的亚洲地形图,塔顶悬挂有一铜制重锤,锤尖直指基座上地图的“亚心”。此外,在塔外围还有8块浮雕,反映亚洲8个主要国家的 历史 和文化;并设计有16个公里桩,标明“亚心”与世界16个主要城市的距离……

吴廷德老人为此兴奋得一夜没合眼。多年来他不知为慕名来此一游的中外游客雕刻的多少标有“亚心”及英文缩写“AC”的石雕小动物。一天,他无意间发现了一块巨石质地很好,颇适合雕凿巨形动物,吴廷德萌生了雕凿四只石狮子让它们守候在亚心标志塔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愿望。

俗语说:“狮压财宝、龙盘府地”。狮子,是吉祥和兴旺的象征。吴廷德老人为雕刻石狮,把自己放养多年的40多只羊全部卖掉,把耕地交给儿子耕种,从此开始一心一意雕刻石狮。

吴廷德老人只有几年木刻基础,并不十分精通雕凿艺术,要将四块巨石雕成那威武雄健的石狮谈何容易。老人活了60余载,但真狮子长得什么样却从未亲眼目睹过。他只能从资料和图集上熟悉石狮的整体和局部,然后他把图画在石头上,边刻边雕。每过一段时间,就请村民品头论足一番,然后修凿和改进。

老汉和他的老伴放弃了所有的家务,一心扑在雕刻石狮这一巨大工程上。每天清晨6点30分他们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就开始雕刻。累了就休息一会儿,闷了就到院外“亚心”塔前转上一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说不出手上磨了多少泡,也记不清浑身被溅飞的石块碰了多少伤,他依然乐此不疲。

终于,第一个体高1.5米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历时31个月零8天完成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石狮子也在老汉不懈的努力下相继完工了。

众手擎“亚心”

1997年5月30日,在吴廷德老人资金最为紧缺、生活极度窘迫之际,一辆小车停在他家门口,来人给老汉送上了第一笔无偿资助,***计1500元。全乡的干部也纷纷赶往包家槽子村看望吴廷德夫妇,带头为老人捐款、捐物,号召全乡群众为老人送去爱心。今年春节前夕,乡政府专程为老人送去了面粉、食油和1000多元钱,让老人高高兴兴过年……

一位银行干部不仅为老人捐款,还多次往返90多公里去“亚心”看望老人,帮老人干了三天打磨石料的粗活。

在九七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大公报》一位记者采访老人时代表报社和香港同胞捐赠1000元钱,表示对“亚心守护人”的敬意。

一位宾馆的总经理专程驱车把老两口接到城里,让辛苦大半生的吴廷德夫妇开开“洋荤”,也让宾馆员工从吴老汉身上学习“比金钱更高贵和重要的东西”。

如今吴廷德老人的四只石狮子已运到标志塔前预埋就位,但由于种种原因,老汉费尽苦心所雕刻的石狮是否能如其所愿正式摆放在“亚心标志塔”的四周,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

每每想到这点,老人的心中就万般感慨,难以言表。万一寄托着心血和汗水的石狮得不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批准,那也只能摆放在自家的院墙内,然而,人们理解这位老汉,新疆电视台为老人拍摄了一部30多分钟的《亚心和一个牧羊人》专题片。今年5月上旬,笔者来到吴廷德老人的家中,他说前不久患了“胆管瘤”病,差一点魂归西天,他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时,还不停地念叨“狮子,我的狮子……”护士小姐奇怪地询问老人:“你家养了狮子吗?”

老人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本,上面留有各方游人的题词和签名。“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地远、心近”“亚无胜景,心有灵犀”、“亚心连接你我他,让亚心更美!让世界更美!”……

吴廷德的老伴杨万兰说不出老汉雕刻石狮有什么重大意义,只是真诚地表示:“他喜欢干的事就让他去做吧!”老人的兄长和儿孙们也都是同样的心情:“只要老人喜欢去做,政府和 社会 又支持,那我们决不反对!”吴廷德老汉自有主见:“刻好狮子砸不烂拿不走,它们将永远守候在那里……”

吴廷德老人现在是方圆百里妇孺皆知的“名人”,但“名人”的光环对老人来说不是能带来荣耀和财富的资本,而仅仅是支持老人心中信念和雕凿石狮工作的巨大动力。如今,慕名而来的游人只要走进他的庭院,就可以看到老人依然心静如水地醉心于敲敲凿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