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材分析怎么写?
历史课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它涉及哲学,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它无所不包,无所不有,这是历史的丰富性.但是,也是由于历史包含过于丰富,所以它也有杂,冗的特点.中学生是一群对社会,对知识有着强烈求知欲的本性.中学历史教材往往是过去的故事片断,人物的总的集合.内容上显得很呆滞,形式上显得有些枯燥.当然,这不是历史课程的固有的失误,事情总是会变化发展的.目前,当历史课程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是,怎样改,怎么改,历史教材总不能删去的.我们作为未来的历史教师,有责任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广大的中学生.那么,怎样分析好历史教材,也就是怎样上好中学历史课,是事关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一. 历史事实,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遵循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的,首先是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而党和中央机关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的象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维护者,我们应当维护它.我们也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充满责任,对党和国家忠诚的人.邓小平同志说过:稳定压倒一切,中国决不能乱.维护党和中央的权威,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在讲历史教材时,可以用西周末年中央权威的下降(也就是周天子),似的个诸侯王纷纷争做”霸主”.社会动荡不安.而战乱最受害的还是人民群众.每一次战争过后,往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用这样的历史材料向学生传授,使他们从历史的事实中得到深切的体会,比那种空洞无物的说教贴切多了.
刚才说过,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社会就得不到发展,人民就会遭殃.比如,当教师讲到东汉末年,由于个地军阀割据混战,人民流离失所时,教师可以在袁诏和曹操双方交战所造成的财物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还有由于战争造成水利失修,河流损坏而间接使人民伤亡向学生作个大概的介绍,使学生从中受到震撼.
在谈到法律法规时,就是要学生树立守法意识,不能轻视法律.同时也应当讲明,封建时代的法律与今天的法律不可同日而已.今天的法律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而封建时代的法律主要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今天的法律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封建时代的法律是”刑不上大夫”的.但也想学生讲明,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之中,封建时代的法律虽然固有的缺陷,但也是维护社会安定所必须的.当讲到”大唐律”时,我们从中举出其中的条款加以分析,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和觉悟.
二. 设疑而问.学习历史,疑问实在是太多了,总会遇到许多的为什么.而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长身体,获取知识的黄金时代,他们对疑问有一种好奇心,这点教师必须要抓好.
比如当教师列举出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等.通过分析可使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战争胜败不完全取决于军队多少,有时可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进一步从古今中外中探索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分析讨论可以得出:战争中往往那正义者得人心者胜,社会形态社会制度优越者胜,经济和技术先进者胜,智者勇者胜.根据这一规律:应比较1894年与1937年日本两次侵华的原因,分析中国在两次战争中为何一败一胜?让学生从历史的背景,两国国力,领导集团态度,抗日路线,人心向背等角度探索,这些,让学生强烈的思考.
当教师上到汉朝的建立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疑问.例如:汉高祖刘邦采取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来发展生产?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要让学生把注意力引导上来.学生在思考后并教师的启发下答出:汉高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看到农民战争的巨大力量,”以亡秦为鉴”,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从而促进了汉初的繁荣.而封建王朝到了后期,统治阶级日趋腐朽,生产关系又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又会导致农民起义,致使旧政权的垮台,开始新的王朝.由此得出结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集中表现,也是封建社会周期性震荡的根本原因和客观规律.
三. 与时俱进,了解我国中学历史学科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十分明显,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2001年的,<<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和2002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送审稿)>>规定的课程内容”阔而浅”选择更重视实用性,联系比较松散,不再强调学科的严密性.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掌握上,而是希望通过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历史发展特征,线索和规律的把握,使历史教学尽可能与现实生活和时事联系起来,以增强蓄洪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历史教学要达到”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象,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的目的,这是新的课程改革所要求的.
四. 实物考察.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所谓实物,包括文物古迹,古董,影视电视等.实物考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当教师讲到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攻打国民党的老巢――南京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对这段历史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通过看电影,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会
明显的提高上去.
博物馆物藏丰富,很多的文物古籍存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教师应当多利用这些历史文物,使在分析历史材料上更多地有说服力和渲染力.比如当教师讲到孙中山在桂林领导护法运动时,当地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特别是革命博物馆,让学生在”无声胜有声”,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过多的讲解效果好多了.
历史材料包含的内容很多,中学历史教材内容也很丰富,也可以说很杂乱.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去考察,我们总会找到其中的规律.我们作为未来的中学历史教师,面对的是中学生,而中学生又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中学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又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我们要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争取把课上好,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