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权的认定标准
侵犯隐私权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法律规定或社会公德。例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发布或公开其个人信息,或通过黑客攻击、窃取等方式获取他人敏感信息。
2.损害事实。即隐私被侵犯,如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等。这种侵犯通常表现为对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和使用,或是对个人私密空间的非法侵入。
3.因果关系。侵权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应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即侵权行为直接导致了隐私的损害。
4.过错。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主观上必须存在过错,如故意或过失。这包括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侵犯他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可以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综上所述:侵犯他人隐私权,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如果侵犯隐私的情节较严重,可能会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面临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