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字有哪些
“二简字”,是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试行的一种不规范的汉字简化书写形式,其最大特点是简化手段盲目粗暴,以致缺乏甚至毫无规范汉字应具有的表意文字性质,对我国的汉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二简字”最早在1975年颁布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提出,对248个字根进行了“二次简化”,并在1977年12月21日的《人民日报》中首次试用。但试行没多久,便由于使用上的混乱以及当时“文革”结束后的政治氛围影响而逐步停止使用,至1986年完全废除,***推行了9年。
现今“二简字”仍然被一些“60后”“70后”群体用作汉字的不标准书写形式;而“80后”“90后”等较年轻人群由于其学生时代“二简字”已被废止,在阅读以“二简字”书写的文本时,往往表示“看不懂”。
二简草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由于这个方案把一些不应该简化的字简化了,又把一些应该简化的没有简化,社会上使用"二简字"有些混乱。当时学者认为:相比第一次简化的汉字,二简草案大多采取了通行于一种行业、一个地区的新简化字,约未全定,俗未全成,造成了二简字不能被人民所接受。并且当时人们认为汉字是为工农兵服务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所以简化汉字时并没有征求知识分子的意见,事实上不能算是"通过"。
由于70年代中国政府对"二简字"发布和宣传的力度较强,并且在当时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媒体和报刊都使用"二简字",加上"二简字"笔画少,书写简单,易于流行,在当时社会上已经非常广泛。而且,在一些地方"二简字"已经成为教学用字,因此给一部分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原因都造成了部分"二简字"仍残留在社会里。然而,由于"二简字"简化得厉害,难以辨认,当现在的人们阅读回二简试行时期的报刊资料,往往亦满脑疑惑。
同时,因为"二简字"对汉字原来笔画和构成部分,做了很大幅度的减省,使人们认为可以以相同的方式书写汉字,民间自造、乱造简化字的风气又再度盛行起来。这亦是"二简字"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华人民***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禁止了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繁体字的不正当应用。由于曾经在社会上"二简字"通行了一段时间,而且简单易写,废止后的"二简字"有时会出现在非公开的需要快速书写的文本如笔记、病历等,在公***场所的出现也影响着社会生活,市场、商场甚至路牌等重要场所都有出现二简字。比如:市场中"鸡蛋"经常被写作"鸡旦",公***场所"停车"被写作"仃车","人们"写成"人イ","安"写作"あ" ,"迁徙"写作"辷る" 。媒体在推广汉语的节目中都以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