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有哪些?
问题一:大学教育通识课程包括哪些 不同的学校 不同的要求吧?
问题二:什么是通识课程 就是非专业课程,浙师大分通识1和通识2,通识1是全校学生都必须选的,如语文处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
问题三: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哪些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哪些
只要是礼仪方面的知识都适合人文社会科学有关的,通识教育成“必修课” 大一第一学期:中文写作、西方文明;大一第二学期:中文沟通、中国文明、心理学概论;大学二年级:艺术与审美、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生命科学导论
问题四:什么是通识教育 壹、前言─由「***同科」到「通识教育」的沿革
「通识教育」一词在国内大学场园普遍出现,还是晚近的事情。谈到「通识教育」的缘起,不能不提到早期的「***同必修科目」(简称必修科)教学。1958教育部颁布的大学「***同必修科目」主要以国文、英文、历史、国父思想等课程为主。自1984年8月我国各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后,各大学院校陆续实施通识教育。如果勉强类比的话,行之多年的「***同科」教学似乎可以算是通识教育课程的前身,然而两者实有偌大差异,「***同科」教学时期,因政治环境、师资、教材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在予人「***同科」教学为洗脑、填鸭、混学分的不良印象,而这种负面评价也成为今日通识教育向前迈进的一大阻力。经过一、二十年的摸索、实践与改善后,当前在大学校园内对于什么是「通识教育」已有较一致的看法,然而对甫入大学的新生同学和社会大众而言,则仍是不甚清楚的概念。
贰、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通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应是通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通识思维能力即想得更深入、看得更宽阔、判断得更正确的能力。易言之,通识思维能力应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力、想像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的综合能力的养成,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又来自将不同知识贯通的训练。因此,通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可以想见,而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通识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在于赓续中等教育的教学基础─特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强化高等院校学生未来进入社会能独立自主、卓然自立的预备教育。为此,通识教育的内涵可由以下几个角度来叙述:
一、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乃高等院校同学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前的养成教育,可说是种广义的基础教育,其中如语文课程、跨学科入门课程等更是了解不同文化与不同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育。
二、全人教育:全人教育意谓完整人格的教育,其用意在避免学生因过度接受科技等专业训练,而导致人格发展的偏颇。
三、终身学习教育:通识教育不仅是大学教育的一环,也应是学生离开大学校园后持续学习与成长的根本教育。
总而言之,通识教育不应是什么都学一点的普通常识教育,而应是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与生活结合、如何将各种知识会通、贯通的教育。
参、通识教育的内容
伴随大学自主化、校园民主化、教学多元化等思潮的冲击,刚从「***同科」教学解放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甚至如「插花艺术」、「宠物饲养」、「宝石鉴定」等课程都被划入通识教育课程。至今,通识教育课程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已有较清楚的轮廓,例如以下这些主题便是常被提到的内容:
一、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史哲艺等课程;
二、社会科学教育─包括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课程;
三、自然科学教育─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课程;
四、管理科学教育─包括信息科技等课程;
五、生命教育─包括死亡学、生命科学等课程;
六、两性教育─包括婚姻与家庭、两性平权等课程;
七、环境教育─包括生态保育、环境保护等课程;
八、公民资质教育─包括法治教育、人权教育等。
这些课程除了按领域性质规划外,多学科、多领域合开的课程,也逐渐成为各校通识教育课程中的特色。经由不同学科的集成、对话,更有助于通识教育理念的落实。
肆、对通识教育的误解
......>>
问题五: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即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
问题六:通识课到底是什么课 就是非专业课程,浙师大分通识1和通识2,通识1是全校学生都必须选的,如语文,数学,英语等,通识2就是作为选修课,全校学生都可选的,有文科的,有理科的,文科可选理科,理科可选文科。
问题七:专识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别什么? 专识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区别是:
含义:专识教育就是针对某一专业方向的教育。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目标:专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对某一特定的专业所学的课程精通,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条理性和智慧,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从通识教育中获得的众多知识和掌握的考察和分析工具将使你拥有自己的意见、态度、价值、观念,它们不是来自父母、同伴、教授的权威,不是建立在无知、异想天开、或偏见的基础上,而是根据自己可靠的理解和考察、论证和证据的评价而得来的。让学生觉得世界变得可以理解了。
问题八:选择教育知识与能力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目的是什么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讨论大学教育改革和通识教育,的确需要深入思索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即通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是什么等问题。通识教育的目的与功能应该与高等教育的本质相一致。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塑造人。⑤通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进社会关怀,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加强生活技能及科学素质,达到培养和塑造“良心人”与“自由人”的目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心,其能力对社会才有意义;一个人只有成为“自由人”,才会有才干、有创造力。培养和塑造“良心人”与“自由人”是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功能。
(一)通识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和塑造“良心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为善,通识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良心教育。良心是人性的基础,没有了良心,人类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社会中的诸多弊病,如吸毒、抢劫、诈骗、凶杀、家庭破裂等现象,都与人类的良心有关。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理应帮助被教育者,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教育职责不仅仅给予人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高尚的道德完善人的心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个人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进行思考。
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出国家建设一日千里,飞速前行。
口导向和发展战略中的中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比例失衡,使得从人文社会到生态环境的进步不可持续。这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影响了社会人文精神建设。当前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为了适应工业文明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大学习惯专业化教育模式,教师、学生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乃至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都最高效。然而,人们缺少打上了专业教育印记,并被认为最轻便、
基本原则和同情心,缺乏道德和正义感。蔡元培先生指出:“我们应该反思,大学是否真心诚意关心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把人生道理更好地告诉每个学生。如果缺乏对于人生价值的领悟,他们何以珍惜未来,何以影响社会?”虽然各级教育机构坚持不懈地扩展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可更多则流于形式,并非那种能内化为人行为的良心教育。大学理应深刻反省教育本源,重新认识学校使命,注意培养学生运用人类知识传统观察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心度与洞察力,即把学生塑造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心人”。
(二)培养和塑造“自由人”是通识教育的另一重要目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之一是培养自由人。⑥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人由一种状态,带到另一种状态,带到另一种更理想、更圆满的状态。柏拉图《理想国》中著名的“洞穴”比喻,讲的就是教育本质,即将人从虚幻的洞穴里带出来,见到那象征善的理念的太阳。而康德在回答“什么是启蒙”的时候,也阐明人要勇敢地公开运用理性,彻底从不成熟状态中解放自身。所以,人的自由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⑦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升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
问题九:大学通识教育是什么? 5分 通识教育(General Ed骇cation),首先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大学的办学理念,来自各方的人一起学习。
问题十:大学课程分类包括哪些方面 通修课程是指高校本校内不管文理专业的学生都要选修的课程。
通识课程是指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对大学生开设的非专业性教育课程。如财经类院校引入非经管类的课程,像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生物化学、弹道武器、纳米技术、中医药学、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气象学等之类任何一门课程教育,都会带来本校已有学科领域外的大量知识信息,扩充学生对不同学科领域的认知,开拓其视野。
任修课程是指高校在规定的学分内,指定的几门课程中提供给学生任意选修一种或几种的课程。
方向类别的课程,主要是大学开设的专业中会有很多方向为此而开设的课程,如金融学下设证券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方向,如果将来研究生或就业去向是证券投资,那么证券学就是选择这个方向类别学生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