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什么意思?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它认为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表现为事物的相互依存和相生相克,并决定着事物双方各自向着其相反的方向发展转化,即“反者道之动”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属性。
反者道之动,就是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到了一定程度,就向着它相反的方向运动。矛盾的对立面都是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同时,过犹不及,再好的东西,过了就成灾了。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内容
一是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
二是对立双方在相互比较中才有相对的价值,如美和丑,善和恶,贵和贱。
三是矛盾的事物相反相成,促成向对应面的转化,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多易必复难”,“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四是事物的本质往往隐含在事物表面的对立面,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大智若愚”。
五是认为事物转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要“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事物转化的过程便是道(规律)的然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