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妻子的称谓有哪些?

中国古代对妻子的称谓有:

1、梓童

梓为木中之贵者,古人以梓为有子的象征,皇帝立皇后,不仅是为了母仪天下,更重要的是为了建子嗣,承大统,以延续和维持王朝的长久统治,这是历代帝王都极为重视之大事。把建储称作立国本。因而皇后称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传说卫子夫入宫,岁余不得见,涕泣请出。武帝则因夜梦“梓树”而幸卫子夫,从而得子,并立子夫为皇后。这或许就是帝称后为“梓童”的开始。

2、夫人

夫人之“夫”,字从“二人”,意为一夫(外子)一妻(内子)组成的二人家庭, 用来指“外子”。“夫人”意为“夫之人”,即外子的人,也就是内子。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从高官的品级。一品诰命夫人是她的丈夫是一品高官,她是皇封的一品诰命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3、拙荆

“荆”为一种灌木,在古代还用来制作妇女的发钗,称为“荆钗”。荆钗布裙,指以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简陋寒素的服饰。后来还演变成对自己妻子的谦称。传说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因以“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4、内人

内人,屋内之人的意思。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此外,内人也被作为宫女的代称。 李氏朝鲜内命妇中级别最低的一级,为从九品。我们现代如果在介绍自己的老婆的时候也会说:“这是我的内人之类的话。很得体,有礼貌。

5、娘子

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到了唐代,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少妇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6、贱内

“贱” 是自谦之词,“内” 是指自己的内人,也就是对自己老婆的谦称,“贱” 指的是自己,而不是老婆,贱内的意思是“我这个卑微之人的老婆”。明 孙柚《琴心记·誓志题桥》:“贱内有恙,敢烦一卜。”

7、太太

太太这个称呼,是来自周朝开国的三位妇女,因为她们的名字,都有一个“太”字。 “太太”是什么意思?圣人的母亲。周文王的母亲叫太妊,文王的祖母叫太姜,文王自己的夫人叫太姒。这三个妇女都是圣贤人,你看看她们教出来的孩子,周公、文王、武王都是圣人。过去上层社会官员或有权势富贵的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

8、媳妇

古人称子女为“息”,子妇故称“息妇”,后写为“媳”,指“儿子的妻子”,中国普通话保留古意,“媳”的含义是儿子的妻子。指儿子的老婆,也叫儿媳。另外,在部分地区的方言口语中媳妇儿指自己的妻子。

9、爱人

爱人指的是爱慕的人、恋爱的对象或婚姻对象。丈夫或妻在跟第三者说话时,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昵称,表现出更加恩爱的感情。

10、妻子

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妻子和姬妾之间的地位天差地别,这种差别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嫡庶的差别在唐宋以前比较重要,在清早期一度曾实行过“三妻四妾”制度,几个妻子平起平坐,后来满族逐渐汉化,又实行了一夫一妻多妾制。

妻子,现代是指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 ,与丈夫相对应。中国古时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多以拙荆或内人来称呼,那时的妻子是现在妻子儿女的意思。进入现代后,则出现了书面与口语两种说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口语最常见的有老婆,因人而异,有多种变化,可随场合与心情随意使用。书面用语则仍然保留“内子”、“内人”“爱人”等对他人称自己妻子的名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