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变得有趣
换个方式学道德与法治课
一、一节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与法制课:
师:孩子们,你们是否喜欢听故事?
生:(高声喊):喜欢。
师:故事的名字叫《孩子病了 》
张爷爷家的小孙子伟伟发高烧了,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上班了,家中只有爷爷和奶奶老两口,眼看着孙子大祎的小脸烧得通红,老两口急得在屋里直转磨,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说来也巧,邻居李叔叔刚好来张爷爷家串门,看到伟伟在发高烧,急忙和她爱人开车把正在发烧的伟伟和爷爷奶奶送到医院。经医生确诊孩子得的是气管炎,需要输液,李叔叔帮助老人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好后,看看天色已晚,心想大家都折腾大半天了,老人也累了饿了,便让爱人留在医院陪着张爷爷张奶奶,自己坐公交车回到家中包饺子。
等到张爷爷一行从医院回来后,李叔叔急忙把热腾腾的饺子端到老人家面前。老人非常感激的说:“你忙了半天,还给我们做饭,真让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李叔叔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咱们都是一家人!”
师:我的故事讲完了,你的脑海中也一定出现了许多自家与邻居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故事。你也讲给大家听听那个好么?
生:老师,我讲,我讲!我讲一个与邻居小伙伴发生的有趣的事。
生:我讲一个妈妈不在家,我在邻居家吃饭、过夜的故事!
生:我讲一个邻居大哥哥帮我复习功课的事!
。。。。。。。
师:大家的故事可真多,看来你们和邻居的关系都搞得不错!
师:其实生活中的邻里关系并不像大家说的都搞得那么好,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邻里之间,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也有不少。
师:是呀,邻里之间只有和睦相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真是:邻里结的好,犹如得大宝啊!
这节道德与法制课与我们以往的课有啥不同?它会带给我们怎样有益的启示?
二、评析:
听故事,其实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一听有故事可听,孩子们立即竖直了小耳朵。随着老师抑扬顿挫的精彩故事,小家伙们马上陶醉在了故事情境之中。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还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自家与邻居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情景,也一个个的娓娓道来。有的孩子甚至回忆起了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难忘的事。其中不乏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又不失童真童趣。不时赢得一阵阵欢笑声以及掌声。
老师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又引入了一个,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邻里之间,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的小故事。这样的一个反面案例,孩子们在欣赏故事之余,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并一致认为邻里之间确实应该和睦相处。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不但明白了今天要新授的课题。更懂得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的道理。轻松愉快中慢慢接受了新知,达到了教学目的。
整节课,老师激情满怀,热情洋溢。师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知识带来的乐趣!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讲故事这种模式。打破常规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的活动,让他们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资料表明,在现在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如果上课类容枯燥、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有消极怠工的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多,学习不积极等。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思想日渐成熟的他们,在学习中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在教学中也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死板的教学形式将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热情退化。而故事教学则正好是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老师预设的一个悬念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望。故事的逻辑特点无形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吸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在教学的设计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个主线来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故事发展的情节,也可以利用故事来辅助教学,相信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