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高一必修二复习提纲和重点问题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 国家的产生: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 国家的本质: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 国家性质(国体)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国家性质的是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这体现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上。
(1)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1]民主权利的广泛性:(主要是各种权利)。 [2]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人民)。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1〉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这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含义: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意义: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使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政治自由
[1]基本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保障:公民有出版的自由,但不得出版非法的出版物;公民有结社的自由,但禁止成立非法组织;公民有有限示威的权利,但不得从事法律禁止的的事情,不得扰乱公***生活。
[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超越法律的自由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3)监督权。
含义及内容: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是人民重要的政治权力。
意义: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1) 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2) 任何公民合法的权利都受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的制裁。
(1)权利和义务是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B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C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怎样坚持这一原则:第一、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第二、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任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1) 原因: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2) 要求: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法制(政治文明的主题)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地位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任务 基本内容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事务的管理活动 重要内容
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有机构成部分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
一、选举方式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二、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重点)
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三、我国采取的选举方式(重点)——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人民利益的选举方式;同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方式。
四、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原因(或重要性):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二、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1、从决策者角度看:[1]有助于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2]有助于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2、从公民的角度看:[1]有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2]有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3、从总体角度看:有助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民主管理:***创幸福生活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都是实现民主管理的要求。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基层民主主要指:村委会、居委会、职工代表大会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所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民主监督 方式: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2、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和主人翁精神。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知识点一: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知识点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四个方面)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提供社会公***服务的职能[公***服务职能]。{p43新课堂}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知识点: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要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一步一步地展开,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
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还要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决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一、政府依法行政
1、含义: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3、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必要性)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要性)
4、如何才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形式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5、政府实行民主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1)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2)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尊重少数的原则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为什么要制约和监督权力? 权力是把双刃剑。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二)如何制约和监督权力
一靠民主 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靠法制 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中国***产党的监督 人民政协的监督 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
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监察部门 审计部门 法制部门 上级政府
(四)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意义
1、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 2、保证清正廉洁 3、作出正确决策 4、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知识点一: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2,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
知识点二:全国人大
[1]性质: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 家机关都由他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其他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它。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知识点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他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他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
知识点四:人大代表的地位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知识点五:人大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知识点六:人大代表的义务与权利:
义务<5个>: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权利: 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什么关系?
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人大代表质询政府的财政预算,否决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说明了什么?
人大代表行使了质询权和表决权,政府和法院对人大负责,受其监督
3、初步归纳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权力机关产生其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对政体的认识
(1)政体的含义: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也叫国家的管理形式。
(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 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的政体
(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政体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①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②表现:
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政体,由人民民主专政决定。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普选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它国家机关 [4]民主集中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这一制度已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
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
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
[1]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2]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有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产党的性质:中国***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修坚持以中国***产党为领导核心
原因:①坚持中国***产党领导,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稳定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
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1. 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
2. 三个代表(内容:中国***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中国***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优越性]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3、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颠覆社会主义。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同繁荣
民族关系: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坚持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和各民族***同繁荣(根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以实现了政治上的平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同发展,***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三项原则互相联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我国真正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因为:1、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民族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同繁荣]3、民族精神 4、法律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尊重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低于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爱国、爱党、爱法律、爱民族,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主权国家
1. 主权国家的地位: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是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2.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特性:对内是至高无上的 | 对外:独立性
3. 主权国家在国际地位中享有四项基本权利和三项基本任务:
四项基本权利:独立权.[自由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结条约、进行自卫战争] 平等权.[每个国家在国际上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在外交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力] 自卫权.[建立军队] 管辖权[对公民的管理,包括侨民,对物的管理包括驻外的使馆 ]。 三项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4.国际组织的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作用: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5 .联合国的性质和地位:联合国是具有世界性.、一般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局限性,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国际关系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是重要因素。
国家利益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和归宿。国家间的***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利益 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2、 政治利益 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 3、经济利益 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同利益。
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同发展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当今世界仍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宗教矛盾和便捷、领土争端导致恐怖活动,贫困、毒品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应建立以和平***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政府主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政治上互相尊重,***同协商,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2、经济上相互促进,***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3、文化上相互借鉴,***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4、安全上相互信任,***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于反霸的督政,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