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创业故事
“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创业故事
导读:托马斯沃森一生的经历向我们演绎了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一个苏格兰移民的儿子,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一步地从不起眼的推销员成为企业家,并最终创建了著名的IBM公司。在他的领导下,IBM不仅从一个中型公司成长为世界最大的企业之一,而且他还将IBM从机械制表机引入了计算机领域,并且在这一领域称霸一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之父”托马斯沃森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在裁员,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雇用职员。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在5年之后赢得了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单,公司规模得以迅速扩大,逐步成长为世界大企业。
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
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的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时,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的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沃森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被他的韧劲打动,兰奇决定给沃森一个机会,试用他。但是第一次推销的经历却是惨败的,沃森遭到了兰奇的百般责骂和斥责,被骂得不知所措、面红耳赤。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拂袖而去,但沃森在羞辱中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在绝对服从中去学习。因为这就是推销的职业训练。
兰奇是帕特森的优秀学徒,而沃森则成了最好的再传弟子。从兰奇那里,沃森学到了很多,以后在IBM,沃森还经常对下属们介绍兰奇怎样用实例去推销产品,推销自我。事实上,比起老师来,沃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年之后,他成为东部最成功的推销员。25岁时,他取代了兰奇的位置。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仅次于帕特森的第二号人物。但在那以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
帕特森是个专横粗暴的人,他用优厚待遇来换取雇员的忠诚和服从。然而他也是个多疑的人,当总经理查尔摩斯忍无可忍对他进行反抗时,他立即解雇了他,让沃森取而代之。所以,沃森在公司里也是战战兢兢的,帕特森在,他就非常紧张,如果老板不在,他就能发挥自如。1909年,在查尔摩斯的协助下,州法院以垄断罪起诉了国民收款机公司。最后,沃森获得了保释,而帕特森入狱一年。
就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沃森遇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珍妮特,并用自己的技巧赢得了“平生最成功的推销”。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然而,正在沃森最高兴的时刻,生性多疑的帕特森却认为沃森暗自培植亲信,拉帮结派,尽管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他立誓报仇,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转身对一个朋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
然而,重新创业又谈何容易。虽然帕特森给他一笔5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沃森失去了生活保障,丢了饭碗,年龄也快40岁了。他只好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闯荡。
40岁的创业
40岁的年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早过了创业的年龄,但沃森不这么想,他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的潜力还远远没发挥出来,潜意识里,他认为自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
两个月后,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弗林特是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号称“信托大王”。他对沃森的才干早有所闻,旋即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这家弗林特属下的公司,主要生产天平、磅秤、计时钟和制表机等。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三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沃森之所以对这家公司感兴趣,主要看中的是它的产品。他认为计时钟、制表机等都是办公自动化的工具,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最初,因为沃森曾经被定过罪,董事们只让他当一个小小的经理,但精明的沃森除了要得一份体面的薪水外,还要求能够得到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而董事们急于扭亏,对沃森的要求一一答应,但是大家在心里是看不起他的。公司里沃森是孤立的,只有弗林特一个人支持他。从1914年到1924年,沃森就这样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着,发挥了当初死缠烂打当上推销员的精神,用自己的成绩改变众人对他的歧视。
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他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而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这句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官员,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在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制表机需求量激增,几乎每一家大保险公司和铁路公司都用上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生产的霍勒利斯制表机。不久,政府部门也采用了制表机。沃森适时地推出新型的打印机——制表组合机,更是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订货单堆得老高,产品供不应求。1919年,公司的销售额高达1300万美元,利润也升至210万美元。1924年2月,已经身为公司总经理的沃森决定将公司更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是年,沃森刚满50岁。
反传统智慧应对经济大萧条
20世纪30年代初,IBM开始进入打字机行业,生产打字机、打孔卡片以及打孔机、分类机、会计计算机等系列产品,并推出电动打字机、字母制表机等新产品。到30年代末,IBM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到3950万美元,其利润达到910万美元,竟超过其他4家同类型大公司的总和,一跃而成为全美最大的商用机器公司。
这时的托马斯·沃森不知道,未来的世界将由数字掌控,他生产的打孔机正暗示着未来世界的趋势,他也不知道自己公司生产出来的计算机是多么重要,将怎样改变世界。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几乎使所有公司破产,IBM的股票也一度暴跌。沃森坚持相信对付经济大萧条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生产。一些人开始酗酒,另一些人轻易坠入情网,沃森的“嗜好”则是雇用推销员。
当其他公司大批裁员时,这种大量雇用职员的做法被人们视为疯狂的举动。不过,正是这种反传统智慧使IBM能够承担5年后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厅的大规模订货。IBM的公司规模由此扩大了两倍。同时,托马斯·沃森作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CEO被载入美国商业史。
拓展简介
蓝色巨人IBM在走过近乎十年的低谷后,能在90年代中期后重新焕发出生命力,令怀疑它的人们感到惊讶,令关心它的人们感到振奋。IBM能够再现辉煌,其缔造者托马斯·沃森泉下有知一定倍感欣慰。
老沃森出生贫寒,17岁就开始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周薪12美元,这在当时已算是不错的收入。但沃森并不满足,两年后他加入了“现代销售之父”亨利·帕森特创办的NCR公司。帕森特尽管脾气暴躁了点,可在营销方面还确有些真材实料。在帕氏的指导下,老沃森埋头苦干,不但销售技能进步神速,职位也不断窜升,38岁时已成为公司的二号人物。可惜好景不长,出任副总不到两年时间,沃森就在公司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被帕森特甩开。对于年近不惑的沃森,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幸亏经过了多年的打拼,老沃森已在业内赢得不错的名声,“下岗”后招他入伙的公司已不在少数。沃森看中了一家创建于1911年的名叫计算制表记录(CTR)的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当时还属于高科技的制表机器,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三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精明的沃森除了要得一份体面的薪水外,还要求能够得到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奖励,而CTR的董事们急于扭亏,对沃森的要求一一答应。不曾想这家公司日后成为美国盈利最为丰厚的公司,老沃森也成为日后美国收入最高的经理人。
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老沃森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而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这句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官员,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在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老谋深算的沃森也逐渐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到1924年,沃森干脆把公司的名字改为国际商用机器(IBM),蓝色巨人从此横空出世。
沃森之所以把公司取名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业间人士的说法是,由于老沃森一直对被NCR开除一事耿耿于怀,为显示要处处压倒NCR(国家现金记录器公司)的决心,沃森特地找了三个在字母表中比N、C、R各靠前的字母作为自己公司的大名,而国际 I 压过国家 N ,商用 B 高于现金 C ,机器 M 又广于记录器 R 。不过根据儿子小沃森写的回忆录,老沃森其实一直到去世都对帕特森颇存敬意,他常承认自己做生意的诀窍几乎全部来自帕特森的.传授。
推销员出身的沃森深知市场营销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意义,虽然当时的绝大多数人对推销员这一行业还颇为鄙视。为了树立销售员的自信心,沃森要求公司上下树立起“公司的英雄是销售人员”的观念,并给予推销员十分丰厚的佣金。沃森还专门建立了一所营销学校,所有新加入的员工首先要进行销售技能的培训,教员则由IBM业绩最为出众的销售人员轮流担任。
老沃森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极有建树。他号召职工要树立主人翁精神,他信奉员工要主动为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能从劳动中享受乐趣。老沃森曾提出IBM的三项宗旨:必须尊重每一个人,必须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所有的工作都应该追求最卓越的成绩。也许在今天,类似的口号经过无数的重复已成了空洞的滥调,但在大半个世纪前,它的确起到了凝聚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老沃森也并不是只玩虚的。深谙“精神物质两手都要硬”的他在IBM首创了终身雇佣制,消除了后顾之忧的员工乐于为公司尽心尽力。老沃森开创式地在厂区附近建立了一个乡村俱乐部,包括两个高尔夫球场和一个射击场,任何IBM的职工一年只需交纳一元会费就可以参加和使用。
老沃森的管理学算不上深奥,但真正落实起来却不简单。能够把平直的管理理念付诸实施,正是老沃森的过人之处。半个世纪后的80年代,美国人为探求在与日本企业竞争中节节败退的原因,曾组织业界和学界人士赴日本去学习所谓日本式的管理,却愕然发现日本人的管理经验原来完全来自IBM的沃森,想来当时老美的心情一定十分困惑茫然。
沃森晚年的时候,身边聚集了一群阿谀奉承之徒,老沃森的刚愎自用和冷酷无情使人们大多不敢对他讲真话。老沃森本人对个人崇拜似乎也颇有兴趣,对于下属为他创作的大量歌功颂德的马屁文词感觉志得意满。他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与社会和政界名流的交往中。他曾因帮助艾森豪威尔赢得了总统大选而与老艾交往甚密。老沃森甚至常把老艾写给他的私人信件放在口袋里,以便时常拿出来向人炫耀。至于经营方面,老沃森则日渐生疏,于是昏招迭出。这节成功者晚节难保的故事我们都似曾相识,或许这也是历史和造物者藉以推陈出新的必由途径吧。好在这时长子小沃森已逐渐挑起大梁,避免了公司走下坡路,这又是IBM的幸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