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二哥食品为什么叫傻二哥?这么可爱的名字,挺特别。
傻二哥编辑东莞市傻二哥食品有限公司-图案商标诠释:图案的圆形设计代表“傻二哥”人所倡导的的“和谐、团结和追求完美”理念;
图案正下方的“傻二哥”文字是“傻二哥”品牌的文字商标,以及环绕图案的三组“傻二哥食品”文字的这些元素的使用说明该图案商标的核心内涵是“傻二哥”文字商标的核心内涵(即“傻二哥”品牌的核心内涵)——务实、诚信、勤劳、自信;
图案的人物图片那憨厚的、微笑的、富有亲和力的表情以及翘起的大拇指,这些元素的设计代表“傻二哥”人的自信、乐观和友善、热情;
图案下半部大幅的黑色色调的使用代表“傻二哥”人的沉稳、务实;
图案上半部以及整个团中大幅的红色和黄色色调的运用代表“傻二哥”人的“沉稳、务实”精神下的不乏热情、阳光的另一面精神风貌。
目录1作品概况
2原文欣赏
3艺术特色
4作者简介
1作品概况文章名称:傻二哥
文章作者:新凤霞
文章出处:《十月》1981年第4期[1]文章入选: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2]2原文欣赏傻 二 哥
新凤霞
我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的。那时,天津是热闹的工业城市。就是在南市贫民区,也有很多好玩爱唱的人,还有票友〔票友〕对业余戏曲演员的称呼。聚会的地方——票房。每天有人在票房吹拉弹唱,十分热闹。特别是在夏天,吃过晚饭后,人们就三三两两都到票房来了。虽然是挤在小胡同里,大人小孩却不断地拥到这里来,天津人就有这样爱玩爱唱的传统。
不只是白天常听见有人唱,深夜里也常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唱戏,有唱京剧、评剧的,有说唱曲艺的。这个天津,好像到处都有音乐声,连做小买卖的吆喝声,都是有腔有调的。比如有一个卖药糖的,他的吆喝也就很讲究:“卖药糖啊!……橘子、香蕉、痧药、仁丹、萝卜、青果、鸭梨败火。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
这个卖药糖的,当时不过十五六岁。他顶聪明,会做木工活,会修锁、修鞋、修车、修电灯,差不多什么都会修。东西坏了,交到他手里,摆弄几下子就好了。他还有一个特点:爱帮人忙,一帮就帮到底,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从来没听说他有学名,冲他这股傻劲儿,人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傻二哥!说他“傻灵傻灵”的。
他上街卖药糖,要穿上一套专用的行头〔行(xíng)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的穿戴。这里指服装。: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挽着袖口,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用皮带套好的、很讲究的大玻璃瓶。瓶口上有一个很亮的铜盖子,可以打开一半盖。围着瓶子,还装了些靠电池发亮的小灯泡。瓶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药糖。瓶子旁边挂着一把电镀的长把钳子,是为了夹糖用的,不用手拿,表示卫生。
傻二哥在家里穿的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他每次出去卖货,总是向邻居们打招呼,“大娘、二伯、三婶子!”地叫着,“我上街了,一会儿见……”嘴里哼着小调就走了,他总是这样高高兴兴的。
傻二哥串街走巷卖药糖,最使人注意的是他的吆喝,非常认真的。看见小孩们多了,他就要作吆喝的准备了。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叉腰,一手捂住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因为他有一副好嗓子,这时候,就像唱戏一样高低音配合,都是一套套的吆喝出来,招来很多人看他。晚上,他开亮了红绿灯泡,照着闪光的铜盖子和电镀钳子,非常显眼。大人小孩挤着来买糖,也有不少是来看热闹的。说实在话,这药糖没有什么好吃,就是五颜六色的好看罢了。比如绿色的,是薄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的,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山楂酸味;浅蓝色的,是香蕉的,有点香蕉清香味。傻二哥就靠着一块、两块的药糖,养家糊口,很不易呀!值得佩服的,是他那种耐心和严肃的态度,不怕麻烦。小孩们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是耐心地对待,一点也不嫌麻烦。
傻二哥家里很穷苦。他有一个寡妇妈妈,因为傻二哥卖药糖,我们都管他妈妈叫“糖娘”。他还有三个弟弟。他母亲给人家帮工当佣人,弟弟们就得由他照顾。他上街做买卖,都要托付好邻居们照顾他的家和他的弟弟们。我们这个院子都是穷苦人家,都是互相关心照顾的。
有一次,傻二哥和他妈妈一道出门,妈妈手里拿着一根铁链,一把锁,要把门锁上。傻二哥不让锁,说:“您锁门干吗?叫邻居们看见多不好。”妈妈说:“破家值万贯,穷家破业,丢一把柴火就没烧的。”母子俩吵起来了,大家跑去看,都说:“傻二哥就是有见识,都住在一个院子里,还信不过咱们老街旧邻的吗?”
其实,母亲帮工,也挣不了几个钱。忽然有一天,她失业回来了。说是因为主人怀疑她偷了钱,把她辞掉了。“糖娘”一肚子委屈,气得直哭,邻居们也都很气愤。傻二哥这下子可得着理了,他对妈妈说:“您看,老冤枉别人偷东西的是什么人?那是财主太太们。咱们院里住的都是穷人,您出门上锁防的是谁呀?”妈妈说:“行了,不锁就不锁,我都依你啦……”傻二哥在我们院里很有人缘,他每天卖药糖回来,都不闲着。帮邻居修鞋,装电灯,哪家有红白喜事,他帮着扫房刷浆,糊顶棚,糊窗户……帮人家搭柴灶,用旧煤油桶做煤球炉子。有时买卖做得好,剩几块药糖,他就分给同院的小孩们。阴天下雨,他帮助老年人买菜;下雪天,他必定把道路扫出来,给大家方便。傻二哥是院子里最能干的人,事事少不了他。
有时,傻二哥还到票房去唱两段,老是乐呵呵的。他妈妈因为劳累过度,又加上孩子多,生活艰苦,老病复发。傻二哥做买卖,还得照料有病的母亲。虽然肩挨肩的三个弟弟都很懂事,但是到底都太小,母亲生病全凭着邻居照料。同院人都说:“大家捧柴火焰高,大伙帮一家好办。”
不久,“糖娘”病故了。傻二哥一人带着三个弟弟,这个家就更不像样子了。邻居大娘们给孩子们缝补衣服,帮着做饭。哪家贴饼子,给他们几个;煮一锅杂合面粥,分给孩子们两碗。有一次,我回家来,看见三个孩子都坐在台阶上,等哥哥回来。天很冷了,都流着鼻涕,互相倚靠着,真是可怜!我把他们领进院子,到我家烤火,让我妈妈找点干粮给他们吃,等着哥哥回家。就这么靠邻居帮助,三个弟弟在哥哥抚养下慢慢长大,到了十一二岁,就不吃闲饭了。去做童工,干散活,捡破烂,捡煤核。学着哥哥的样子,都那么勤快、懂事、热情、善良。
解放前一年,我去青岛唱戏,离开了天津。不知这家四兄弟怎样了,时常想起卖药糖的傻二哥。
1958年,我去天津“中国大戏院”演戏,傻二哥忽然来后台看我。他在糖厂工作,还是业余演员哪!三个弟弟,也都长大成人了。他已经成家立业了,再不是当年卖药糖的苦孩子了。我谈起当年的老邻居,傻二哥说:“穷帮穷,富帮富,官面儿帮财主。全靠了穷邻居们,才熬到解放,才熬到了头哇!”[2]3艺术特色一、朴素而又亲切的语言风格。
新凤霞是一位优秀的评剧演员,她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她的文章犹如她演唱的评剧一样清新流畅,娓娓动人。叶圣陶老人曾称赞她的文章“不加虚饰,不落俗套”。这一篇文章这一特点尤为鲜明。这篇文章极为口语化,读来亲切贴近生活的原本面目,例如文中对于旧天津人们每晚吹拉弹唱热闹景象的描写;特有的叫卖吆喝声都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反映的是生活的原汁原味,读来倍感亲切。作者不玩弄词藻,用的全是老百姓自己的直白。比如在介绍傻二哥名字的由来时她这样写道:从来没听说他有学名,冲他这股傻劲,人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傻二哥!说他“傻灵傻灵”的。再如写他上街卖药糖的样子:要穿上一套专用的行头: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挽着袖口,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用皮带套好的、很讲究的大玻璃瓶。三言两语,将傻二哥卖药糖时认真讲究的特点勾画了出来。
二、通过典型的材料和特定的环境表现人物。
文中写傻二哥对工作认真通过写他上街卖药糖时的穿戴、打扮以及取药糖时的特别用具表现出来。作者还用这一点与他平素在家时的样子做对比,平时在家穿得破破烂烂,从而既突出他家境的清苦同时也表现出工作时一丝不苟的样子,体现出傻二哥缜密的心,
所以这一选材极具表现力,很有典型性。
作者还善于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和背景中去表现。作者写傻二哥的家庭贫苦突出的是他敢于承担生活重负,压不垮的乐观精神;写为锁门一事与母亲争吵表现的是他对穷邻居的信任,具有爱憎分明的感情。在写人时作者自始到终将他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因为这环境是傻二哥生存的土壤。
除此以外作者还善于用对比等方法表现人物:解放前与解放后作比,卖药时和在家时作比,这种方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也更加突出。
三、真情实感表现人物
作者在天津长大,难忘老天津卫的生活习惯以及邻里间的深厚情感,有这样浓厚的情感做祭奠,结合她能揣摩各种人物随时随地的内心世界。利用对人物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人物表现得如此真实。
4作者简介新凤霞(1927--1998),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是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天津人,1927年出生于贫民家庭。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文字作品。
“文革”中她被迫害至残,日常生活无法自理,在家里也得坐轮椅有人推着。但是她并没有一蹶不振,她想:不能在台上演戏,就在台下做人。新凤霞拿起了笔开始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或作记号,随时请教别人。就这样文化程度为“扫盲班”的民间艺人成了作家,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全国戏曲演员、民间艺人转到专业作家队伍中的第一人。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
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
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新凤霞代表作
乾坤带
杨三姐告状
花为媒
刘巧儿
会计姑娘
三看御妹
点秋香
杜十娘
刘巧团圆
小二黑结婚
祥林嫂
金沙江畔
新凤霞回忆录
我当小演员的时候
乌龙院
女侠红蝴蝶
可怜的秋香
双婚配
霞
三笑点秋香
艺海深仇
志愿军的未婚妻
杨乃武与小白菜
凤还巢
阮文追
调风月
六十年的变迁
无双传
春香传
六十年的变迁
新凤霞回忆文丛
人缘
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
舞台上下
少年时
新凤霞卖艺记
我和皇帝溥仪
发愁
以苦为乐
艺术生涯
我与吴祖光
绝唱
恩犬
新凤霞的回忆
新凤霞说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