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刑事案件,这是因为什么?
各地不断出现刑事案件,是和获得这些信息的渠道和人们的安全需求的增加有关的。和前些年相比,刑案犯罪率真的上升了吗?未必!
刑案是否上升,还要看公布的权威数据。
我们知道,目前大部分的信息来源于网络,网络曝光速度快,阅读的人群非常多。相比以前,只能看电视,看报纸的年代,几乎看不到多少刑事案件,因为新闻的时间就那几十分钟,不可能全部报道刑事案件。
报纸就那么几个板块,也不可能只报道刑事案件,而且还有地域性,你看到的电视台或报纸,只会挑几个最重的刑事案件来报道,小一点的刑事案件几乎你看不到。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电视,不看报纸,没有手机,不会上网的人,刑事案件是多是少从何得知?
比如,2020年8月,佛山一女孩遛狗,狗绳脱缰,将散步的老人绊倒致死案件;
还有2021年1月,张家口一女子当街将一老人推倒造成骨折,如无人施救可能致死。
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换成是以前的电视机、报纸的年代,不同城市的你,根本不会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现在呢,各种媒体平台,视频平台,无论大事小情,甚至有人家里丢了一只宠物狗,都会被人们知道。这样的信息曝光率不是以前能比的了的。?
所以,刑事案件不断地出现,到底是真的多了起来,还是由于人们报道的多,才“多”了起来的?还是说,由于你爱关注刑事案件,刑事案件才变多的呢?
喜欢关注养生的人,会发现看到的都是吃这个有营养、吃那个更健康,能降三高,增强体质等信息;喜欢关注汽车的人,会发现经常跳出各种汽车讯息。
这就是大数据的厉害之处,能够根据读者的偏好,自动推送相关的内容。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两个人都使用同一个软件,推送的新闻讯息都是不一样,这就跟人们关注的信息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现在刑事犯罪是否更频繁了,犯罪率是否又上升了?
来看一下每年国家发布的权威信息:
2013年到2017年间,全国***批捕各类刑事案件453.1万人,较前五年下降3.4%。
2016,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了42.7%。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达到了90%以上。
2017年,中国是全球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2012年下降51.8%人民群众对治安的满意度达到了95.55%。
2018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7%,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13.8%,***打掉1292个涉黑组织、559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
2019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八类严重暴力案件下降11.1%,涉枪案件下降44%。
截止到2020年1至11月,全国八类主要刑事犯罪案件下降9.3%;二审裁判生效后息诉服判率达97.9%,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达98.4%
截止到2020年底,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刑事案件比2019年下降1.8%同比下降了2.5%。
值得注意的是同比下降,说明近年来的刑事犯罪率都在下降。
从国家发布的权威数据上来看,你还认为,刑事案件是越来越多了吗?
有的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并非就是事实真相,更何况,每个人看到的事情都不一样。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什么样的事情会容易让人记住,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趋利避害”。有很多刑事案件发生的很突然,有些只是一时冲动造成的,这就让人们感觉到了危机,人们不知道这样的意外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比如:2020年8月,67岁大爷当街犯罪,致一人身亡,无辜的年轻女孩不治身亡。由于人们是会经常在街上走,所以,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身边也可能存在这样意外的危险,就会被人们记住。
2021年1月,云南昆明某中学,一男子在校门口持刀砍伤7人,劫持一名学生当人质,家长下跪求饶,求匪徒放过自己的孩子。大多人家里都有孩子,所以,这样的事情也会让有孩子的家庭感到危机感,不知道何时会发生这样的意外,这样的事情也会容易让人记住。
类似这样的刑事案件,人们的关注度就很高,因为这些事是会随时发生自己身上的,是和人们息息相关的,是关乎到每个人的人身安全的,也是最能让人们记住的。
但你不知道的是经济犯罪也很高,只不过是人们很少去关注,就会以为很少。甚至很多人不知道维权,除非和自己有关。
人们关注刑事案件,是因为关乎每个人的安全,这就是人们的趋利避害。而往往那些无关痛痒的事,人们很容易忘记。
你关注什么,什么就变得多了起来。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管刑事案件是否频发出现,犯罪率是否上升了,在法治社会的和谐社会里,除了那些意外事件,我们都应该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抱着以和为贵的心态,以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