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2020修改)
第一条 为救助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或者因其他各种原因遭遇生存危机,陷入困境居无定所的露宿街头人员。
以乞讨为生或者行乞敛财等人员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救助对象。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救助管理工作机制。救助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第四条 民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对救助管理机构进行指导、监督。贵阳市救助管理站是本市的救助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负责户籍在本市的流浪乞讨人员的跨省救助。
云岩区、南明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区级救助管理站,主要负责所辖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其他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救助管理站或者救助管理点,负责所辖区域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
救助管理站(点)(以下统称救助管理机构)的联系电话及地址应当通过媒体或者设立告示牌向社会公示。第五条 救助管理机构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进行救助。
对流浪未成年人按照先解救、后救助的原则实行保护性救助。
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患有危重病的按照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进行救助。第六条 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政府公益性救助工作,协助政府部门做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导和接受政府救助的工作。第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巡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告知、引导其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对其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负责对组织、教唆、胁迫或者控制未成年人、残疾人进行强讨恶要、扰乱社会秩序人员的查处;配合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工作。第八条 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处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告知、引导其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对其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对占道(卧地)乞讨行为应当予以劝阻或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节假日期间加大巡查力度,发现强讨恶要、扰乱社会秩序的,及时告知公安机关。第九条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指定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定点救治医院,指导定点医院做好对突发急病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治工作;指导救助管理机构做好疾病预防、救治、康复等工作。第十条 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为流浪乞讨人员返回住所或者所在单位提供交通便利。有关交通运输单位遇到救助管理机构或者民政主管部门为流浪乞讨人员购买车、船票时,应当优先给予解决。第十一条 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救助经费投入,保障救助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当年救助情况,调整经费预算。第十二条 本市主干道、车站、机场、广场、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下通道、公园、三星级以上宾馆周边、机关、繁华街道以及风景旅游区、重要公***和涉外活动场所、交通要道、窗口地段等作为重点救助区域。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其他相关单位或者业主对进入所管理范围或者所在住宅小区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第十三条 对在本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公安机关和综合行政执法(城市管理)、民政等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实行保护性救助,一经发现立即将其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进行救助。第十四条 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如实提供本人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并将随身携带物品在救助管理机构登记,提出求助需求。
救助管理机构应当仔细甄别,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及时提供救助,不得拒绝;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求助人员,应当说明不予救助的理由。
救助管理机构为受助人员提供住处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
救助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按规定提供食物或者住处;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