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警察可以直接击毙

法律分析:对于正在行凶或者犯罪过程中对他人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社会造成巨大影响损失,警察连续警告并且鸣枪示警无效的情况下,警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直接击毙。

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警察遇到法定紧急情况,经警告无效的,才可以开枪。

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武器。我国规范警察使用枪支的法律规定有《人民警察法》、《枪支管理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其中,《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规定了15种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形。

给警察配备武器当然是因为紧急情况下有使用武器的必要,包括开枪的必要,而开枪就不能保证不死人。但是从人民警察法“遇有拒捕、暴乱、越狱、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规定,是不可能推导出“飞车抢劫当场击毙”的结论的,哪怕加上犯罪嫌疑人的拒捕和警察鸣枪示警这两个条件。使用武器不一定就是开枪,开枪原则上应该制止犯罪打手、追捕逃犯打腿,更不要说犯罪嫌疑人已经失去反抗和逃跑能力后补上两枪将他击毙了。像荥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张雨那样从法律赋予警察的武器使用权和可能出现的“当场击毙”后果得出警察“可将劫匪当场击毙”的结论,并大势鼓吹其震慑效果,不仅存在逻辑上的大跃进,而且将难免的不幸后果变成了警方的自由裁量权甚至积极追求。这样警方就必须回答如果警方可自主决定将犯罪嫌疑人“当场击毙”,那么刑法为什么要给各种不同罪名、不同情节的犯罪行为规定不同的刑罚?警方能不能代法院做出死刑判决?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和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如何保护?警方有什么有效的方法保证在大街上开枪不会误伤无辜?如何防止“当场击毙”的自由裁量权给警察中的败类提供公报私仇、谋财害命乃至草菅人命的机会?

毫无疑问,震慑犯罪只能靠提高破案率、及时而公正的审判和判决的严格执行。警察开枪只是为了制止犯罪或追捕逃犯而在紧急情况下不得不采用的手段,犯罪嫌疑人被击毙只是警察开枪可能出现的不幸后果,决不能被警方当威胁或震慑手段来使用。

有关法律和法规已经对警察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开枪以及如何开枪做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必须得到严格遵守并进一步完善。从理论上讲,警察开枪免责的理由应该是“正当执行职务”而不是“正当防卫”。警察执行职务相当多的时候是抓捕犯罪嫌疑人而不是制止犯罪,这本来就不是防卫行为,抓捕罪犯当然不如制止犯罪紧急。警察训练有素,不是老弱病残孕,通常也不是正在受害的直接受害人,其开枪时的惊慌程度远比正当防卫的公民动用刀棒时低。手持枪支本身,也使得警察面对犯罪嫌疑人时比正当防卫的公民受到的人身威胁小得多,除非犯罪嫌疑人手中有枪。因此,警察开枪将人击毙的免责条件,应该比正当防卫致人死亡的免责条件严格得多。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警察武力的滥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九条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安全的;

(三)抢夺、抢劫抢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安全的;

(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九)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