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

 1、在唱唱、看看、说说、玩玩中体验朋友多的乐趣,并乐意、大胆地和别人交朋友。

 2、正确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和言行,知道怎样做才对,学习一些交往技能。

 3、初步学会关心帮助同伴,增进爱同伴的情感。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

 2、组织幼儿看电视讨论怎么样交朋友。

 出示视频实录三段:

 (1)一个小朋友玩玩具时和好朋友争抢玩具。

 (2)喝水时,一个小朋友在推挤其他小朋友,抢着先喝。

 (3)小朋友有了困难他也不去帮忙。大家都不和他做好朋友。

 问:为什么他找不到好朋友?怎么样做才能找到好朋友?(幼儿讨论)

 3、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喜欢他们做你的好朋友?

 4、引导幼儿***同讨论交朋友的乐趣。

 师:交了这么多的朋友,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5、师小结:朋友多了就会觉得觉得快乐,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礼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谦让,有的帮助别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

 6、发散幼儿思维:那么除了人类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7、听着音乐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并和好朋友做一些抱一抱、亲一亲的动作,增进朋友间的友谊。

 8、师:现在和你的朋友一起去外面找找看,还有什么也是你们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本文扩展阅读: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老师的提示下学习说一句话表达对自我的认知。如:我是艺昕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我有一双手,我的小手会……,我的脸上长着……,我的眼睛可以……,鼻子可以……,嘴巴可以……,耳朵可以……

 2.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能说出人体主要部位的名称和五官的名称,知道五官的基本功能。

 3.在老师的带领下活动小手和五官,听音乐指令有节奏地活动。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面向教师就坐,前面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

 活动过程:

 1.和中班幼儿打招呼,简单介绍自己是邓老师,和幼儿建立最初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2.以和蔼的口吻和幼儿交流,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我是邓老师了,可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名字呢?谁想告诉我呀?(选择3——5个愿意交流的幼儿,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你们这是在哪里呀?知道我们幼儿园的名字吗?知道自己在哪个班里吗?教师教幼儿学说完整的句子,逐步深入:“我在艺昕幼儿园”,“我是艺昕幼儿园的小朋友”“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是艺昕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

 3.带领幼儿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认知。

 师:我有一双手,你们有吗?让我看看。我的手会摇一摇,你们会吗?我的手会在身上爬一爬,你能吗?试一试吧。

 师:在幼儿园里,我们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都用小嘴巴,让我看看你们的小嘴巴在哪里呀?来张大嘴巴,啊----,像小老虎一样叫一叫,啊呜----,像小花猫一样叫一叫,喵-----。

 师:我的眼睛看到了某某小朋友学得真好,你们的小眼睛在哪里,睁大了让我看看,闭上眼睛还能看见吗?

 师:幼儿园里有卫生间,我们憋得慌的时候要去尿尿和拉巴巴,谁是站着尿尿的呢?从座位上站起来让我看看,哦,站着尿尿的是小男孩,来,我们一起说说看:我是男孩,我站着尿尿,我是聪明的男子汉。蹲着尿尿的是女孩哦,让我们说说看:我是女孩,我蹲着尿尿,我是漂亮的小姑娘。

 4.带领幼儿做手部动作的音乐游戏《放开捏拢》,有节奏地活动手掌和手指,并指认人体五官。

 5.评价幼儿的活动情况,表扬愿意参与活动的幼儿,鼓励幼儿回家把今天学会的音乐游戏《放开捏拢》的动作也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活动反思:

 今天的小中班的两节体验活动都是根据新入园幼儿的需要和年龄特点设计安排的,是该园第一次正规开展的集体教育活动,因此本班教师都参与了听课。在体验中面对没有幼儿园生活经验的孩子,感觉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及对幼儿的心理特点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在幼儿与我非常陌生的情况下,在这些仅有一周幼儿园经验的孩子们面前,组织一节集体教育活动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是对教师基本功底和能力的极大挑战。好在我自己的体态语言比较丰富和夸张,说话全部使用的是儿童口吻,又有对幼儿年龄特征的基本了解和把握,因此还算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活动。在小班的活动中因为幼儿玩得尽兴,在模仿小乌龟爬时,创编出了几种不同的爬行姿势,很是让我欣喜,看来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性还是很好的。但首次活动中还是觉得有些遗憾,比如小班的孩子,只有半数左右的孩子能和老师互动,参与活动,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处于自由状态和静止状态,尽管我关注到了他们的表现,也鼓励了,但是他们仍然不愿意参与,我尊重了刚入园幼儿的不适,没有过多地干预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愿意参与活动的幼儿身上。

 中班幼儿的自我认知比较顺利,幼儿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小班明显增多,除了极个别的幼儿外,大部分幼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和老师互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积极,情绪愉悦,让我感到很高兴。幼儿做动作比较积极,语言表达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被动了,在老师的反复引领下,有半数左右的幼儿能完整地表达清楚一句话,这可能和幼儿在故乡时使用方言有关系,而在幼儿园仅仅一周多些的短时间里要求使用普通话表达,他们还不习惯,相信随着入园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会改观,幼儿会愿意开口表达的。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恶作剧对他人情绪上的影响。

 2、知道朋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老虎、豹、猩猩、大象的毛绒玩具或自制指偶。

 2、绘画材料和工具。

  活动过程

 1、爱开玩笑的纳纳。

 ——老虎纳纳爱开玩笑。

 一天夜里,它趁豹子熟睡,在豹子身上涂满了黄颜色,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

 ——一天,他邀请猩猩来吃那些用橡胶做的香蕉,你们猜猩猩会怎么想?

 ——还有一回,他把大象的鼻子系成了一个结,你们猜后来怎么办?

 ——你们觉得纳纳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2、不受欢迎的纳纳。

 ——纳纳开的玩笑虽不伤人,但动物们都觉得不安宁。有一天,大伙儿决定想一个办法让纳纳改正缺点。

 ——你们能猜出动物们想出来的办法吗?

 ——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说说纳纳遇到了什么事。

 ——大伙儿都不理睬纳纳,纳纳心里怎么想?

 ——后来纳纳是怎么做的?小动物原谅他了吗?

 3、我也曾开过玩笑。

 ——完整能听故事一遍。

 ——你喜欢纳纳吗?为什么?

 ——你有没有做过像纳纳那样的事情?结果怎么样?

 ——你觉得怎样开玩笑才不会让朋友生气?

 ——引导幼儿画一张画送给好朋友,对自己以前的过错表示歉意。

  建议

 1、该活动为二课时。活动重点不在语言上,而在于引导幼儿知道交往的基本要求和礼貌待人、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2、中班幼儿往往希望被同伴认可,与朋友友好相处。这时教师应引导幼儿避免恶意戏弄人、嘲笑人,从而使幼儿积累成功交往的经验。

  附故事:爱开玩笑的纳纳

 老虎纳纳爱开玩笑。他这个脾气总也改不掉,一天到晚恶作剧。譬如,有一天夜里,他在豹子身上涂满了黄颜色。第二天,豹子醒来吓坏了,以为身上的斑点脱落了!另一次,纳纳邀请猩猩来吃香蕉。猩猩来了,可是,当他发现那些香蕉全是橡胶做的,脸上真是尴尬啊!另外还有一回,纳纳把大象的鼻子系成一个结。大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开鼻子!纳纳开的玩笑虽不伤人,但总让大家感到不舒服。只要他在附近,动物们就觉得不安宁。有一天,大伙儿商量说:“咱们谁都不要同纳纳说话,也许他会明白,我们实在讨厌他的那些恶作剧。”第二天,纳纳像往常一样,清早出了门。他向大家打招呼:“你好!”可是,大象不理他。纳纳问候河马:“你身体怎么样?”河马转过身去。纳纳心想:“他好像在生气。”他继续往前走,又朝猩猩喊了一声:“睡得好吗?”可是猩猩掉头走了,一句话也没说。纳纳感到很不自在,他自主自语:他仔细想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因为我总开他们的玩笑,他们生我气了。我应该去向他们道歉!”纳纳来到大伙儿面前,对他们说:“我保证以后再不同你们胡闹了。请你们还是同我做朋友吧!”大象回答道:“有时候你可以开个玩笑,但是不能总那样!那么大家就会喜欢你!”

  活动反思: 《爱开玩笑的纳纳》中主要体现的是能理解恶作剧对他们情绪的影响;知道朋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往的重要性。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交往的基本要求和礼貌待人,中班幼儿已经懂事很多了,希望自己被同伴认可,与朋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会做出一些冲动的恶作剧行为,教师从而引导幼儿避免恶意戏弄人、嘲笑人,从而使幼儿压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本次活动是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主要围绕《爱开玩笑的纳纳》这一线索来引导幼儿从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根据社会活动的目标,结合故事提出的`问题也是围绕情感方面的。在活动前面部分,我进行了修改,解释了“恶作剧”的意思,并且举例说明。面对一个新的词,孩子们大都还不理解这个意思,教师要进行解释,然而在本次活动中,“恶作剧”这个词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不加以解释的话,达到的效果会不明显。孩子们的想法也很丰富,能认真听讲故事,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

 最后环节中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像纳纳一样开过玩笑,孩子们都说没有,其实是有的,只是他们对爱开玩笑这件事还没理解透彻,所以都说没有,这是老师要进行解释,向孩子们举例子,像悄悄地把小朋友的椅子搬掉,把小朋友的东西藏起来,无意间在他背后吓人家……,其实这些都是开玩笑的表现。从而引导幼儿不能乱开玩笑,要与人友好相处。

 在这次活动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同样在其他领域也会折射出此类问题,课与课之间也存在相同的地方,都会相互关联。只有在活动后进行反思,才会有所进步,从而积累经验,把活动进行的越来越完善。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4

 活动名称:

 跳方格比赛。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识别颜色的能力和单脚落地平衡能力及团队意识,激励幼儿参与比赛的竞争性和参加跳方格活动反映的灵敏性,促进幼儿相互鼓励,***同进步。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模式:

 定点型

 活动器材:

 40×40cm的红、黄颜色海绵垫各18块。做成两个2×9的长方形。

 活动强度:

 一般

 活动歌曲:

 跳方格儿歌。

 比赛程序:

 一、比赛要求:

 1、比赛场地为2×9块方格海绵组成的长方形,如上图。

 2、遇黄色为幼儿跳入长方形时脚落地色,红色不准脚落地,落地为输。

 3、每组参赛幼儿一路纵队排在长方形横边,一个接一个参加跳方格比赛。

 二、比赛过程:

 1、将全班幼儿平均分成四组,每两组(人数相等)为一个比赛组。

 2、比赛开始时,参赛幼儿一路纵队站在长方形一边,第一名参赛幼儿跳完所有方格时,第二名幼儿才能接着开始跳,以此类推。哪组幼儿先跳完为胜。

 3、非参赛幼儿站在离长方形2米外,观看跳方格比赛或给参赛幼儿呼喊“加油”以助威。

 4、播放跳方格儿歌。

 三、巡视检查:

 教师边组织比赛活动,边巡视查看其他幼儿情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幼儿进入比赛区域内影响正常比赛,注意不假离开活动场地幼儿,防范意外事故发生,确保比赛活动安全。

 四、活动指导:

 指导幼儿熟悉每一方格颜色的含义,掌握跳、蹦动作要领;跳出第一动作时,思想就要做好跳第二动作的准备,以免耽误时间,影响跳方格的速度和团队跳方格的时间;跳或蹦时,脚不能踩方格边线,踩到为输,退出比赛。

 五、比赛小结:

 评比跳方格最快的一组,优者给予奖励。

 六、附跳方格儿歌:

 小朋友,跳方格,户外游戏真快乐。你跳一,我跳二,千万别跳格子外。单脚跳,双脚蹦,你追我赶超前奔。

 教学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尤其是情境的设计,是孩子们更加喜欢玩这个游戏,并能轻声的站队,轻步的走路,在活动中,孩子们为了本队的胜利,前后的小朋友配合的非常默契,即使出现投不进的情况,孩子们也不责怪,这一点很难得。不足之处是,1个别孩子交替跳的不好,老师要及时的鼓励并指导,2孩子们平时运动量较小,活动后明显感动疲乏,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

 本文扩展阅读: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