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打龙袍法律

龙图阁大学士、兼理开封府尹包拯,陈州放粮毕,回朝途中,行至赵州桥,遇一瞎婆喊冤,经审问,得知此人便是当今皇上仁宗的生母李娘娘,二十年前被刘妃、郭槐所害,逃出宫来,沦落为民。包拯随即将李后安置在天齐庙内,命地方好生伺候。包拯怀揣李后交给他的黄绫帕,打道回朝,准备奏明圣上,为李后申冤昭雪。

为了让皇上了解二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认下生母,包拯设计命灯官在午门以外摆下花灯大会,以请皇上观花灯为名,暗中想法打动皇上。

一切安排妥当,包拯便上殿交旨。仁宗看罢放粮本章,十分满意,遂命太监吩咐光禄寺大排宴席,为包拯庆功。包拯忙说:“臣在午门外设下花灯,请圣上前去观灯。”仁宗一听,高兴地点了点头,命太监摆驾,到午门外去看花灯。

仁宗兴致勃勃地听着灯官报灯名,可没想到这灯名说的尽是些不孝之人。仁宗双眉紧蹙,不由大怒,下令将办灯人拿下。包拯一见,假意问道:“万岁为什么要将办灯人拿下呀?”仁宗怒气不息地说:“像这等不孝之灯要它何用?”包拯不慌不忙地说:“不要说不孝之灯,就是不孝之人,我朝现在也有。”仁宗忙说:“奏与寡人知道,将他碎尸万段!”包拯说:“臣不敢冒奏。”仁宗道:“恕卿无罪。”包拯见时机已到,朗声说道:“就是万岁!”一句话惹恼了仁宗,他早把那句“恕卿无罪”抛在了脑后,不由分说命侍卫将包拯上了绑。王延龄见状埋怨包拯不该设花灯蔑视君王。包拯言道:“既做忠臣不怕死,怕死焉能奉当今。”

仁宗怒气冲冲回到殿上,命王延龄将包拯押上殿来,要亲自审问。仁宗问道:“你为什么在午门设下花灯蔑视君王?”包拯见问,便将实情相告,说道:“臣在陈州放粮转回京的路上,遇到一桩冤情,原来是龙国太在民间受苦。万岁连自己的亲娘都不认,你岂不是不忠不孝的无道君吗?”仁宗听罢,更是一头雾水,问道:“包拯,你是不是得了疯癫病,国太好好的在宫里,怎么会在民间受苦呢?”包拯严肃地说:“你如果不信,到景阳宫去问一问老陈琳就知道了。”仁宗将信将疑,命侍卫将包拯押下去,随后令内侍金牌宣、银牌召,把陈琳宣上了殿。

这陈琳是当年狸猫换太子案的见证人,二十年来他隐藏真情,等待时机。今天,陈琳一听皇上宣召,心里隐隐地感到要有事情发生,上殿后他问道:“万岁,二十余载,从未宣召奴婢,今日宣上殿来,不知为了何事?”仁宗直言问道:“我是何人所生,何人所养?”陈琳一听,暗暗点头,他知道自己苦熬了二十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陈琳一字一句地说道:“皇上是李后所生,狄娘娘所养。”仁宗闻言,心中一惊,命陈琳把当年的事情如实禀告。

原来二十年前,李后生下仁宗后,刘妃与郭槐设计陷害,用金丝狸猫换下龙子,谎称李后生下妖精。先王大怒,要将李后推出午门斩首,多亏满朝文武保本,才免于死罪,打入冷宫。二奸人一计不成又生二计,约定八月十五日火烧冷宫。陈琳闻讯,前去给李后送信,但李后是否逃出冷宫,陈琳就不得而知了。李后所生之子则被陈琳偷偷送往八贤王府,由狄娘娘抚养。后因刘妃之子夭亡,遂将八贤王之子立为太子,而这个太子也就是当年李后所生,是当今的皇上。

琳的一番话证实了包拯所言是实,仁宗遂把包拯遇见李后的事告诉了陈琳。陈琳想起,当年李后随先王游御花园时,先王曾亲赐黄绫丝帕,上面还有寇准的诗句。仁宗一听,忙将包拯赦回,问道:“你说我母后还在,有什么凭证吗?”包拯恭敬地取出了黄绫丝帕,仁宗一看,上面果然有寇准的诗句。

真相大白,仁宗命内侍速将刘妃、郭槐拿下治罪,并准备龙车凤辇迎接李后还朝。李后终于又回到了皇城,又听到了文武公卿的接驾之声。太医治好了李后的眼病,李后看着自己亲生的儿子,想起自己二十年的凄惨遭遇,不由怨气满腹,于是吩咐包拯替她拷打仁宗。包拯接过内侍递过来的紫金棍,左右为难,他想:自古以来哪有臣打君的道理?可不打就是抗旨。好在包拯聪明过人,他灵机一动,请万岁脱下龙袍,用紫金棍打龙袍,这不就等于打了皇上了吗?

包拯打龙袍,既保全了皇上的面子,也化解了李后的怨气。于是李后又加封包拯,赐他金铛翅和上方宝剑,掌管三宫六院、满朝文武。一桩奇案至此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