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专长怎么写(简历中技能专长怎么写)

王雷毕业于一所双一流高校,在校期间考取了不少证书:英语六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计算机二级、会计中级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等,毕业后他入职到一家大型工程企业,又考取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

王雷拿着陈列了十项技能及证书的简历,打算谋一份财务相关工作。

但他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尤其是有一次在HR问他“最擅长的技能是哪项”时,他既不敢说是建造工程策划相关,也不太想夸大自身的财务能力。

为什么简历上不要写太多项技能?

有失专业度,杂而不精

一般来说,面试者面试的岗位都属于专业岗位,如果简历上陈列的技能项过多,一定会让面试官产生找不到重点的感觉。

明明招聘的是一位财务专业人才,简历却写了多项与之完全无关的技能:教师资格证、软件开发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这些都只能让面试官脑海里不断萦绕三个字:不靠谱。

企业招聘人才更多看中的是能否担任某一特定岗位,承担此岗位所负责的专业性工作。若是面试者无法让面试官感受到他的专业和能力,大多数情况会与这份工作失之交臂。

专业技能不确定,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简历技能项堆积还会存在一个问题,HR完全不知道求职者最擅长的能力是什么。本来求职者在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非常突出,却因为简历技能项过多,反而掩盖了最擅长的专业技能。

更尴尬的是想要转行业的求职者,不能说最擅长的技能是之前的工作领域,也不能说最擅长的就是现在求职的职业。无奈之下就把自己能沾边的技能一一罗列,寄希望于HR能从中挑选,慧眼识珠,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在各种人才的简历扎堆在HR的邮箱中,“一眼被看到优势”非常重要。

承诺过多,为日后工作埋坑

由于面试中,很多求职者都把自己摆在弱势地位,不仅把全部的技能罗列,还经常会向面试官承诺:不管公司安排什么工作,我都能胜任。

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入职后的尴尬局面:领导真的把你当“八面手”,结果由于能力不足或精力有限,哪一面都完成不好。

小魏在入职后就遇到了这种情况,由于当初面试时承诺的太多,话说的太满,以至于没项目的时候领导让他做策划,项目来了还得走现场,忙起来了还要和技术人员一起搞技术,忙得焦头烂额,工作频频出错。

求职简历的技能项怎么写

才能赢得面试官青睐?

在工作专业领域可叠加展示

若是与当前申请职位相关的技能,建议一定要大写特写,呈叠加模式进行展示。

如果是做财务的,有会计中级证、注册会计师证、精算师证等等,不妨全部展示出来,让HR看到你在财务领域深耕多年的成果,快速与职位要求进行匹配。

如果是做工程的,那么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这种含金量高的证书就不要吝啬,全部拿出来,让面试官看到能力与实力的书面证明。

通过对某个专业纵向的叠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会让人产生眼花缭乱摘不清的感觉。

隐藏部分无关紧要的技能

隐藏不是隐瞒,而是在技术层面去遮盖一些多余的东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刘磊对某次面试总是耿耿于怀,因为只有两个人竞争,输得那个却是他。他自认外貌形象胜出,语言谈吐不差,唯一就是在交流时,面试官对自己的简历产生了一些质疑。

他面试的职位是影视策划岗,HR却问他当初因为什么原因去考了教师资格证,是因为本来的理想是做教师吗?

后来经过多次琢磨,刘磊认为面试官一定是因为他对这些疑问的解答不满意,才没录取他。

面试官会根据简历上每一个细节去探讨求职者的过往经历,从而得出求职者与职位是否匹配的结论。所以一些无关紧要的技能,不要一味地展示,以防效果适得其反。

通过真实经历展示工作技能

简历技能项其实不单是罗列证书,或者是附上一句“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等,这种会给面试官非常敷衍以及经验不足的感觉。

诺贝尔奖获得者门捷列夫说过,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它多么漂亮,都会失去分量,不会为人所承认。

小林在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专业能力强,在行业内小有名气。有次他受邀参加青年分享会,说到当初求职,他很是感慨。

因为他是在某中型互联网企业跳槽过去求职的,众所周知,巨头互联网企业最喜欢的是未经雕琢的应届生,对于工作两年的往届生不太接受。

但小林把自己这两年的项目经验整理归纳成了一份完整的分析展示方案,凭着优秀的过往经验以及过人的口才,最终赢得了offer。

他的经验值得借鉴,因为任何公司都喜欢“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虚无缥缈,空口说出来的能力。

很多人在上学时喜欢考取各种证书,在求职时更是把简历写得异常丰富,以为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示实力,赢得面试官的青睐,却忽略了一点:内容太多的劣势,就是会让HR抓不到求职者的优势所在。这样会直接导致简历在各种投递后石沉大海,或者是面试时无法自圆其说。

所以,不管是年前跳槽还是年后离职,集中精力把简历的技能项尽量优化,以期与满意的工作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