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校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2020年高校垃圾分类活动方案
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实现垃圾成功分类的同时还将促成校园现代化管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高校垃圾分类活动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以及环境要求的不断增加,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为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减少环境污染,《中华人民***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都对其做出了相关规定。
调查结果显示: 95%的人认为垃圾分类是有必要的,但只有约6%的人会对垃圾进行细致分类。并且调查还发现,对于垃圾分类知识,大部分人只是简单了解,当细化到各种垃圾的分类类别时,人们的认识会变得十分模糊,并且很少会落实到行动上。因此,垃圾分类虽然进入了大学生的意识里,却从未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垃圾分类工作目前仅停留在表面功夫上。
二、现状校园垃圾的集中性强。主要集中地点为:餐厅、宿舍、教学办公区、快递点等。
垃圾分类工作难度大。校园垃圾日平均产生量多,分类困难;城市垃圾回收系统未实行分类清运。
校园垃圾的可再利用的价值很高。大量废弃的纸质书籍、纸箱以及废旧纺织物等可以回收再循环利用。
师生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师生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有待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及相关能力。部分学生没有做到垃圾丢进垃圾箱,甚至直接将垃圾堆放在垃圾箱外。
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校园中垃圾箱数量有限,放置地点不合理,垃圾箱维修工作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时。
三、前期准备(一)科学确定垃圾分类类别。
根据问卷调查,外卖产生的厨余垃圾和一次性餐具,快递包装带来的纸箱和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过期和不适用的化妆品,可回收的废弃纸张是主要的校园垃圾来源。
制定校园垃圾的分类规范,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四类。根据校园中宿舍、教学楼等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对该四类垃圾实施源头分类回收,提高垃圾分类投放质量,易于探索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行途径。
(二)增强校园垃圾分类宣传。
学校通过各学院、各组织进行广泛宣传,对学校师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与引导。通过各学生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相关比赛、活动、课程等多元形式,来提高学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常识,推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列举活动如下:
1.宣传类。组织绘制海报、明信片,开设环境保护的相关网络课程,印发垃圾分类细则的宣传单,利用公众号宣传垃圾分类趣味知识,举办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开展大规模持续深入的校园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牢牢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2.实践类。开展废物回收利用大赛,环保时装秀,智能垃圾桶设计大赛,垃圾分类方案策划大赛,在全校内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方案,推动践行垃圾分类进程。通过开展?我的校园我做主-垃圾分类?活动,一所学校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
(三)建设垃圾分类体系。
1.确定体系
根据国家及青岛市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本校专属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学校对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确定科学的、可行性高的、易推广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完整体系,并根据每周每月回收情况不断地更新完善。
2.建设基础设施
从方便教师生、不妨碍交通、利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机械化收运等要求出发,应设置垃圾收集固定点,并根据实际投放量需求及垃圾回收能力来设置合理的垃圾桶数量,进行垃圾桶分布的整体规划,并按照分类标准配备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应用颜色图样区分并标识清楚收集的垃圾类型,在上面印有专属二维码,微信扫描后可清晰了解垃圾桶所在地点和所收集垃圾详细类型,赋予垃圾桶地标和分类收集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公众号查询全校不同类别垃圾桶所在地点。
除此之外,师生可以对收集容器进行二次创作,增加师生对垃圾分类项目的参与感,且达到提高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针对湿垃圾,设计全封闭式垃圾箱。将该垃圾箱分为内外两层,并在底部安装铺有活性炭的分层。全封闭状态使苍蝇等生物不可进入垃圾箱内繁殖,大大降低了疾病传播几率。同时,底部铺设活性炭可吸除异味并且降低垃圾渗液发酵的可能性。
3.体系保障
设立督导员与志愿者队伍,保障垃圾分类方案的有序进行和落实。管理监督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地监督,督促学生履行校园垃圾分类义务,若发现校园垃圾投放不符合分类要求,有权利要求投放人进行分拣后再投放,学生不按要求分拣的,管理责任人有权利拒绝其投放,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通报批评。
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时公布信息,确保信息公开,加强校园垃圾分类体系透明化、标准化。定期发布问卷,调查师生对垃圾分类措施的看法及建议,保障体系切实有效。
四、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操作方法(一)分类标准
参照省市垃圾分类标准和其他地区垃圾分类形式,将校园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
1.可回收物:指适宜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如纸类、塑料类、纺织品类、金属类、玻璃类等。
2.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电池、医疗废弃物、化妆品、过期药品、废旧灯管等。
3.厨余垃圾(湿垃圾):指食堂产生的餐饮废弃物、外卖剩余食物以及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废弃物等易腐垃圾。
4.其他垃圾(干垃圾):指除上述类别之外的生活垃圾。
(二)分类投放
1.教学楼及图书馆:每栋每层至少设置一个小型垃圾点,按常遇到的垃圾至少安放五类回收装置:纸类、塑料类、有害类、湿垃圾、其他垃圾。同学们按分类标准投入相应收集容器,根据垃圾产生数量的不同及时调整收集容器数量和收运时间,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宿舍区:学生在宿舍内将垃圾分类完成后统一丢入指定地点,将宿舍中的厨余垃圾滤出水分后装袋投放至室外厨余垃圾桶,不得混入贝壳骨头、餐具木筷等不利于后期处理的杂质,其他类别垃圾分类装入相应垃圾袋中,并就近投放到室外相对应的分类桶内。保洁员及时收集,将厨余垃圾桶内的垃圾及时收运。体积较大,整体性较强的废弃物统一放置于后勤规定地点,不得随意堆放在普通垃圾回收地。
3.快递大厅:快递大厅垃圾主要以纸箱类、塑料包装类为主。学校相关部门应与快递点联系,对于牢固坚实的纸箱或其他可再次进行投递使用的包装物进行回收二次利用。
4.校园绿化带:落叶、杂草等及时清扫后集中到绿化区统一填埋做堆肥处理。
5.餐厅:专人负责厨余垃圾回收,集中后单独收运。
6.商户:自备足够数量和类别的垃圾桶,自觉对垃圾分类回收,后自觉运至就近处学校的固定垃圾集中装运点。
(三)分类收运
1.集中收运:师生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在相对应的垃圾桶后,清洁工二次检查并运至固定的垃圾集中装运点,对接分类垃圾清运车外运出校。
2.有害垃圾:数量较少,进行一周一次联系企业集中收运处理。
3.公益随手行:对于废旧书籍和衣物,学生可以自发组建XX大学公益站,在学校开设回收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筛选出合适的定点对接组织,联系偏远山区开展后续公益活动。
五、结语高校集居住区、教学办公区、公***服务区等功能于一体,校园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是由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付出相结合的结果。学校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实现垃圾成功分类的同时还将促成校园现代化管理。
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校园的垃圾分类发展将具有长远意义,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较强,学生将成为垃圾分类新模式的带头人,为推广至全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