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辩论大神,我们想打倡导价值对媒体的影响,怎么打呢?会采纳的

应该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

这似乎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笔者却想从最近的两条假新闻说起。这两条假新闻把新闻界搅得不得安宁:一个是“纸馅包子”,再一个是“天下最狠毒的后母”,这只是两个极端案例。流行的网络文化使得许多事件变得真假难辨,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大众的价值观发生偏移,在一系列的恶炒和恶搞中,值得人敬畏和认真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在相对传统的主流媒体中,这样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引导舆论、价值导向的能力有弱化的趋势。

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是正常现象,加上网络等现代技术的普及,加剧了这种多元价值的碰撞,但是,社会进步始终离不开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支撑,这时,媒体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谨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的实践对这个命题作一阐释。

社会价值

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进步,媒体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最充分的体现就在主旋律新闻报道中,而体现这种价值观正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通过种种实践,运用多档新闻节目从不同角度唱响主旋律,以积极的价值导向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强。

作为江苏重大时政新闻权威发布的第一电视窗口,五年来,“江苏新时空”始终坚持“权威发布、信息管家、意见领袖”的定位,在节目内容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忠实记录并见证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每一个脚步,记录江苏在“两个率先”新征程上取得的成功和经验,努力使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成为舆论热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主旋律报道中的舆论先锋作用。

在一些边缘人物和事件占据媒体大量版面的现实面前,在这些人和事在影响民众、影响社会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应该怎么办?强化典型宣传,发挥其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是我们必须的选择。2006年开始,我们用大量版面报道“三创之星”,集中反映了江苏各界涌现的先进典型:吴仁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不仅在华西村创造了“中国第一村”的奇迹、也在***和国的农村史上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张云泉,坐的是“清水衙门”的位,22年来,把信访工作当作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甘当“连心桥”上的一块砖;邓建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不断创新,由一名普通的青年工人成长为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这一系列报道事迹感人,催人奋进,赢得了千万江苏人的***鸣,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大众媒介通过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对少数“议题”突出强调,对一系列“议题”按优先顺序给予不同程度的报道这三种基本模式来影响社会对相关“议题”的态度和判断。因此,以“议程设置”、新闻事件策划来进行有效传播无疑是引导受众、进行有益社会动员、继而重建社会信任机制、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舆论是调节社会秩序的精神力量。当我们进入信息时代时,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舆论环境和舆论结构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媒介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对于强化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减少社会的无序化,应该是有责任的媒体的责任所在。

公***道德价值

媒体通过强大的舆论和广泛的受众为背景,在新闻中以公益行动这种表现方式来倡导公***道德价值。

公***道德立足于榜样、教育、权威和领导,通过正面的榜样和关怀行动来传承经过千百年检验的道德价值。6年前,海峡两岸间曾有一场“生命20小时”的跨海捐髓,从花莲到苏州,一名台湾男子的骨髓在20小时内送到苏州并成功救活了江苏白血病患者陈霞。6年后,从北京到台北,同样是苏州女子的杭彬,为救治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江苏广电总台、苏州广电总台、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两岸三地四台相隔六年再次合作,***同推出了《生命的回程》 —大陆跨海峡捐赠骨髓全直播。江苏台在这两次“捐髓事件”的报道中倾注了很大的力量,通过多栏目、多时段的直播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很多美好的东西在受众心中被唤醒,被催生。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应坚持以公正的态度做权威、有道德感的信息发布,2005年3月29日,淮安高速公路发生液氯泄漏事件,我们的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对事故处理的过程,对官兵和群众救人的事迹进行了宣扬,充分发挥了维持社会稳定,安定人心的主流媒体功能。新时空记者始终主动出击,冲在突发事件第一线,与事实真相同在、与千万观众同在。江苏卫视的另一主打新栏目“1860新闻眼”也从关注人的情感的角度,作出了凸显人文关怀特色的探索。2007年4月,“情感援助”板块推出,记者团队和他们身后由妇联干部、心理专家和律师等组成的后援团***同帮助弱势群体,引领道德价值,“1860新闻眼”还围绕援助贫困生入学展开了公益活动。一个议题被媒体强调的程度将决定受众对该议题重要性认同的程度,“一年一度”延续的不仅仅是帮助贫困学生这个新闻活动,这也是媒体自身的一种坚持,坚持通过正面的榜样和人文关怀来倡导公***道德价值。

新闻中心的另一档节目“有一说一”也充分发挥媒体的服务功能,推出特色板块“解决”,接待百姓来电来信,通过记者介入式的调查采访,寻找事实真相,寻求解决之道,受到观众热烈响应。“有一说一”选择了快乐、幸福的主色调,尽量避免出现悲惨的、残酷的、不雅的、甚至包括血腥犯罪、车祸场面、自杀场面。即使是一些问题类报道,处理方式也是以理性质疑替代简单曝光。“有一说一”把关注目光投向最普通老百姓。“奇人趣事”作为栏目的常设内容,反映的是普通人的快乐和特长。悉心发现普通人的价值、尊严和生命的闪光点,突出人情味、构建和谐音符是“有一说一”的新闻选择,也是构建公***道德价值的新尝试。

“江苏新时空”“1860新闻眼”和“有一说一”从不同角度体现出的对于公***道德价值观的引领,对真善美的引领,对更新公***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个人价值

“三省己身是君子修身之道。三十己问则是名记锻造之途。”这是新闻中心《记者三十问》的开篇之词。媒体倡导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价值,非常具象地体现在《记者三十问》中。如:

“我在新闻现场”吗?

“我在新闻现场!”是所有记者的最高追求。不管观念如何与时俱进,“事后摆拍”都无法登上大雅之堂。“演新闻”(告之“再现”除外)、“假新闻”更是突破了新闻媒体道德底线。

我“双听”了吗?

监督报道不能断章取义、偏听偏信,监督报道应有当事双方的声音。有人不接受采访不是你的错,但不给他拒绝你采访的机会(并记录在案)就是你的错!

我“核实”了吗?

你对所有材料(数字)的真实性负责,这一点不允许有任何疑问。方法是:核实核实再核实,细心细心再细心。

我“有偿”了吗?

你不能和受访者或受访单位发生任何形式的经济往来,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铁的纪律!

……

江苏广电新闻中心的《三十问》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在当下各种价值观矛盾冲突的背景下,无疑是清新和严谨的,它保护新闻从业人员个人成长的要求,也促使他们自我约束。

除了个人自省成长,管理者对新闻记者的引导和规范也是一门艺术,规章和执行都要恰到好处,并且能落到实处。和《三十问》对应的是《员工手册》:新闻中心员工行为准则、新闻中心十个流行词、新闻中心的十要十不要、新闻中心节目生产流程、新闻中心出镜记者管理规定……

《员工手册》使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上职责清晰,更重要的是使新闻从业人员在实践中日益成熟,拥有相对健全的个人价值观和对新闻的理性判断。

新闻从业人员会明白,有时候做片子与援助有冲突,下面这个例子就是“情感援助”的记者在收视率和事件当事人的平静生活之间的选择。

“情感援助”的一位记者得到线索:一位少女小的时候被父亲强暴,从此对父亲有着双重的心态,她需要心理疏导。此时,如果记者在援助的同时还去做片子,就会毁掉这个家庭,为了保护少女和她的家人,请来专家后,记者自己默默地隐身出局。“我们必须在职业责任与道德良知之间更多地倾向于人性的善。一天的收视率和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孰轻孰重?哪怕我们想要最吸引眼球的题材!这个事件的判断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难。”很庆幸,在强调以收视率高低来判断新闻价值的当下,记者个人的新闻素养和个人价值取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

媒体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在相应规范和道德约束下约束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