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太原都市圈?

为啥要建太原都市圈? 我省现有11个地级城市和14个县级城市,除了省会太原这个拥有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个别大城市外,其他城市规模偏小,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普遍较弱,而且全省大多数城市由资源开采型的工矿区发展而来,城市职能雷同,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各城市之间盲目竞争,资源浪费,引发一系列“城市病”,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比如某个城市有教育园区、工业园区,而相邻不远的另一个城市也有类似的大学城、开发区等。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经济区是山西城镇与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山西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构建太原都市圈就是要利用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也是华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优势,将太原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提升太原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力,推动山西产业和人口空间集聚和产业链、产业群的形成,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张,增强城市间的空间聚合度,优化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太原都市圈有多大? 太原都市圈的合理范围拟确定为:太原市市域全部、阳泉市域全部、晋中市的榆次区、寿阳县、太谷县、平遥县、祁县、介休市、忻州市的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县、静乐县、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孝义市和汾阳市。国土面积3.1万平方公里,人口965.8万,GDP945亿元。太原都市圈的功能定位 太原都市圈的功能定位确定为:中国北部地区东西联结带上重要的节点型都市圈,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与技术创新基地,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和组织中枢,具有晋阳文化特色和强大辐射作用的综合型、生态型、现代化都市圈。太原都市圈的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目标——推动都市圈的经济、市场发展一体化,培育平等、互利的发展环境;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化等方面的***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扩大区域合作,创造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都市圈区域可持续发展;培育科教文化和技术创新基地、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中心;构建生态屏障体系和景观廊道,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化目标——5年后,城市化水平达到60%,2020年达到75%左右;城市人均公***绿地2010年达到10平方米,2020年达到12平方米;远期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强化核心城市太原市的主导地位,加快都市圈内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整体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完善都市圈和城镇体系结构,将太原都市圈建成国内经济社会发达的区域之一。环境目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进行以自然地理界限为主的生态屏障区和景观廊道的生态建设;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加强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太原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太原都市圈的总体结构为:一个核心、两个圈层、指状发展轴的空间形态。●一个核心:由太原市区和晋中市榆次区构成,规划发展为太原都市圈核心区。核心区是高科技产业和高等级城市功能的集中发展区。以现状建成区为主,控制人口规模,有计划地促进人口外迁,发展以现代化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它将聚集商业、物流业、办公职能,有着完善的公***交通网络体系,楔形绿地系统,没有环境污染,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完善的城市形象,等等。其范围包括太原市六区和榆次区,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两个圈层:内圈层(紧密圈层)与外圈层(松散圈层)。内圈层(紧密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核心城市强烈辐射,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受核心城市强烈影响,城市间相互作用最强、最广泛的区域。范围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50公里地域内的城市、城镇和区域,主要包括太原市行政辖区内的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的太谷、祁县的西部和北部以及吕梁交城县东部的局部地域。紧密圈层紧靠都市圈核心区,与核心区有密切的联系,将发展成为核心城市的工业生产区、都市农业区和都市功能外延区。外圈层(松散圈层):核心区和紧密圈层以外的都市圈范围,包括阳泉市、忻州市2个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原平、汾阳、介休、孝义4个县级市和若干县城。外圈层的节点城市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经济实力,未来将是都市圈发展的强力支撑点。现状与核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并不密切,职能分工不明确,规划外圈层除了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煤、焦、电等产业外,还将作为都市圈核心区和内圈层现有的煤焦产业的疏散地,承担都市圈“全国能源基地”的生产和运输职能。●指状发展轴。以太原市中心区为出发点,在都市圈内***规划建设东、南、西、北5条以高速公路为城镇发展轴的交通走廊。即以太旧高速公路为纽带的太原-寿阳-阳泉东线发展轴;以大运高速公路为通道的太原-祁县-平遥-介休南向发展轴;以夏汾高速公路为纽带的太原-交城-文水-汾阳西线发展轴线;以大运高速公路为通道的太原-忻州-原平北线发展轴线和以太长高速为通道的太原-榆次-太谷东南发展轴线。发展轴线是都市圈由内向外辐射和由外向内集聚的发展通道,也是都市圈的景观廊道。太原榆次一体化发展 在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核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作用不可代替,并在整个区域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目前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太原-榆次分属两个行政区,因此要实现整个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实现太原、榆次两地的联动。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发展、***同繁荣”的原则,在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及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领域实现一体化和错位发展。从而***同推进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建设,并以此带动整个都市圈的协调发展。产业布局策略 都市圈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为:依据第三产业与都市型工业集中,新兴工业按园区组织,特色农业按圈层配置的产业布局方式,加快都市圈核心区的步伐,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紧密圈层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开发和传统加工业,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核心区——以第三产业和都市型工业为主的产业密集区。产业特征: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且易于控制,能够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内圈层——都市圈核心区相关产业外迁的安置地,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地方特色加工业与城郊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为主。依托中心城镇,促进产业集聚,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外圈层——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加工业、旅游业,并承接都市圈核心区和核心圈层转移出来的焦化、电力产业。以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依托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良的中心城市形成产业集群,承担都市圈“全国能源基地”职能。交通发展策略 太原都市圈要承担我国经济发展梯度转移中“承东启西”的任务,须强化与东部环渤海经济圈和西部腹地的联系,因而必须加强以青银高速、中卫铁路为骨干的东西向交通走廊的建设。完善核心城市对外辐射的通道,加强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经济影响。公路——完善都市圈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建设太原—晋城高速公路,太原—古交高速公路,太原环城向南拓展,再建设经武宿立交—榆次—太谷—祁县—大运高速的外围高速环线,完善环都市圈核心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与改造:提升二级以上公路比例,建设太原—清徐、太原—徐沟、太原—徐沟—东观、太原—阳曲、太原—榆次—太谷、小店—榆次区快速路系统,根据核心圈层“公交化”发展策略加大路网密度。铁路——促进区域客运铁路高速化:建设京太高速铁路、中卫铁路。适时建设区域快速客运轨道交通网络。与区域物流和产业布局相协调,完善一般铁路网络:建设都市圈紧密圈层环状货运铁路专线,使山西煤、焦外运绕过都市圈核心区。航空——提高太原机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国际定班航线,建设都市圈其他城市与机场的快速通道,推动机场***享***用。专家意见 要加强对太原和榆次关系的分析,提出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措施。同时,要明确提出都市圈的研究对太原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建议。相关链接 都市圈是20世纪中叶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形成于20世纪下半叶。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的城市化发展的产物。都市圈并非按照行政区划而建置的大都市概念,而是超越行政区划经济协调的组织形式。是指由若干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为核心,与其卫星城市以及周边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同构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群体,同时也是这些城市和城镇人口、产业的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