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保护的思考?
一、历史背景
青果巷是常州市中心一条依河而建的古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当时京杭大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据说清乾隆年间,青果巷因靠运河,成了南来北往各类果品集散地,故名“千果巷”,又称“青果巷”。《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青果巷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数百年来,由于其“书香盈巷,墨河飘香”而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从青果巷走出的进士达百余位,其中不乏获取“状元”、“传胪”荣誉,官至尚书、巡抚,位列正二品衔高位者。近现代则涌现出如盛宣怀、瞿秋白、赵元任、周有光等诸多名人。青果巷中遗存有众多名人故居、祠庙殿宇、剧场戏楼、桥坊碑石、古井码头。至今遗存的名人故居、旧居多达近20处,如唐荆川故居、李伯元故居、盛宣怀故居、赵元任故居等。青果巷的历史渊源、人文内涵、古典建筑,不仅是常州唯一的,在江苏省内也是罕见的,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二、常州经济繁荣背后引发的问题
(一)经济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的常州利用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这一巨大的区位优势,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为途径,突出抓好经济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全市国民经济在总量突破的基础上实现了品质的飞跃,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的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物质基础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见表1)我们从表1中不难看出,“十一五”期间,常州GDP翻一番,人均GDP水平也取得巨大的提高。截至2012年,近年来常州的GDP增幅均超过了10%,领先于全国同期发展水平。(二)历史建筑的保护迫在眉睫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沧桑,现在住在青果巷里的只是常州的普通百姓了。而对往日“青果未熟味虽涩,秋来香气满庭芳”的情景只能借助追忆了。在这样繁忙的城市,青果巷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就像是个世外桃源。这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建筑。小桥、流水、布满青苔的石板路,无不诉说着它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青果巷还算能够保持原貌,建筑无处不散发出江南水乡的韵味,早在1987年,就被常州市政府公布为常州历史文化保护区。但由于历史原因,青果巷并没有得到整体保护修缮。近十年,随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了市中心南大街的发展,推倒了青果巷周边的不少建筑,并拆掉了原来的一些与现代商业街不协调的部分。现经过多次拆毁或改建,现已面目全非,仅存其主体街区不到原本的一半占地面积,往日气势今已不存,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三、经济发展与历史建筑之间是否矛盾的讨论
那么经济发展就一定会对历史文化建筑产生负面的影响吗?目前社会上有两种说法:一方面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折射出的矛盾异常突出。很多历史建筑群处于城市中心地带,正如青果巷之于常州一样,在城市发展空间的巨大需求和土地供给日益短缺的压力下,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拆除历史建筑、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对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肌理和个性特征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著名学者冯骥才也认为,历史遗产的保护正在受到空前强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冲击,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全社会对文化保护的自觉,一方面还需要各种不断进步的理念、办法、经验,来解决历史建筑保护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作为城市的高等资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并没有矛盾,反而应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在国内外并不少见,其中二战的硝烟,几乎毁掉了整个英国。在选择重建方式过程中,城市的决策者没有另建新城区来取而代之,而是在原址之上进行恢复和重铸,这一举措为日后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中国的丽江也是这样,接近50%的服务业比重,创造了85%以上的财政收入。而这些都源于其特殊的城市形象与历史积淀。这也能够证明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是有价值的,而且是会增值的。就目前青果巷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看,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无视有关法律法规擅拆文物古建。一些单位、开发商肆意妄为,更有甚者将文物建筑拆除后才向有关部门报告。这种重建设、轻保护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会给古建筑物造成永久性伤害。其次,部门之间配合不够,保护难落实。一些单位或不积极提供房屋档案,或以种种借口拒不支付文物古建标牌制作费用,周边居民不知道是文物建筑,随意使用甚至损害,致使古建筑基本保护建设名存实亡。最后,修缮方法不当。有部分文物古建筑被学校和相关企业占用,这些建筑许多都被使用者改造了,安装现代的门窗、楼梯,砌上砖墙等。使得这些古建筑面目全非,这样把经济效益放到社会效益前面,过分企业运作化,造成了保护建筑“四不像”。
四、从经济视角出发的解决方式
从经济视角来看青果巷街区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是应该是商品与物品的综合体。从建筑的角度,它的历史印记加上开发商的有效利用,可以成为高价值的商品;另外从文化底蕴人文艺术的角度,它又是一件供公众瞻仰的公***物品。所以,研究其成本与收益时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从目前青果巷的开发情形看,首先,开发商在获得开发街区权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费用;然后是短期内改造修复的经费成本;最后是完工之后的日常管理维护所产生的成本。以往也就是因为历史文化建筑修缮的高额成本让只看短期利益的开发商们望而却步。而从收益来看,除了日常租金,公***场所的商业收入,还有就是因街区的高价值,带来的未来区域性的地产、商业等方面的繁荣。但这些收益更多的需要时间的积累,所以,聪明的开发商要有远见卓识。因此,如何使的成本与收益实现平衡,甚至实现创收,应该是解决方法的关键。
(一)追寻那片“蓝海”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的企业战略就是“蓝海战略”。这里的“蓝海”不是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而是一个通过差异化手段得到的崭新的市场领域,在这里,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联系到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亦是如此,如何能在保护中找到街区独具特色的靓点至关重要并加以开发至关重要。正如前文所述,一条不长的青果巷,产生如此众多的海内外知名人士,有爱国实业家刘国钧、“嘉靖三大家”之一的唐荆川、现代语言学家“拼音之父”周有光等等,堪称名人巷。其中的名士文化、人文气息该是这个街区独具特色的靓点,必须着重突出。所以,可以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三个文化轴:青果巷传统文化展示轴,修复唐氏八宅为主体的明清故居群,突出青果巷南北多进院落并置,庭院深深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名人文化、传统商业、民俗文化有机融入,展示青果巷悠久的传统文化;古运河风光游览轴,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修复南市河的自然形态以及两侧古建筑物、河埠、桥梁,与古运河游览规划有机结合,整体展现古运河水与高低错落、粉墙黛瓦的民居风貌相互交融的水乡风光景象;天井巷古街体验轴,以古巷探幽为主题,恢复织补原有的街巷肌理,将天井巷与周边的街巷、备弄有机联系在一起***同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街巷,形成常州古城具有代表性的街巷体验空间。
(二)讲求有度商业化同时商业化的改造修缮工作,需要把握好“度”,才能使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行为实现高度和谐。其中,成都的“宽窄巷子”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作为成都文化旅游的崭新“名片”、成都“活化石”的宽窄巷子,成功避免了类似云南丽江古城局部出现的异常的居民迁移,没有丧失街区的历史真实性、居住生活性,完整保留了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同时融入时尚元素,展现出其多元的心声韵味。巷子核心区建成的建筑群落近50个,分别由四合院落、花园洋楼、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规模相对较低和集中。目前已有大批国内外著名商家进驻宽窄巷子,众多文化名流也纷纷入驻。2008年,路易威登在成都举行路易威登老爷车巡游展,宽窄巷子作为此次巡游展的中国第一站,正式进入世界视野。通过与国际一线品牌活动联动来增大其影响力的营销模式值得借鉴。把这一模式灵活运用到青果巷街区的修缮开发当中,原住民的存在,增添了许多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再加之以创意集市、主题活动、历史教育第二课堂等等,不仅保护和宣扬了建筑与文化,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举两得。要警惕出现中国古镇开发过程中常产生的“假日经济”、发展模式“克隆”成风,旅游资源大同小异,假古董喧宾夺主等问题,要始终坚持将文化效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我国经济发展大势已经不可逆转。在大家对于经济形势看涨一片叫好声中,我们一定不能忽略了城市中屹立了好几百年的古建筑和街区。它们述说着不朽的传奇,传承着先人优良的传统。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曾说,我们的城市韵味是什么?除了都穿着相同的水泥钢筋外衣,有多少记忆可以重来?衣服扔掉了没关系,把有价值的古建筑扔掉了,也就等于把自己的外婆桥扔掉了。所以,我们在这个讲求经济效益优先的时代,一定要呼吁社会各界行动起来,让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互利的发展下去!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