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与波斯签订的《卡里阿斯和约》,究竟是真实存在的吗?

公元前450年客蒙远征塞浦路斯后,波斯国王认为此时签订和约有利,于是指令西部总督和将领与提洛同盟谈判,缔结了《卡里阿斯和约》,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军事对抗。

一、《卡里阿斯和约》真实性的问题自古就已出现了

一般认为,《卡里阿斯和约》签订于公元前五世纪中叶,但是历史上并未流传下和约的文本,当时的作家,譬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都没有提到,这就为后来的争论埋下了隐患。

公元前四世纪初,斯巴达与波斯签订了《大王和约》,把亚洲希腊城邦置于波斯的统治之下。为了批判斯巴达这种损人利已的做法,公元前四世纪雅典的一些演说家,如伊索克拉底、德漠斯提尼、来库古等,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谈到《卡里阿斯和约》的某些条款,以凸显《大王和约》对希腊的损害,但他们关于和约条款的表述有一些出入。

公元前四世纪后半期,开俄斯人塞奥庞普斯在其所著25卷本的《腓力传》中说,刻在石碑上的和约是伪造的,因为它不是用阿提卡字母而是用伊奥尼亚字母镌刻的。而在雅典,直到公元前403年才开始正式使用伊奥尼亚字母。

此外,奥林托斯人卡利斯塞奈斯也认为历史上没有《卡里阿斯和约》,指出波斯国王在爱琴海上遗巡不前,原因是在枚里梅敦河战役中,客蒙对波斯的沉重打击,对国王产生了震慑的效果。而普鲁塔克在其所著《伯里克利传》中记载的关于建筑帕特浓神庙等的讨论,显示出战争仍在继续的迹象,并未提到在公元前449年有过所谓的?和约?。这样,关于《卡里阿斯和约》真实性的问题自古就已出现了。

二、应该肯定公元前四世纪的演说家们的记述

尽管他们提到的和约条款有出入,但都是大同小异。而且古典时期的演说家,如安多基德斯等在引用资料时大多不严谨,因此,我们不应过分拘泥于此。既然他们对和约具体条款的表述大同小异,那么这些条款就应属于一个***同的范本。

另外,铭刻在石碑上的和约是耸立在卫城上供人们查阅的,公元前四世纪的演说家们与《卡里阿斯和约》签订时间相隔并不久远,人们至少可以从其父辈们那里了解到和约的内容。如果《卡里阿斯和约》在历史上纯属子虚乌有,那么,公元前四世纪的人们肯定会对卫城上的碑铭及演说家们的话提出异议,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从反面证明和约是真实存在的,演说家们的叙述虽有分歧,但却是真实可信的。

三、塞奥庞普斯的观点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疑问

我们不能确定,塞奥庞普斯在其《腓力传》中所指的是《卡里阿斯和约》还是《厄庇里库斯条约》,因这部著作已在历史长河中亡逸,我们所能见到的是一位语法学家对它所作的两条摘录。一条摘录指斥和约是伪造的,理由是和约文本用伊奥尼亚字母而不是阿提卡字母写就,另一条摘录则说的是雅典与大流士二世签订的《厄庇里库斯条约》。

这样,我们就不能确定,第一条摘录所指的是《卡里阿斯和约》还是《厄庇里库斯条约》,从而也就无从知道塞奥庞普斯否定的是《卡里阿斯和约》还是《厄庇里库斯条约》。而且仅凭铭文字母来判断和约的真伪也值得商榷。

尽管直到公元前403年雅典才正式使用伊奥尼亚字母,但是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已有用伊奥尼亚字母镌刻的铭文,如关于法塞利斯和厄勒特里亚的法令。还有,作为与提洛同盟有关的文件,用伊奥尼亚字母铭刻也合情合理,毕竟提洛同盟成员大多是伊奥尼亚地区的城邦。对于卡利斯塞奈斯所说的波斯国王是由于畏惧而退却,并不存在和约,巴蒂安的解释是,卡利斯塞奈斯对雅典政治史不太了解,看到战事不久又起,于是认为希腊与波斯未签订和约。

四、《卡里阿斯和约》的真实性得到了众多近现代著名希腊史家的肯定

罗马时代的作家波桑尼阿斯在访问雅典时,曾指着广场上的一尊铜像说:?看,这就是那个与波斯国王签订和约的卡里阿斯?,这说明波桑尼阿斯承认和约的存在。

值得指出的是,《卡里阿斯和约》的真实性得到了众多近现代著名希腊史家的肯定,1842年格罗特提出,和约是真实存在的,因条约主要涉及伊奥尼亚城邦,故用伊奥尼亚语刻写,这很自然,且和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被重新刻写过。

对于修昔底德的缄默,他指出,和约只不过存在而已,并无多大实际作用,并没有重要到值得修昔底德一提的程度。穆勒认可格罗特的观点。同时梅耶、布索特也支持和约真实存在的观点。

梅耶指出,条约虽不是一个正式的解决方案,但却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宣言,公元前412年波斯国王向雅典提出要求,准许其舰队进入爱琴海,这说明存在一个正式协定,否则波斯国王不可能提出这样的请求,但波斯给予所有希腊人以自治好象不大可能。

布索特认为,雅典与大流士二世签订的《厄庇里库斯和约》应当被看作新君即位时对以前的《卡里阿斯和约》的确认。另外,从公元前449年雅典与波斯双方的政治形势来分析,也符合缔结和约的逻辑。

五、从波斯方面来看,首先是波斯海上力量薄弱

波斯传统上是一个陆上民族,不习水战,波斯将军马尔多纽斯就曾说:?波斯人没有出过海,他们甚至连桨都不会使。?这话自然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波斯民族的真实特点,他们是依靠陆地征服而建立起帝国的,海军主要由埃及、腓尼基、西里西亚、塞浦路斯、

伊奥尼亚等沿海地带的臣属民族组成,而这些受压迫民族不愿意为波斯国王作战,战斗力很弱。牧里梅敦河、塞浦路斯、埃及等多次海战都证明波斯海军不是雅典舰队的对手。

六、波斯国王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埃及和地中海东岸的稳定

客蒙在第二次塞浦路斯远征中打败了波斯的海军,征服了塞浦路斯的大部分,其完全陷落只是个时间问题。塞浦路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面向地中海东岸、埃及和西里西亚等波斯帝国的重要地区,而地中海东岸地区是非常重要的海上贸易中心,如果雅典舰队以塞浦路斯为基地对此地进行骚扰,不仅波斯国王从这一地区所得的贡金要减少,而且此地对他的忠诚也难以保证,在雅典的不断威胁、骚扰下,它最终会叛离波斯国王;埃及是波斯最重要的省区,许多波斯贵族都在埃及拥有大片土地,王后帕律萨蒂斯就是其中的一位,波斯有必要保证这一地区的稳定。

另外,西里西亚的法塞利斯在加入提洛同盟时首鼠两端,原因并不是它不想叛离波斯,而是它对雅典是否有能力保护其在地中海东岸的航海贸易不受干扰怀有疑虑。

所以,为了换取雅典不再对埃及进行政治干涉、保障地中海东部的和平,波斯决定退让缔结和约。

七、此时波斯在叙利亚的总督迈伽比佐斯发动了叛乱

此前迈伽比佐斯战功显赫,曾为薛西斯镇压过巴比伦起义,为阿塔薛西斯一世剿灭了阿尔塔巴努斯的同谋者发动的叛乱,还镇压了埃及伊纳罗斯领导的起义。可是这位波斯大将反叛了,主要原因是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一世顶不住母后阿迈思式丽丝的压力,允许她杀害了己投降的埃及国王伊纳罗斯以及希腊将士,而迈伽比佐斯在招降他们时曾保证过他们的人身安全。

迈伽比佐斯是波斯最有能力的将领之一,阿塔薛西斯一世几次派兵都未能将其打败。他的反叛不仅使波斯找不到可与雅典客蒙相匹敌的统帅,而且极大地冲击了波斯的统治。

八、从雅典方面来说,它的海上同盟及陆上同盟都不稳定

埃律特莱伊和米利都的反叛反映了其海上同盟的动荡,而波斯成功地镇压埃及叛乱、煽动支持反叛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此以外,雅典在比奥提亚和色萨利等地的统治也受到很大抵制,公元前446年比奥提亚反叛之前,雅典支持其寡头政治的企图已被挫败,公元前458年塔纳格拉战役中色萨利就阵前倒戈,投奔到斯巴达一边,后来雅典企图恢复对色萨利的控制,但遭到失败。

《卡里阿斯和约》签订后不久比奥提亚、优卑亚、迈加拉一起发动反叛说明它们是有预谋的,雅典可能对此有所察觉,因而迅速结束海外战争,派将军托尔密德殖民优卑亚,以加强对此地的控制;二期贡金表当中盟邦交纳的贡金额有所减少,这可能是鉴于盟邦的骚动,雅典想通过减少贡金额来安抚盟邦。

九、与此同时,斯巴达对雅典的威胁越来越大

由于雅典日益暴露出谋取私利的倾向及向民主制的转向,使斯巴达对其敌意日甚,公元前465年塔索斯叛乱时斯巴达就想入侵阿提卡。以客蒙为首的亲斯巴达派倒台后,鉴于雅典向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扩张,斯巴达与其先战于伊诺,后又战于塔纳格拉。结果雅典战败,为了防范伯罗奔尼撒大军入侵阿提卡,于是提前召回放逐中的客蒙,与斯巴达签订五年和约,以加强对动荡中的提洛同盟的控制,改变两线作战的局面。

而此后斯巴达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在公元前446年挑动迈加拉反叛雅典,打开了入侵阿提卡的通道。

雅典此时结束战争也与其领导人伯里克利的保守政策有关。五十年代后期,面对雅典在埃及的灾难、同盟的骚动及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激烈斗争,伯里克利竭力阻止雅典人继续向外扩张,主张把大部分力量用在守卫和保住既得的利益上,他认为最要紧的事是打退斯巴达人。

正如普鲁塔克记载:?伯里克利竭力阻止他们走上岔路,不许他们蛮干,叫他们把大部分力量都用在守卫和保住既得的东西上。他认为最要紧的事是打退斯巴达人。?因此,很可能雅典在控制了地中海东部海域、主战派领袖客蒙病死后,就与波斯缔结了和约,因雅典使团以贵族卡里阿斯为首,故称为《卡里阿斯和约》。

承认和约真实性的现代学者都认为,雅典与波斯在公元前449年签订了和约,不仅因为对此狄奥多鲁斯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因为此后希波之间大规模战争停止了,这符合签订和约的逻辑。

关于和约签订的地点,古典作家都没有具体谈到,狄奥多鲁斯虽然对《卡里阿斯和约》记载较全面,但在这方面却语焉不详,他只是提到,雅典人在与从塞浦路斯来的波斯使者谈判后,就向波斯派出了以卡里阿斯为首的使团,并没有具体记述这个使团去了塞浦路斯,还是去了苏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