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指南针
问题一:什么的指南针? 不寻常的指南针
天然的指南针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问题二:指南针上面的WSEN是什么意思 四个方位的英文缩写。
W代表西(west),E代表东(east),S代表南(south),N代表北(north)
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小磁针自由转动。
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3饥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问题三:指南针的符号是什么 N
问题四:指南针又叫什么 司南,罗盘
问题五:想购买指南针,请问什么牌子的好? 首选军用的指南针啊 !
问题六:指南针以前有什么叫法 最早叫司南,不过因为是一边指南,一边指北,也有可能叫指北针,在军队里也有的叫罗盘
问题七:指南针上的NSEW是什么意思 N是代表北方
S是代表南方
E是代表东方
W是代表西方
问题八:有什么天然的指南针 第一种“指南针”是太阳。
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太阳光线总是从南面射过来。这样,南北方向便很容易确定。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傍晚落山时的方向是西,中午太阳在我们的南方。
第二种“指南针”是月亮。
初三四的月牙,日落时在西方低空;初七八的半个月亮,太阳刚下山时,在我们的头顶。月半时,太阳刚下山,月亮就从东方升起。
晚上月亮的方向是:上弦月,晚6点在南方,夜晚12点在西方。满月(14日-18日),晚6点在东方,晚12点在南方,第二天早晨6点在西方。下弦月,夜里12点在东方,第二天早晨6点在南方。
第三种“指南针”是北极星。
北极星是最好的指南针,北极星所在的方向便是正北方。
可是怎么找到北极星呢?其实只要找到大家熟悉的北斗七星就容易了。北斗七星像一柄水勺,将水勺边上的两颗星延长看去大概在相当于五倍的地方,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了。
晚上8点钟左右,如果在2月至8月可以用大熊星座找北极星,在12月至1月,则依靠仙后座比较好。
第四种“指南针”是树木。
这个方法也很容易。阳光从南面射过来,树木南面,得到太阳的热量比北面的多些,因此独立生长的树木向南的树枝生长繁茂一些、粗壮一些,而向北的树枝却稀疏、细弱些。
从年轮也可以判别。年轮宽的朝南,密的朝北。因为南面生长比北面快,年轮圈与圈的间隔也宽些。
第五种“指南针”是积雪。
同样,以我们所处的北半球为例。南面山坡上的积雪要紧密些,成颗粒状。北面山坡上的积雪要松软、干燥些。
积雪融化时,南面山坡的积雪比北面的更容易融化。
第六种“指南针”是蚂蚁窝,它的洞口一定开在向南处,
第七种“指南针”是苔藓,苔藓喜阴,故苔藓多的地方是北面。
第八种“指南针”是岩石
干燥发热的一边是南,冰冷或潮湿的一边是北。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
第九种“指南针”是手表
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数对准太阳,表盘上12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问题九:指南针最早叫什么? 又称指北针。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目前传统的观点认为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盘”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但有学者认为朝夕除了东西方向外,还可解释为早晚朝见或君王早晚听政。《小雅?雨无正》:“邦君诸侯,莫肯朝夕。”郑玄笺:“王流在外,三公及诸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又如《周礼?夏官?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陆德明释文:“朝夕,直遥反。”孙诒让正义:“注云‘朝夕,朝朝莫夕’者,《乡饮酒义》云:‘朝不废朝,莫不废夕。’注云:‘朝夕,朝莫听事也。’”所以“端朝夕”就是端正或稳定朝纲,而不是定方向,此处司南解释成法律更合理[1]。 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能够将硬度5度至7度的软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种形状的器具,因此也能将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对司南的形状和用法做了明确的记录。司南是用整块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勺型,勺柄指南极,并使整个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于光滑的地盘之中,地盘外方内圆,四周刻有干支四维,合成二十四向。这样的设计是古人认真观察了许多自然界有关磁的现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长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现是人们对磁体指极性认识的实际应用。 但司南也有许多缺陷,天然磁体不易找到,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较弱,而且它与地盘接触处要非常光滑,否则会因转动摩擦阻力过大,而难于旋转,无法达到预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携带很不方便,这可能是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司南模型是由我国著名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根据《论衡》中的记载,考证并复原的。司南由青铜盘和天然磁体制成的磁勺组成,青铜盘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于盘中心圆面上,静止时,勺尾指向为南。 但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的一观点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质疑。首先,在《论衡》中,并未指出司南是磁勺子,而且,在刚认识到磁石吸铁的同时就发现其指极性不符合认识的规律,另外要把磁石加工成能指南的磁勺,要有意识地‘顺其南北极向’磨镂。在十一世纪指南针发明以前,古文献中从未有过磁石两极以及它的指极性的记述。50年代钱临照院士曾受郭沫若之托试图以天然磁石制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而王振铎先生的复原物为钨钢在人工电磁场中磁化,这在两千多年前是无法办到的。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已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东北师大教授刘秉正......>>